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故事话镇江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基本都有出处,一般源自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者人们的口口相传,最终约定俗成。在中国浩繁的成语典故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镇江当有一席之地。现有《汉语成语字典》(全新版)不过收录8000余条(含谚语、俗语和常用熟语),人们常用的、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也不过3000左右,但出自镇江或者与镇江有关的可考证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竟有290余条之多。从众多的成语典故里,可以触摸到作为吴文化重要发源地和承接中原文化与吴文化交汇融合的这个城市的深厚文化沉淀和历史底蕴,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

  “水漫金山”,这是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出自神话故事《白蛇传》。峨眉蛇仙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情节动人,历久不衰。白娘子为救出许仙,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镇江地名入成语也屈指可数,此为一例。

  “季札挂剑,叹观止矣,秋风过耳,泱泱大风,自郐以下,一见如故”。这是已知的出自镇江最早的成语典故。吴君寿梦四个儿子中,以小儿子季札最贤,且博学多才。延陵为季札封地,故号延陵季子。“季札挂剑”典故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事说的是,季札有次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去拜会徐君。徐君对季札的剑很喜欢,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思,但因为要出使晋国,必须佩剑前往,就没有把剑送给徐君。等出使晋国回头再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后来就把“季札挂剑”形容守诺重信,也表示挂念亡友。“秋风过耳”说的是季札“三让王位”的故事,在第三次坚辞王位的时候,他对吴王余昧说:荣华富贵,不过像过耳的秋风一样。

  “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瑜为索回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假意以孙权妹妹招夫婿为名,骗得刘备来吴。不料假戏成真,刘备带着新成婚的夫人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然离开了镇江。发生在镇江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还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商议用火攻破曹军的故事。还有“吴下阿蒙、刮目相看、锦囊妙计、升堂拜母、开门揖盗、危在旦夕、死不瞑目、光怪陆离、报仇雪恨、车载斗量、好谋善断、吉凶祸福、晏然自若、日月入怀、计无所出、寻章摘句、蓝田玉生”等。

  镇江另一个成语故事产生较多的时期是两晋南北朝,据统计人们常用的就有70余条。如:目光如炬,唱沙量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调虎离山,瞒天过海,自坏长城,饮马长江,东床快婿,坦腹东床,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旦待戈,多难兴邦,衣不解带,山中宰相,白璧微瑕,变本加厉,管中窥豹,釜底抽薪,一木难支,一掷百万,丹徒布衣,盘龙之癖,等等。三十六计的作者据考是出生在京口的檀道济。他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如今在南徐新城的檀山,原名蛋山,为纪念檀道济而改名檀山。

  “东床快婿、坦床东腹”,说的是东晋太子太傅郗鉴选女婿的故事,也都与镇江女婿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中流击楫、多难兴邦”,这四句成语故事都是说的东晋将领祖逖和刘琨,为北上抗敌、收复失土,奋发图强的故事。“多难兴邦”出自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刘琨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北上抗敌,收复国土。

  “江郎才尽”,说的是江淹,与他有关的成语还有:“梦笔生花、文通残锦”。《梁书·江淹传》说他“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其六岁能诗,年轻时诗和文章获得人们极高评价。《南史·江淹传》云:淹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江郎才尽成语由此而来。

  从小在镇江生活长大的布衣天子刘裕,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也不少:龙行虎步、鸟散鱼溃、一世之雄、腹背受敌、叩心泣血,与其子孙刘义真、刘义隆(宋文帝)等有关的“安不忘危、丑声远播、水土不服、白面书生”。

  南朝齐梁萧姓皇帝皆出生在南兰陵,即现在的丹阳东南面。与萧氏有关的成语更是有一连串。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一些,还有“至理名言、超凡入圣、遐迩一体、无遮大会、销毁骨立、信及豚鱼、弘奖风流,菲食薄衣、视民如伤、劳燕分飞、十二金钗、天花乱坠、枯木逢春、一目十行、十行俱下、吞刀刮肠、饮灰洗胃、逐日追风、投袂荷戈、情同一家、事危累卵、枕戈泣血、仰屋著书、执迷不悟、咫尺千里、千闻不如一见”,等等。

  说起镇江南山,大家立马想到了昭明太子萧统和音乐家、艺术家戴颙,与他们有关的成语:白璧微瑕、变本加厉、双柑斗酒等。

  山中宰相,说的是南齐时期隐居句容茅山的道士陶弘景,与他有关的成语还有:神武挂冠、朗目疏眉、一事不知等。稍早些的东晋著名道教领袖、医学家、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炼丹并著书立学,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还有“诸如此类、三写易字”等。

  还有不少成语故事源自在镇江而作,或是镇江出生的著名诗词大家的为世人传诵的作品,如辛弃疾,“金戈铁马”就是出自《永乐遇 京口北固亭怀古》。带减腰围,出自《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常形容病愁瘦损。“一片冰心”,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本地诗人许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他的《咸阳城西楼晚眺》。和诗人鲍照相关的有清新俊逸、波澜壮阔。

  大家耳熟能详的“万马齐喑,不拘一格”,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

  与镇江建筑或者地方有关的比如万岁千秋,说的是万岁楼和千秋桥。刘勰的“千载难逢”,出自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卷十:“知音难哉,音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人生如能得一知己,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后来与千载难逢同义的成语也出现了,如“千载一时、千载一遇、千载一会”。

  梁红玉的“击鼓退金兵,巾帼不让须眉”,镇江人都知道韩世忠曾率8000宋军,与金兀术10万金兵激战黄天荡,还与他妻子梁红玉金山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丹徒布衣”,说的是与刘裕一起在京口起事的诸葛长民,此人有文武才干,但品行不端,在自知必不能为刘裕所容后,曾长叹:今欲为丹徒布衣,恐不能为也。后来,这一成语用来指平民或者识破官场危险的人。陆游《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有诗云: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

  与京口北府军有关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都是出自当时南北对垒的淝水之战。与北方前秦皇帝苻坚对阵的是东晋谢玄领军的北府军。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基本都有出处,一般源自古代经典著作、著名历史故事或者人们的口口相传,最终约定俗成。在中国浩繁的成语典故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镇江当有一席之地。现有《汉语成语字典》(全新版)不过收录8000余条(含谚语、俗语和常用熟语),人们常用的、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也不过3000左右,但出自镇江或者与镇江有关的可考证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竟有290余条之多。从众多的成语典故里,可以触摸到作为吴文化重要发源地和承接中原文化与吴文化交汇融合的这个城市的深厚文化沉淀和历史底蕴,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

  “水漫金山”,这是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出自神话故事《白蛇传》。峨眉蛇仙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情节动人,历久不衰。白娘子为救出许仙,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镇江地名入成语也屈指可数,此为一例。

  “季札挂剑,叹观止矣,秋风过耳,泱泱大风,自郐以下,一见如故”。这是已知的出自镇江最早的成语典故。吴君寿梦四个儿子中,以小儿子季札最贤,且博学多才。延陵为季札封地,故号延陵季子。“季札挂剑”典故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故事说的是,季札有次出使晋国,路过徐国,去拜会徐君。徐君对季札的剑很喜欢,季札明白徐君的心思,但因为要出使晋国,必须佩剑前往,就没有把剑送给徐君。等出使晋国回头再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后来就把“季札挂剑”形容守诺重信,也表示挂念亡友。“秋风过耳”说的是季札“三让王位”的故事,在第三次坚辞王位的时候,他对吴王余昧说:荣华富贵,不过像过耳的秋风一样。

  “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瑜为索回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假意以孙权妹妹招夫婿为名,骗得刘备来吴。不料假戏成真,刘备带着新成婚的夫人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然离开了镇江。发生在镇江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还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的是诸葛亮和周瑜商议用火攻破曹军的故事。还有“吴下阿蒙、刮目相看、锦囊妙计、升堂拜母、开门揖盗、危在旦夕、死不瞑目、光怪陆离、报仇雪恨、车载斗量、好谋善断、吉凶祸福、晏然自若、日月入怀、计无所出、寻章摘句、蓝田玉生”等。

  镇江另一个成语故事产生较多的时期是两晋南北朝,据统计人们常用的就有70余条。如:目光如炬,唱沙量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调虎离山,瞒天过海,自坏长城,饮马长江,东床快婿,坦腹东床,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旦待戈,多难兴邦,衣不解带,山中宰相,白璧微瑕,变本加厉,管中窥豹,釜底抽薪,一木难支,一掷百万,丹徒布衣,盘龙之癖,等等。三十六计的作者据考是出生在京口的檀道济。他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如今在南徐新城的檀山,原名蛋山,为纪念檀道济而改名檀山。

  “东床快婿、坦床东腹”,说的是东晋太子太傅郗鉴选女婿的故事,也都与镇江女婿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

  “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中流击楫、多难兴邦”,这四句成语故事都是说的东晋将领祖逖和刘琨,为北上抗敌、收复失土,奋发图强的故事。“多难兴邦”出自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刘琨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北上抗敌,收复国土。

  “江郎才尽”,说的是江淹,与他有关的成语还有:“梦笔生花、文通残锦”。《梁书·江淹传》说他“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其六岁能诗,年轻时诗和文章获得人们极高评价。《南史·江淹传》云:淹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江郎才尽成语由此而来。

  从小在镇江生活长大的布衣天子刘裕,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也不少:龙行虎步、鸟散鱼溃、一世之雄、腹背受敌、叩心泣血,与其子孙刘义真、刘义隆(宋文帝)等有关的“安不忘危、丑声远播、水土不服、白面书生”。

  南朝齐梁萧姓皇帝皆出生在南兰陵,即现在的丹阳东南面。与萧氏有关的成语更是有一连串。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一些,还有“至理名言、超凡入圣、遐迩一体、无遮大会、销毁骨立、信及豚鱼、弘奖风流,菲食薄衣、视民如伤、劳燕分飞、十二金钗、天花乱坠、枯木逢春、一目十行、十行俱下、吞刀刮肠、饮灰洗胃、逐日追风、投袂荷戈、情同一家、事危累卵、枕戈泣血、仰屋著书、执迷不悟、咫尺千里、千闻不如一见”,等等。

  说起镇江南山,大家立马想到了昭明太子萧统和音乐家、艺术家戴颙,与他们有关的成语:白璧微瑕、变本加厉、双柑斗酒等。

  山中宰相,说的是南齐时期隐居句容茅山的道士陶弘景,与他有关的成语还有:神武挂冠、朗目疏眉、一事不知等。稍早些的东晋著名道教领袖、医学家、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炼丹并著书立学,与他有关的成语典故还有“诸如此类、三写易字”等。

  还有不少成语故事源自在镇江而作,或是镇江出生的著名诗词大家的为世人传诵的作品,如辛弃疾,“金戈铁马”就是出自《永乐遇 京口北固亭怀古》。带减腰围,出自《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常形容病愁瘦损。“一片冰心”,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本地诗人许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他的《咸阳城西楼晚眺》。和诗人鲍照相关的有清新俊逸、波澜壮阔。

  大家耳熟能详的“万马齐喑,不拘一格”,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

  与镇江建筑或者地方有关的比如万岁千秋,说的是万岁楼和千秋桥。刘勰的“千载难逢”,出自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卷十:“知音难哉,音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人生如能得一知己,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后来与千载难逢同义的成语也出现了,如“千载一时、千载一遇、千载一会”。

  梁红玉的“击鼓退金兵,巾帼不让须眉”,镇江人都知道韩世忠曾率8000宋军,与金兀术10万金兵激战黄天荡,还与他妻子梁红玉金山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丹徒布衣”,说的是与刘裕一起在京口起事的诸葛长民,此人有文武才干,但品行不端,在自知必不能为刘裕所容后,曾长叹:今欲为丹徒布衣,恐不能为也。后来,这一成语用来指平民或者识破官场危险的人。陆游《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有诗云: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

  与京口北府军有关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都是出自当时南北对垒的淝水之战。与北方前秦皇帝苻坚对阵的是东晋谢玄领军的北府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跟战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老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厉害大了!一个成语100万,大潍坊人人是富豪!
【成语故典故】与崔氏有关的成语故事:南鹞北鹰 挽弩自射
16个成语,16处典故,16段流传千年的故事,读一次叹一次
807个成语故事和成语典故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