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革何其难:唐朝的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是事件)

改革何其难:唐朝的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是事件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执政,针对宦官弄权和藩镇割据,他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颇得民心。但革新只进行了146天,随着顺宗逊位,宪宗即位,革新失败。王叔文集团随即垮台。为首的二王:王叔文赐死,王遭贬后亦中风死去。麾下的八名干将: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统统被贬至边远地区,担任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伾,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独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赏识。经过多年的接触,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十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病死,李诵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又以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兵权。因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夺兵权计划未能实现。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后改名纯)为太子,接着,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永贞元年(805)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李纯。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八司马以外﹐陆质先已病死;李景俭守丧,吕温出使吐蕃未还,没有参加革新运动,未遭贬谪;在王叔文集团中地位比较次要的李谅、李位,稍后也被赶出朝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贞革新:唐朝中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咋回事?
永贞革新:昙花一现的革新运动,却使得唐朝重回中兴之局
永贞革新
八司马事件具体情况
读史|唐代政治改革者王叔文的千古沉冤
掌控军权的宦官已能废立皇帝,大唐永贞革新昙花一现 |隋唐史话连载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