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背后的故事

12

小喵按

4月23日,“国图公开课”第一本出版物《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获得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好书”称号。

2015年4月23日,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国图公开课”,第一门课程——《汉字与中华文化》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主讲。2018年4月,以这门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一书出版。

本文由《汉字与中华文化》课程负责人——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史建桥撰写,为大家讲述这本好书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国图公开课”的第一本出版物——《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本书获得了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并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好书”。这本书自2018年4月出版以来,已经连续印刷四次,印数达4.3万册。由一门课程内容整理修改而成的出版物,受到如此关注和欢迎,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读者?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颁奖现场,王宁先生(右五)上台领奖

2015年,“慕课”已在国内发展起来,作为国家图书馆着力打造的知识传播和文化服务品牌,“国图公开课”选择了“汉字”——这样一个最本源的文化主题,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作为“国图公开课”的首讲主题。当时距离课程计划上线的时间——4月23日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如此厚重的主题,如此紧迫的日程,哪位学者能够并愿意担此重任呢?

我们想到了王宁先生。王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陆宗达先生,继承“章黄”治学传统,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领域创立了理论训诂学、汉字构形学、汉字字体学等,著作颇丰。讲汉字与中华文化,非王宁先生莫属。

△王宁先生

2015年3月19日,社会教育部的汤更生主任和我满怀忐忑地敲开了王宁先生的家门。寒暄之后,汤主任介绍了我们对“国图公开课”的定位和期许,诚邀王宁先生担任主讲。王宁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先生也正有向公众传承汉字文化、普及汉字科学的意愿,希望把汉字的科学精神和审美特点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人们重拾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我们的想法与王宁先生的意愿不谋而合。出于高度的责任感,王宁先生对“国图公开课”提出了很多建议。

她认为,“国图公开课”作为国家图书馆对外文化服务平台,一定要有品位,要倡导文化品格,传递最好的东西,彰显对文化应有的尊重,让公开课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要以知识自身的系统和魅力走进听众的大脑、打动读者;要引导读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把读者的品位带到高尚,而不是媚俗;还要聘请善于教授的学者担任主讲,有口才,但不能搞花活,等等。先生的真知灼见不仅与国图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高度契合,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认识,至今仍被我们奉为圭臬,并成为“国图公开课”的精神内核。

对于“汉字与中华文化”这么厚重的话题,用几节课、从什么角度才能把有着五六千年历史的汉字讲明白?如何把书斋中的理论变成普通听众一听就懂的话语?

对此,王先生在授课前经过了审慎的思考。王先生认为,汉字有着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独特性。中国人要懂汉字,不能简单移植国外的文字理论以致曲解汉字。在汉字教育中,通过勾稽字理以解释其构形、由运笔和结字规律提炼出书写规则,是汉字教学科学化的关键。基于这样的思考,王先生从文字学基础理论、书写及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几个大的维度,让读者对汉字与中华文化有了系统的了解,同时剖析了社会上对汉字的种种无视、曲解、误教、错用等现象。


《汉字与中华文化》这门课程的录制从2015年4月14日开始,到5月16日结束,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全部10讲,一气呵成,这是一个奇迹——其时,王宁先生80岁。先生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无比感动。那如打仗般紧张的一个月,那些先生在半夜甚至凌晨两点发来的邮件,那些名为提醒或问候实为催促先生的短信,那在饭前和化妆间隙审核课件的情景,先生那课堂上字字珠玑的名师风采及不顾疲惫在休息间隙对观众的耐心解答,那化妆间其乐融融的交流与笑声……一切历历在目。

△王宁先生在《汉字与中华文化》课程录制现场

课程上线以后,仅在“国图公开课”在线平台的点击量就已达40多万人次,其后又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网、人民网“公开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知识开讲”栏目、优酷网播出,受到广泛好评。


为了能让更多读者看到王宁先生对汉字与中华文化的解读,我们将课程实录进行整理并结集出版,成为了“国图公开课”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修改成书的过程历时一年多。王宁先生认为,讲课是口语,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听懂。书是让大众阅读的,内容要完整、严谨,在文字表达方面即使不用学术语言,行文也要深入浅出,准确简练。而且书要存世,必须对当下以及后人负责。因此,在保持公开课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先生增删了大量内容,增加了新的文字图片,语言风格既保持了通俗平易又不失雅洁之美,让书颇具可读性。

△王宁先生在授课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中的问答环节,也是此书的亮点。观众的提问都是即兴的,在开讲之初,我们还担心观众问不出有深度的问题,以致冷场。实际情况是,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观众提问的问题无论广度和深度,乃至语言表达,都成为“国图公开课”的一大看点。而王宁先生现场的答疑,无论学养功底还是讲解方式,尽显大家、名师风采。

王宁先生在修改书稿时,尽量保留了观众提问的原貌。五花八门的问题和个性鲜明的语言,很有带入感,读者仿佛亲临了录制现场。课程上线后,观众又提出了很多新问题,王宁先生将收集的有代表性的百余个问题概括为18个,于2018年12月29日专门录制了一讲“答疑课”,将问题归纳进四个主题集中阐释,这部分内容后续也将于再版时收录到书中。

△《汉字与中华文化》第一讲录制结束之后,王宁先生与工作人员及观众合影

每每赞叹先生的课和书,王宁先生都会由衷地说:没有“国图公开课”就没有这本书。话里有先生的谦虚,也有对“国图公开课”这个年轻团队的认可。

的确,无论公开课还是书,都倾注了团队的满腔热忱和心血汗水。它的诞生与传播,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奉献和辛勤付出。从主题策划、幻灯片制作、观众招募、拍摄团队调度与录制、字幕校对,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成为《汉字与中华文化》绽放异彩的丰厚土壤。为了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宏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我们在课程课件和书中使用了很多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献信息,其中包括多种珍贵古籍版本,如《说文解字》《五经文字》《佩文韵府》等等。

封面设计也颇为用心,经过与出版社的多次交流,书封分为两部分,三分之一的版面承载标题作者和“国图公开课”标识,大约三分之二的版面体现国图的文献特色,以《说文解字·叙》(阳湖孙星衍平津馆刻本,清嘉庆9年[1804])为底纹,封面突显文字的产生,封底突显“六书”。棕红和浅黄色的暖色调,庄重又温馨。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封面

“国图公开课”上线四年,已成为读者向往的文化空间。如今《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出版一年,也收获了公众的广泛好评与充分肯定。从课程到图书,我们把大家、名师的知识讲授凝结在字里行间,带给读者更多样的学习渠道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使“国图公开课”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服务,充分履行国家图书馆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和阅读推广的职能。


无论是四年还是一年,我们一直在耕种,坚守初心。在同行者越来越多的路上,我们走着走着,抬眼望去,早已果实累累,风景无限!

文章来源 | 公众号:国家图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字文化普及中的现代意识——读王宁先生《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王宁先生:情牵汉字六十载
国图公开课:《汉字与中华文化》合集
公开课 汉字与中华文化: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汉字
48个汉字破译中华文化基因,复旦附中特级教师带头编创的这套“语文课”,你想上吗?
名师讲课免费听,这些顶级的中华文化公开课,为孩子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