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战略研究》∣“语言保护”多人谈(二)

《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3期

编者的话2016年4月1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语言规划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了“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科学保护高端论坛”。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本刊整理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经作者审阅,以笔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以影视方式进行语言保护

曹志耘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方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消亡速度和我们的抢救保护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而这场比赛在开始时就已知结局,那就是我们必将是输者。

怎样才能赶在传统语言、方言及其文化大面积消亡之前,尽可能多地抢救、记录、保存下它们的面貌呢?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主要依靠专家学者调查研究的传统方法,要发动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形成“全民语保”的局面。为此,我们提出“社会化”的理念。

“社会化”理念的内涵主要涉及参与者、服务对象、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参与者方面,要求“大众参与”,即通过网络采录系统(PC、移动等)、互动展示平台、志愿者行动、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积极关注和参与。服务对象方面,要求“服务社会”,即通过普及推广、产品开发、文化传承等途径,满足用户需求,丰富文化生态,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方面,要求“内容生动”,也可以说是“内容文化化”,即要以口头文化、语言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并利用音、像、图、文、影等各种形式来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些内容。

怎样才能实现“社会化”,或者说怎样才能吸引社会大众关注和参与呢?我们提出一种“语言 影视”的方式,暂且称为“影视典藏”。影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最有效的文化产品。“影视”通常指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对语言保护而言,主要指纪录片和各种视频,也包括宣传片、动画片、电影等;同时,主要是指新媒体上的影视。

影视最能真实反映和长久保存“实态”“活态”语言面貌。在记录、展现语言面貌和使用状况方面,无论是文字、音标、录音、照片,都无法跟影视相比。而在长久保存和开发利用方面,影视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普通人而言,大家最感兴趣的可能不是古汉语的音节结构是什么样的,而是想“看到”古人是怎么说话的,试想一下,假如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孔子讲课的情景,“看到”唐朝人吟诗、宋朝人诵词的模样,该是多么令人兴奋啊。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说,由于设备器材(数码摄像、智能手机等)迅速普及,技术门槛大幅降低,影视已成为普及性的记录和表达手段。据说2013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寻找小糖人》,其中有10% 的内容就是用iphone手机拍摄的。拍摄纪录片最重要的在于思想和创意。

影视典藏是一项新的课题,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我们打算通过与专业人员合作、志愿者行动等方式,积极探索以影视方式进行语言保护,为我国语言保护事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语言生态保护

周庆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语言有生命,或迟或早都会消亡。但是,如果语言种类灭绝太多,语言死亡速度太快,则会引起语言学家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恐慌和担忧。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当今世界约6000种语言中,约4%的语言由约97%的人口使用,而约96%的语言只有约3%的人口使用。百年内,约90%的语言将无人再用。语言的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威胁,语言生态将失去平衡。维护语言多样性,保持语言生态平衡,成为世界语言学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人口也在逐年减少,像满语、赫哲语、土家语、畲语、仡佬语、塔塔尔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裕固语等,已经濒危,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衰变之中。

一些少数民族成员对母语学习和母语使用的态度也在改变。许多家长认为,母语能力的高低,对其升学、择业及参与日后的市场竞争,作用不大,因而让下一代接受汉语教育。有些少数民族家庭则放弃使用本族语,使本族语传承出现断层。

面对语言生态环境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出台了语言保护新法规、新举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第二条第一款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国家民委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2010年)第15条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保护工作”。

迄今,几乎所有已发现的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均已被记录下来,其中有些是使用多媒体数据库的方法记录的。对于各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及口头语言文化,实行科学记录并加工成语言资源数据库,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永久保存。

对于传统优秀语言文化遗产,实行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或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项目,认定其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和传播该语言文化遗产。截至20152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达18个。

实行依法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新疆教育部门要求公务员要懂双语。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已开始注重对法官进行双语培训。

跟生物生态保护相比,语言生态保护的目标似乎更难实现。联合国尚未发布语言生态保护的规约和宣言,学界内、学界与政府之间,对相关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中国对语言生态保护的政策规定、相关举措,已经引起世人瞩目,但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多语社会需要多样化的语言保护

戴曼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语言文化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有效保护语言资源,学界应当弄清楚何种语言需要何种程度、何种方式的保护。我认为英语之外的所有语言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保护。

在西方世界,语言保护表达了对多元语言文化的尊重。但是,实施的方式和程度存在很大区别。例如,欧洲委员会1992年推出的《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敦促成员国加强语言保护,该宪章被欧盟采纳并将签署宪章视为入盟条件。宪章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看待欧洲语言,而是明确指出:(1)保护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不应损害官方语言的利益;(2)官方语言的方言不算区域语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正因如此,法国政府迄今为止未正式签署《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不愿意做违背宪法、有损于官方语言的事情。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虽然为了加入欧盟而签署了该宪章,但是保护国语的任务远比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俄语重要,因为俄语作为历史上(沙皇时期和苏联时期)的大族语言、如今的少数民族语言并未受到生存威胁,而国语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冰岛和乌克兰的语言保护也很值得深思。冰岛语过去一直在抗击丹麦语的入侵,而今在英语的强势冲击下,人口不足30万的冰岛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冰岛制定新的语言政策,保护其语言词汇系统不受英语的直接冲击,大力支持冰岛语教学,反对直接引入未经冰岛语翻译的影视作品等。乌克兰自独立后确立了乌克兰语的唯一官方语言地位,在俄语占有实际主导地位的社会语言生活中大力推广乌克兰语。俄语使用人口众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以维护语言权利、提高俄语地位为借口,将语言保护政治化,最终导致社会动荡。

虽然语言保护涉及文化,并延伸至认同和权利,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语言问题决不可政治化,语言保护应当始于语言,止于语言。语言多样性是社会客观现实,多样性保护也符合这一现实。


喀麦隆本族语教育历程与现状

杜  迪

Nama Didier,喀麦隆高等教育部)

法语和英语是非洲最普遍的官方语言,喀麦隆也将英语和法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濒危语言地图》的第三版,喀麦隆286种本族语中有36种正在濒危消失。

在法国殖民时期,喀麦隆全面禁止了所有学校中的本族语使用和本族语教育。这种情况在喀麦隆独立数十年之后才得到改观。到目前为止喀麦隆总共发布了五版宪法,前四版因为本族语问题的敏感性而没有将本族语地位、保护等问题提出来。1996年发布的宪法在喀麦隆历史中第一次提出保护本族语,宪法第一条强调英语和法语是喀麦隆的官方语言,而280多种本族语是国家承认的语言,国家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并推广它们。在1996年宪法的基础上,1998年喀麦隆基础和高等教育部进行了教育体系的改革。《教育指导用书》第五条表示:喀麦隆教育必须培养植根于它的文化并向世界开放的喀麦隆人。为了执行这个教育目标,政府的新教育体系计划有新调整。

1.幼儿园教育要全部使用本族语进行教学,而不使用官方语言。应该把本族语作为幼儿园主要的教学目标,巩固学习者的本族语口语能力。

2.喀麦隆小学阶段共有六年,专家认为这六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学一、二、三年级)应该以本族语为教育媒介语,而官方语言只是一门学科。所有的学科都使用本族语进行教学,但是也要注意慢慢向官方语言转换。第二个阶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应该以官方语言为教育媒介语,而本族语设为一门学科。

3.中学阶段只在初中进行本族语教育。喀麦隆初中使用官方语言进行教学,本族语也只是一门课。根据中等教育部在201412月发布的初中本族语教育政策指导意见,初中教育要强调喀麦隆的14种通用本族语,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本族语教学的语种更加集中。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四年级,每个学年的通用本族语课时均为25个小时。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及保护

朱艳华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呈现如下特点:1.母语的使用与传承总体较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 以上。2.和谐、互补是我国民族语与通用语关系的主流。大部分少数民族既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也能说流利的汉语,民族语与汉语各有自己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范围。3.少数民族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衰变甚至濒危的趋势。城镇地区和多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母语使用人口减少,青少年母语水平下降,对本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4.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萎缩态势加剧。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载瓦语和汉语双语教学,1992年全州共有108所学校开设了载瓦文课,2010年全州仍在开设载瓦文课的学校仅10所。5.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率偏低,少数民族人口中能使用本民族文字的约占26.3%,人口较少的民族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比例则更低。

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目前主要遵循“法律保障、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民间广泛倡导”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12部法律对民族语言的使用做出了相关规定,另有相关的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的规章22项。日渐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也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取得进展和成效提供了保障。政府主导、专家参与,实施了一系列语言保护的重大项目。如: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语言文字保护重大项目;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壮语文水平考试、维吾尔语水平等级与考试等少数民族语言测试工作;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壮文、彝文、纳西文等多种文字输入软件,多民族语言文字手机,藏文、蒙古文、朝鲜文数字图书馆,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古籍保护系统,“中国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蒙古语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广示范工程项目”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工程;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双语法官培训……此外,还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倡导少数民族群众使用、传承母语和母语文化。

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最根本的是唤起民族文化的自觉,认识到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延缓民族语言衰变的步伐,濒危语言也才有可能实现类似于希伯来语、毛利语的复苏。


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及科学保护

王莉宁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在快速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方言文化正在迅速走向衰亡,形势极为紧迫和严峻。目前濒危汉语方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特殊民系或特殊人群方言。如澳门土生粤语、黑龙江站话、新安江九姓渔民方言、岭南渔民方言、海南军话等。

2.混合语。主要指汉族使用的以汉语方言为基础的汉民混合语,如湖南和广西的瑶话、伶话、青衣苗人话等。其他类型的混合语,如少数民族使用的以少数民族语言为基础的民汉混合语以及多方言交界地带的各类汉语方言的混合语,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濒危。

3.方言岛。如在众多地区散状分布客家话、畲话、闽南话等,在周边方言强大冲击之下,放弃岛内方言、改用岛外方言的现象屡见不鲜。

4.未分区方言。如乡话、湘粤桂交界地区的土话平话等方言,由于语言差异性大,通用性较差,且多分布在农村地区,语言活力往往比较弱。

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汉语方言历来是延续中国人乡土文化血脉、寄托家国情怀、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将从国家层面以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语保工程的科学保护措施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实态保存

语保工程提出 “音像图文影”五位一体的调查采集理念,以达到实态采集保存语言资源的目的。通过录音、摄像和纸笔记录来进行语料调查采集,所有调查条目都须同步进行录音和发音摄像。语言文化调查项目对部分重要的文化活动本身(例如婚礼、丧礼、春节、元宵节、民歌、曲艺、戏剧等)进行文化摄像;所有语言文化调查条目反映的名物或活动都须按照规范进行照相。此外还将通过制作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等方式,利用影视手段保存展示语言资源。

2.在使用中保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我国已完成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的工作任务_热点新闻_南昌新闻网
发现乡音里的中国
论述百练: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
通过开发利用保护语言资源
历史笔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国
中国话:诉说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韵味和传承丨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