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创新与创新2.0?

何谓创新与创新2.0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思想、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顾名思义,创新是指创造新的事物。在西方,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现状,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造、改革和发展,即革故创新。

中文创新一词大约在1980才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英文词语Innovation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其含义更为广泛,用于指代在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的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社会等方面的新事物。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1]《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1962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而明确地对技术创新做出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伊诺思是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下定义的。而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林恩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迈尔斯马奎斯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

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推动下,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创新的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知识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创新,面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模式进一步得到关注。

创新2.0Innovation 2.0)是指面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它的应用可以让人们了解目前由于信息通讯技术ICT)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而引发的科技创新模式的改变,即从专业科技人员实验室研发出科技创新成果后被动使用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全过程。

面向知识社会的科学2.0技术2.0管理2.0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创新2.0是知识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典型创新模式,其例子包括Web 2.0开放源代码自由软件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微观装配实验室等。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创新2.0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普通公众不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被动接收,而可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扮演创新主角,直接参与创新进程。

国内外关于创新2.0的关注和研究正在逐渐兴起,随着对面向未来的、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研究的深入,也将给我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体验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

创新2.0是从WEB2.0引申而来的,WEB2.0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参加,全民织网,使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WEB2.0则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

创新2.0也是让所有人都参加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如果说创新 1.0是以技术为出发点,那么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特别关注用户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以应用为本的创新,可以参照《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的论述来理解创新2.0的定义,创新2.0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正如《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一文在对知识社会环境下三种创新2.0模式对比分析基础上所指出的那样,创新2.0不仅是以复杂性科学视角对ICT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而且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它更是知识社会条件下的创新民主化展现。

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

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即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科技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

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还更多的注重技术进步,对于面向用户的应用创新较少给予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

制度设计对于技术发展、产品转化十分重要。当我们通过高新技术园区这类制度设计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的机制,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缺乏动力,特别是在支撑公共服务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乏动力。

 



[1]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或译为熊彼德188328195018),是美籍奥国经济学家,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2.0
如何打造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
探索未来科技:颠覆性革命与全球化应用
360智脑从容面对人工智能的竞争
提高员工创新力的标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