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点资讯】他们的灵魂只关心两件事:写作和歌唱

 

过去两个月最震撼人心的消息莫过于 Bob Dylan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圈忙着重新界定文学的边界,音乐圈则开始计算创作歌手们可以包揽诺奖多少年——不过玩笑归玩笑,投身文学领域的音乐人确实不少。但去掉那些雇枪手写自传、曝隐私卖八卦、印刷歌词集骗钱的,去掉那些出童书、出菜谱、出高尔夫教程玩票的,哪些音乐人拥有货真价实的作家头衔?

                              

  Leonard Cohen

在 Leonard Cohen 的一生中,“诗人”这个身份要先于“音乐家”,他22岁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此后一些诗作和小说陆续问世,自传性质的处女作小说《The Favorite Game》被加拿大书评人誉为“比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更引人入胜、更好地描写出青春焦虑的作品”。而第二本小说《Beautiful Losers》更是捕获迷弟迷妹无数,后来地下丝绒乐队的主唱 Lou Reed 也因为喜爱这本小说而与 Leonard Cohen 成为朋友。

但是光靠写作根本养不活自己,于是他在制作人 John Hammond 的慧眼赏识下走上了创作歌曲的道路——没错,就是那个发掘了 Bob Dylan 的 John Hammond。那年他32岁,住在纽约西43街的切尔西旅馆四楼,晚上在酒吧唱歌,和 Patti Smith、Lou Reed、Jimi Hendrix 厮混,他的床上睡着 Janis Joplin,又同时追求着 Nico 和 Joan Baez。

他和 Bob Dylan 除了被同一个制作人发掘以外,还有不少共同点:犹太人、热爱文学、痴迷圣经。两人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Bob Dylan 曾对 Leonard Cohen 说:“有一位我们时代最好的音乐家对我说:‘Ok,Bob,我承认你才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但是在我看来,Leonard,你是第一名,我是第零名。”多年后 Leonard 笑着谈起这番往事:“我是这么理解的,Bob 的作品简直无可比拟,我不过是相当出色罢了。”而 Bob Dylan 本人在被问起这则轶事时则认真解释:“对我来说,Leonard 的音乐和他的歌词一样都体现了他伟大的天赋。”

虽然更多的人是因为音乐而认识他,但对于 Leonard Cohen 本人来说,音乐只是他用来谋生的方式,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世界巡演。靠音乐创作和独特声线名扬四海之后他鲜少再出版诗集,不过你仍旧能够看到他在自己的歌迷网站 The Leonard Cohen Files 更新,并和许多作家合作,推出各种诗歌朗诵CD。

刚推出新专辑《You want it Darker》的 Leonard Cohen 在本月的发布会上语出惊人,表示已经82岁了,“自己准备好了面对死亡”。不过他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像个老头一样在诗句中不停地思考死亡了,至今笔耕不辍。夏天的时候他还曾提笔,给病榻上即将去世的自己青年时代的恋人和缪斯玛丽安,写下一纸送别的情诗。这个终生的抑郁症患者,亦是终生的浪漫主义者,这个为“内向的青少年、饱受不同程度恋爱之苦的人、失望的柏拉图主义者、色情偷窥狂、留发的僧侣和波普一代”写作的人,实在让人无法忘记他是一位诗人。

                              

 Patti Smith

从切尔西旅馆走出了一男一女两位诗人,后者,便是被誉为“朋克教母”的 Patti Smith。

和 Leonard Cohen 那种爱情、灵性与诗结合的方式不同,Patti Smith 的作品完全是时代的、摇滚的、自我的,人们读出70年代的虚无主义、辨识出性手枪乐队的缩影、发现一个行走在人间的女版兰波。

成为音乐家之前,她首先是一个梦想成为诗人的多病少女,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威廉·布莱克和兰波是她心中的英雄。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伴侣、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一起搬到纽约的切尔西旅馆之后,每天往来的都是 Allen Ginsberg、William Burroughs、Gregory Corso 甚至 Jim Carroll。那个时候,被诗人们所激发的写作之心,让她一下子高产起来。在一次登台朗诵写给圣马可教堂的诗歌时,她邀请吉他手 Lenny Kaye 为她配乐——就这样,文学少女一不小心变成了摇滚明星。

虽然她一直表示自己紧跟时代——“我最近在读不少当代诗人的作品,James Wright,或者  Sylvia Plath。”——但 Patti Smith 的作品总是体现出广泛的阅读积淀,对于诗歌传统的某种致敬。代表作《Auguries of Innocence》就是最好的例子,标志性的法国象征主义的抽象表达映射出兰波,情感与结构的交织是波德莱尔的倒影。针对政治事件而写的《伊拉克之鸟》,则巧妙地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传记与时事杂糅,体现出脱俗的功力。她写给家人朋友的诗,即使高度的个人化,也能让广泛的读者产生共情。

除了诗歌,Patti Smith 还写过剧本。1972年,她不但第一次出版了自己的诗歌,还和 Sam Shepard 一起合作完成了剧本《Cowboy Mouth》。2010年,她的自传《只是孩子》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外,Patti Smith 还写过不少艺术评论,给1969年地下丝绒乐队的演出、David Bowie 的歌曲《Heroes》、滚石乐队的演唱会、Bob Dylan 的专辑《Planet Waves》写过乐评。她的评论既像小说又像诗歌,语言辛辣、内涵丰富,又带有圈内人的洞见,让人拍案叫绝。

Bob Dylan 拿诺奖之后,人们热衷于佐证歌词亦是诗歌的合理性。但在 Patti Smith 看来,完全不是这样。她早就表达了自己诗歌原教旨主义的态度,她认为在创作音乐和创作诗歌之间有一条明晰的线,“把歌词当做诗歌”的观点毫无意义。

                              

 Jim Morrison

少年早慧、超高智商、美貌惊人、抑郁症、瘾君子……世上恐怕没有人比 Jim Morrison 更适合做摇滚明星和诗人了。早年对于尼采的狂热,从《尤利西斯》中得到的启迪,大学之后被“垮掉的一代”诗人艾伦·金斯堡和杰克·凯鲁亚克吸引,将“蜥蜴之王” Jim Morrison 引领上了诗歌与音乐之路。后来的故事就很出名了,从赫胥黎的《感知大门》和威廉·布莱克的诗中,诞生了摇滚史上最伟大的短命乐队:大门。

大门乐队汇聚了键盘 Ray Manzarek, 吉他手 Robbie Krieger 和鼓手 John Densmore,而身为主唱的 Jim Morrison 什么乐器也不会,甚至都不识谱,但他仍旧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乐队的灵魂。这支所有人都特别爱读书的乐队打定主意要在摇滚史上留名,第一张专辑《Break on Through (To the Other Side)》虽然不算成功,但是嗑嗨了的 Jim Morrison 在舞台上硬是把第二首歌《Light My Fire》唱火了,诗意晦涩的歌词、癫狂夸张的舞台表现,让他一下子成为了摇滚英雄,嬉皮士的精神领袖。而音乐所造成的迷幻效果,不仅点燃了当时台下的歌迷,现在人们听来也是一股先锋狂放的滋味。

大门渐渐变成了 Jim Morrison 一个人的乐队,他在舞台上念诗,发疯,暴露自己,因为“我可以做一切事情”。观看大门乐队的演出,变成了一场大型集体行为艺术,台上台下的人都用酒精和药物麻醉自己,世界只剩下放纵。乐队的演出也因此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Jim对于商业化的强烈抵制让乐队陷入两难境地。而乐迷们也需要新的刺激,不再买他们的账。反战、自由、民主渐渐沦为中气不足的口号,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他离开了大门乐队,到巴黎去寻找灵感,专心做一个流浪诗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巴黎更适合写诗的地方了”。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Jim 只出版了一本诗集《The Lords and New Creatures》,更早的一本《An American Prayer》只是私人印刷。去世之后,他一生的写作资料被人们整理为《Wilderness: The Lost Writings Of Jim Morrison》和《The American Night: The Writings of Jim Morrison》,先后付梓出版。

                              

 Nick Cave

被NME杂志封为“哥特之王”的 Nick Cave,和许多音乐人一样,出的第一本书是歌词集。但紧随其后,他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驴子见到天使》。这本书是 Nick Cave 在西柏林的时候写就的,那时候他所在的 the Birthday Party 乐队面临解散,哥特摇滚之路似乎走到尽头。音乐事业上的波折让 Nick Cave 心绪不宁,他变得脾气暴躁、抵触媒体、难于相处。在和自我内心沟通、新音乐风格的摸索中,写作成为了他发泄调节的方式,从而诞生了这本《驴子见到天使》。

和他的音乐类似,Nick Cave 的小说也是黑暗哥特风,关注的主题都是爱与死亡、宗教和暴力。Nick Cave 跟 Bob Dylan、Leonard Cohen 一样,也对《圣经》十分着迷。《圣经》的意象投射在他的歌词当中,也反应在他的小说里,连这本小说书名都引自《圣经》。

区别于不少音乐人写简单的儿童故事,再雇佣知名画手包装成一本“故事书”的做法,Nick Cave 的小说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获得了严肃文学评论家的认可,先后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畅销海内外。

十年后,似乎为了证明处女作的成功不是偶然,摇滚明星真的会写小说,自己没有被评论捧杀,他的第二部作品《邦尼之死》问世了。这本小说出版时,Nick Cave 已经从早年沉迷毒品的摇滚青年,变成了每天稳定上班、创作定时定点、四个孩子的好爸爸。

小说讲述推销员邦尼整天鬼混,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妻子不愿继续忍气吞声选择了自杀。此后邦尼带着喜欢读百科全书的儿子离家,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程。奇诡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和高级的幽默感,被 Nick Cave 巧手织构,营造出了一个弥漫着世界末日感的心灵世界。

在这个充满隐喻的小说中,人们不难窥见他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而除了情感的把控,在写作手法上,在语言的探索、杂糅与创造上,Nick Cave 也做出了不少文学性的尝试。本书甚至被评论家被赞誉为“现代版的《浮士德》”。

两本小说大获成功之后,Nick Cave 还把自己写故事的才华继续拓展,参与不少戏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其中较为出名的是与导演约翰·希尔寇特的三次合作,电影《文明死亡之鬼》、《关键协议》和《无法无天》。

撰文:顾草草

编辑:费斯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Where the Wild Roses Grow -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特别推荐】回到你身旁 《To Be By Your Side》
书单| 十本音乐人写的好书
【单曲精选】Nick Cave - To Be By Your Side
To Be By Your Side(Nick Cave) -- 《迁徙的鸟》
【新专】909 Nick Cave乐队第16张录音室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