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实现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


本次数学年会活动主题是“自主.合作.分享”,我有幸执教了一节课:《折线统计图》。课前我认真思考:怎样将本节课与活动的主题相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有所收获,促使自己将自主学习运用于课堂,使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在指导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这一节课一共经历了三次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主导学生到引导学生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所反映出不一样的表现让我有很多感触。

一、巧设要求,让学生思考在前——初识折线统计图

以前学生自学,我们总是放羊式地让学生随意的学,没有过多过深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此没有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相扣,也就没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在问学生的收获时,也只是形式上的问问,这样很难真正把握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这节课的三种处理方式如下:

第一次:课前谈话引入课题,这段时间的天气忽冷忽热的,害得有的同学体温也忽高忽低的,知道怎么了吗?(感冒发烧了)是的,一、(三)班有个小朋友就是这样,她妈妈每隔4小时量她的体温统计如下:呈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通过这样与生活情境很接近的方式引入,复习旧知,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

第二次:出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描点——连线,反复播放,问:看大屏幕,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处理,有直观的初识,但缺少明确的要求。学生的回答随性,随意。花了很长时间才引入到课题上。

第三次:先出现一个大问号,再出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描点——连线,出现文字“观察思考我知道:”课前反复播放数次

这样的呈现有明确的要求,课前的幻灯不是随意观看,需要观察思考,引起学生注意这可能和本课课的内容相关。学生观察发现: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知道一个人体温在一段时间的变化,追问:怎么看出来的?(横轴,纵轴的信息及图里的数据,线条的起伏。)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开课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对折线统计图有初步认识。

我的感悟:开课的第一张幻灯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直奔主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引起学生思考是有效吸引学生关注课堂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大胆放手,实现有效自主学习——对比中再识折线统计图

1.巧设对比的情境,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直观程现原有的折线统计图,再将直条顶端变为点,连线,让学生直观看到在条形统计图数据不变的基础上变为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自主对比,将原有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的一些基础迁移到折线统计图上,例如:对横轴,纵轴的认识,对折线统计图里数据的认识。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在表现数据上简洁这一特点。

2.激励性的语言,为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这一环节,我与学生的对话如下:

师:这幅条形统计图,你能读懂哪些信息?

生: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体温,还能知道X时刻的体温是X度,X时刻体温最高是X度。

师:你们真能干,能从图中读懂条形统计图的信息,相信能读懂条形统计图的同学通过观察和思考,一定能读懂条形统计图。

第一次和第二次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次用了以上的对话,结果课堂的氛围大不一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我的感悟: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动,而我以往的课堂过于沉闷,在不一样的话语中,我体会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

3.大胆放手,给自主学习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这一环节的磨课中,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第一次:我提出两个问题(1)对比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2)对比条形统计图与拆线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整节课都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们一一的找到的相同处,不同处,最后总结了各自的特征。但学生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自主的空间。

第二次:我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给学生提出着问题,想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师:观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对比的要求不够明确,给的时间不够,就匆匆叫停,进行小组里交流,结果学生交流不到一分钟,全班一片安静,在这种尴尬的氛围中,我不得不叫学生起来汇报。可想而知,这样的汇报会是怎样的结果,不全面,无重点,于是我不得不重新详细的讲起折线统计图的点表示什么,折线表示什么意思,折线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折线的起伏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变化幅度,变化趋势。一节课讲得我满头大汗。议课时指导老师问我:一节课你累不累,你想过学生喜欢你讲没有?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

在反思中,我进行了第三次的讲课。

第三次:大胆放手,以题单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

师:对比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记录下你的发现后,在小组里交流。

明确提出对比的要求,并给足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小组交流,我统计了一下时间,这一环节一共用了12分钟,以致于台下听课的老师都等得有些不耐烦,开始窃窃私语了,但我仍耐心的在等待,穿梭于孩子们之间,静听他们的发现。结果,孩子们带来我从未想到的惊喜:发现一,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简洁,发现二,折线统计图的折线能体现体温的变化情况,发现三,条形统计图用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用的是点和线........然后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全班的汇报中明晰知识,在老师的追问中深入理解。这一次上得最为轻松与成功。

我的感悟:三次不同的处理方式,三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或许是我现在教学的年级是一年级,角色是扶着学生走的引路人,忽略了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忽略了自身角色的转变,过多过细的去帮扶学生了。但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不能将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而是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思维、去操作、去发现,给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互相学习的阵地,长此以往,你的学生才会有更阳光的表现,更大胆的发言,更灵动的思维。

三、聚焦关键词,巧妙点拨——对比中总结折线统计图特征

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交流,有全班的汇报,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部消化与吸收,小组汇报一闪而过,关健之处并没有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为此,当学生在汇报时,我记下了学生说到的关健词:“简洁”,“点”,“线”,“变化”,引起全班的关注。适时追问与点拨:折线统计图是怎样体现其简洁的?怎样看出折线统计图的增减变化,用手势比划出来?表示增加的几段折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追问,折线统计图有别于其它统计图的特征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我的感悟: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老师的教学,在关键之处需要老师的强调,在疑难之处需要教师适时点拨,才能使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结束语: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通过这节课,我领悟到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有效的自主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我将本节课的所思所想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在充分民主的氛围中把握好“放”与“收”的度,让学生飞扬起来,努力做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做到“数学课堂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在需求处生发——“折线统计图”还可以这样教
北师大课标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统 计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统计)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
摆脱应考情结,踏实做好课堂概念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