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四季,每季三月,各有不一名称

一年四季,每季三月,各有不一名称

万物迎春,春令言辞知多少?

 

古春:指春天。春自古而然,故称。唐 李贺《兰香神女庙三月中作》诗:古春年年在,闲緑摇霞云。金 元好问《缑山置酒》诗: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明 高启《圣姑庙》诗:花落閒祠谢古春,蕙幃瑶席掩香尘。

芳春:春天。晋 陆机《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明 屠隆《綵毫记·夫妻玩赏》今日日朗风和,值芳春之淑景;沙明水碧,当荆楚 之岁时。《天雨花》第十四回:碧桃绕槛开如锦,蜂声蝶影恋芳春。

连春:整个春天;一春。唐 白居易 《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唐 杜荀鹤《寄临海姚中丞》诗: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借春:借取春光。宋 陈造《闻师文过钱塘》诗: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

九春:指春天。《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张铣 注:春,阳也;阳数九,故云九春。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时,万顷竞发,如鸞凤翼。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瑶池疏润,演丽於九春;析木分辉,流光於千里。

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 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元 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亦指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熙春:明媚的春天。晋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韶春:美好的春光。 宋 范仲淹《和提刑赵学士探梅》玉颜须傍韶春笑,莫斗严风与恶霜。

怀春:本指当春而有所怀思。也用以比喻少女思念婚嫁,思慕异性。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晋 陆机《演连珠》之三一: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宋 无名氏《朝野遗纪·杨后》禁中有二内人怀春而病。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荡子之妻见悠扬而兴婉,怀春之女对夹柏而含酸。

思春:犹怀春。谓少女思慕异性。《白雪遗音·马头调·春风刮的》为游春,翻到得了思春病。

私春:偏爱春天。清 李渔《蜃中楼·点差》柳叶今年别是肥,私春先染柳郎衣。

禁春:消受春光;留连春景。唐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緑樽须尽日,白髮好禁春。元卢挚《清平乐·歙郡清明》词:溪山今日无尘,绣衣却待禁春。

丽春:美丽的春天。亦比喻词藻华美。南齐书·文学传赞》学亚生知,多识前仁。文成笔下,芬藻丽春。清 沉廷桂《虞美人传》有若耶溪 君子闻而慕之,聘以菱花玉镜臺,当丽春时节,以木兰船载之而归。

争春:争艳于春日。宋 黄庭坚《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

寻春:游赏春景。唐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宋惠洪《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明 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下官就是 越国 上大夫 范蠡 ,寻春到此。清 徐元正《广陵怀古》诗:寻春易过佳风月,送老难忘好墓田。

阳春:温暖的春天。唐 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比喻德政。南朝 梁 沉约《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比喻恩泽。唐 欧阳詹《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花街莫听阳春声。

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汉 李固《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杜预 注:遒人,行人之官也……徇於路,求歌謡之言。遒人,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木铎,木制大铃,形如铙(铃铛)、钲(形似钟,口向上)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南朝宋 鲍照《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

始春:立春日。素问·六节藏象论》求其至也,皆归始春。王冰注:始春,谓立春之日也。

上春: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郑玄 注:上春,孟春也。唐杨师道《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清 曹寅《穀日西轩燕集》诗:上春八日喜春晴,屋角梅枝照夜明。

初春:晋 傅玄《又答程晓》诗:嘉庆形三朝,美德扬初春。

先春:明 张居正《贺瑞雪表》之一:兆丰穰于嗣岁,啟农扈于先春。

早春:早春天气,咋暖还寒。

轻春:早春,初春。 唐 温庭筠 《舞衣曲》藕肠纤缕抽轻春,烟机漠漠娇娥嚬。曾益 等笺注引 束晳 《补亡诗》草以春抽。

浅春:初春;早春。明 杨慎《词品·张材甫》﹝ 张 ﹞咏瑞香花《西江月》浅春不怕嫩寒侵,暖彻薰笼瑞锦。’”

新春:初春,早春。尤指春节过后的一、二十天。北周 王褒《别陆子云》诗:细柳发新春,沧波不可望。宋 苏轼《次韵孙职方苍梧山》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书影》卷八引清 葛一龙《客中立春》诗:四日新年一日春,新春还是旧年人。

年春:新春。唐 曹松《客中立春》诗:土牛呈岁稔(年成丰熟),綵燕表年春。

首春:宋 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清 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首春上将西出师,蚁穴初开天宇空。

破春:入春。元 杨奂《宿南石桥》诗:岸柳犹含冻,溪花欲破春。

寒春:早春;初春。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四:清霜薄日,俄罗斯寒春的薄晨,雪影在朝阳之下晶映光莹。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晋 陶潜《拟古》诗之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

平春:仲春亦称平春。唐 温庭筠《吴苑行》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緑窗中起。

中春:指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称。唐 徐凝 《二月望日》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张守节 正义:中音仲。古者帝王巡狩,常以中月。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诗之二:滕阁 中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林纾 《记水乐洞》中春草木敷緑,弥望蓬蓬。

 

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是月季春,万花烂熳。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末春、晚春。

暮春:逸周书·文傅》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莺)乱飞。

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中春:指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称。唐 徐凝 《二月望日》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也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深春:暮春。

末春:春末。指农历三月。汉 崔駰《大将军临洛观赋》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晚春:汉 郑玄 笺:周 之季春,於 夏 为孟春。诸侯朝 周 之春,故晚春遣之。唐 杜荀鹤《登城有作》诗: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殿春:春季的末尾。指农历三月。清 徐灿《水龙吟·春闺》词: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

余春:南朝 梁简文帝《晚春赋》待餘春於北阁,藉高讌於南陂。宋 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樽酒乐餘春,棋局消长夏。

残春:指春天将尽的时节。唐 贾岛《寄胡遇》诗:一自残春别,经炎復到凉。宋 李清照《庆清朝慢》词: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清 姚燮《春江曲》飞花流水近残春,谁傍浓荫听杜宇(杜鹃鸟的别名)?

逾春:春天以后。汉 王充论衡·论死》隆冬之月,寒气用事,水凝为冰,逾春气温,冰释为水。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自是越 人至秋亦隐山间,逾春乃出。明 郑晓《今言》卷二:使人皆舘京师,逾春始遣还。

饯春:饮酒送别春光。清 王士禛《应天长·闺人刺绣》词:饯春时节深深院,睡起金衣花外囀。

阳夏酷暑,夏令言辞知多少?

 

阳夏: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一夏:一个夏季。 汉 王充论衡·顺鼓》其遭若 尧、 汤 之水旱,犹一冬一夏也。宋 戴复古《织妇叹》诗: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三夏: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

九夏:夏季,夏天。晋 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唐 太宗《赋得夏首启节》北闕三春晚,南荣九夏初。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九夏则神耗气索,力难支体。

害夏:苦夏。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消瘦。《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且説吴山 原有害夏的病,每过炎天时节,身体便觉疲倦,形容清减。

破夏:佛教语。僧人在夏季三月须安居静修,谓坐夏;坐夏期内出外谓破夏。唐 善生《送玉禅师》诗: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入夏。 苏曼殊《非梦记》破夏,遣凡 约生赴 鼎湖 ,居 报恩寺 四十餘日,病仍弗瘳。

慎夏:谓夏天须自珍重。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相见在近,故不復为书,慎夏自爱。

长夏: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唐 沉佺期《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幃。金蔡珪《寄通州王倅》诗: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清 刘大櫆《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暑夏:炎热的夏季。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进军。晋书·王鉴传》议者或以当今暑夏,非出军之时。唐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炎夏:酷热的夏天。三国 魏 曹植《离缴雁赋》远玄冬於南裔,避炎夏於朔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巨洋水》至若炎夏火流,閒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唐 朱庆馀《夏日访贞上人院》诗: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

烈夏:犹炎夏。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寒凛的北国,死寂的严冬,忽然想象烈夏的风光,何等快事!

齼夏:谓夏季食欲减退。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清明》清明扫墓……又以柳条穿祭餘蒸点,至立夏日油煎与小儿食之,谓不齼夏。

纁夏:夏之别名。明 杨慎《艺林伐山·纁夏元冬》《太玄》註:万物丰于纁夏,耗于玄冬。’”

溽夏rù xià):湿热的夏天。新唐书·北狄传·室韦》每溽夏,西保 貣勃 、次对 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度夏过炎热的夏天。

时夏夏季。唐 韦应物《昙智禅师院》诗: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餘荣。

坐夏: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坐雨安居。具体日期因地而异。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唐 项斯《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结夏: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唐 曹松《送僧入蜀过夏》诗:师言结夏入 巴 峯,云水迴头几万重。宋 范成大《偃月泉》诗:我欲今年来结夏,莫扃岫幌掩云关。清钱谦益《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结夏后,应 天台通玄寺 之请,幡然南归。

消夏:谓避暑。清 吴伟业《八风》诗序:余消夏小园,风塕然而四至。清陈维崧《解语花》词:羡高情,楚畹 湘潭 ,助幽人消夏。

休夏:谓夏日休闲。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当 释氏 在 忉利 时,适休夏自西,遂繇天而下。亦指暑假。

梅夏:指夏季。槐树开花在夏季,故称。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龙图学士 赵师民 ,以醇儒硕学名重当时……诗思尤精,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前世名流,皆所未到也。宋 黄庭坚《奉送刘君昆仲》诗:平原晓雨半槐夏, 汾 上午风初麦秋。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日在毕(太阳的位置在毕宿)。楚辞·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孟夏渐热,惟道体安和。

初夏:犹孟夏。唐 孙逖《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诗: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时值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 天柱峯絶顶。

早夏:初夏。汉 枚乘《梁王菟园赋》於是晚春早夏,邯郸、 襄国、易阳 之容丽人,及其燕饰子,相予杂遝而往款焉。

首夏: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三国 魏 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南朝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唐 魏徵《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梅夏: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称。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喜麦秋之有登,玩梅夏之无事。宋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二: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半夏:犹仲夏。

中夏:夏季之中,指农历五月。后亦指盛夏。淮南子·说林训》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唐 皮日休《吴中苦雨》诗:须权元化柄,用拯中夏酷。宋 苏轼《答湖守滕达道》忽復中夏,永日杜门。

 

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诸生独不见季夏之螇乎?音声入耳,秋风至而声无。唐 韩愈 《贺雨表》伏以季夏以来,雨泽不降。

三夏:指夏季的第三个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八》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清 李颙《夏日》诗:炎光烁南溟,溽暑融三夏。

盛夏: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吴子·料敌》盛夏炎热,晏兴无閒,行驱飢渴,务於取远。汉书·陈汤传》春秋夹谷 之会,优施 笑君,孔子 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唐 韩愈《寄三学士》诗:穷冬或摇扇,盛夏或重裘。

赤夏:炎夏,盛夏。清 蒲松龄《淫雨之后继以大旱七夕得家书作》诗:赤夏三旬无滴雨,禾穗半秕豆茎枯。

晚夏:夏末。指农历六月。

送夏:谓送别夏天。 晋 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朱明 送夏, 少昊 迎秋。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送夏蚤秀,迎秋晚成。

 

一叶知秋,秋令言辞知多少?

 

望秋:接近秋天。所谓望秋先零。谓草木将近秋即败落凋零。亦比喻未老先衰。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刘孝标 注引 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唐宋璟《梅花赋》然而艷於春者,望秋先零;盛於夏者,未冬已萎。

金秋:秋季。清 魏源《华山诗》之一: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

九秋:指秋天。晋 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 宋 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 杜甫《月》诗:斟酌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商秋:秋天。古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所以称秋为商秋。《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结实商秋,敷华青春。李善 注:礼记曰:孟秋之月,其音商。晋 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晋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北史·燕凤传》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三年孟秋辛卯,候降于州之后堂。南朝 梁元帝《纂要》七月孟秋、首秋、上秋、肇秋、兰秋。

首秋:孟秋。南朝 梁元帝《纂要》七月孟秋,亦曰初秋、首秋。南朝 梁 王僧孺《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初秋:孟秋。 三国 魏 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宋史·儒林传二·胡旦》今年初秋至六年,镇在 燕 分。

上秋:孟秋。指农历七月。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又言自二月以来,令各具精甲壮马,将以上秋南寇。胡三省 注:上秋,谓七月。

肇秋:初秋。指阴历七月。三国 魏 曹植《离思赋》在肇秋之嘉月,将曜师而西旗。

兰秋:指农历七月。南朝 宋 谢惠连《与孔曲阿别》诗: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所谓兰月,指农历七月。南朝 齐 王融《法乐辞》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风动兰月。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秋》《提要録》七月为兰月。’”

开秋:秋天开始;进入秋天。《文选·阮籍<咏怀>》开秋兆凉气,蟋蟀鸣牀帷。李善 注:开秋,秋初开也。

稚秋:初秋;刚到秋天。宋 王安石《病起》诗:稚秋敷新凉,老火灺(xiè熄灭)残浊。

早秋:初秋。入秋不久,刚过立秋之时。唐 王勃《秋江送别》诗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唐 雍陶《咏双白鹭》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八月仲秋,亦曰仲商。

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俺两口儿今年做一个中秋八月圆。

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郑玄 注:中,音仲。唐顾况 《望初月简于吏部》诗: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叶圣陶 《饭》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

桂秋:仲秋。农历八月,桂花飘香,故名。唐 韦琮《月明星稀赋》的的悠悠,蟾孤桂秋。清 程麟《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咸丰八年戊午桂秋,吴君 方十五岁,在 红杏山庄别墅小住。

正秋:犹仲秋。农历八月。《易·说卦》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説也。孔颖达 疏: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唐 许浑《重游飞泉观故梁道士宿龙池》诗:松叶正秋琴韵响,菱花初晓镜光寒。元 马臻《秋见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絶纤垢。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 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清 吴谦牧《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唐 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鷄悲。唐 韦应物 《蓝岭精舍》诗:日落羣山阴,天秋百泉响。

盛秋:指农历八、九月,秋季中最当令之时。古代认为此时禾熟、马肥,常易遭边敌入侵而备加防范。汉书·李广传》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 白檀 ,以临 右北平盛秋。魏书·崔玄伯传》今既盛秋,不可为此小盗,而復兴众以废民业。元 袁桷《凉州牧白羽乞致仕表答诏》卿皎若明月,穆如清风,早振仪于天朝,昼承问于 温室 ,盛秋守塞,力丐散闲。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唐 吕岩《鄂渚悟道歌》纵横天际为閒客,时遇季秋重阳节。

暮秋:秋末,农历九月。三国 魏 曹植《迷迭香赋》芳暮秋之幽兰兮,丽 崑崙 之芝英。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说唐第三回:这时正值暮秋天气,西风颯颯。

晚秋:秋季的末期。指农历九月。南史·刘之遴传》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宋 秦观 《宿金山》诗: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山上山下的树,有的叶子已经黄了,有的仍旧碧绿,有的却红得好看,多么美丽的一片晚秋景色。

杪秋(miǎo qiū):晚秋。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唐魏徵《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明 刘基《九日舟行至桐庐》诗: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深秋:犹晚秋。 唐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寒秋:指深秋。颜氏家训·书证》《易统通卦验玄图》苦菜生於寒秋,更冬歷春,得夏乃成。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 晋 陆机 《文赋》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廩秋:犹言寒秋。廩,通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廩秋。洪兴祖补注:廩与同,寒也。廩,一本作

高秋:深秋。南朝 梁 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隣。明 邵璨《香囊记·闻讣》荒凉凉高秋时序,冷萧萧清霜天气。

霜秋:深秋。唐 卢仝《感秋别怨》诗: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宋 欧阳修《渔家傲》词: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宋 苏轼《送文与可出守陵州》诗: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九秋:指九月深秋。唐 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凛秋:寒冷的秋天。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晋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唐 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诗:楚 客凛秋时, 桓公 旧臺上。

残秋:指秋天将尽的时节。唐 沉佺期《饯唐郎中洛阳令》诗:郊筵乘落景,亭传理残秋。唐 权德舆《舟行夜泊》诗:萧萧落叶送残秋,寂寂寒波急暝流。

穷秋: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曲》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唐 韩愈《鸣雁》诗: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宋 秦观《浣溪沙》词: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穷秋纔换小阳春,盻不见梅花信。

逾秋:亦作踰秋。过了秋天;秋后。汉 王充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农政全书》卷十三引 宋 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某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明 何景明《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

秋去冬来,冬令言辞知多少

 

九冬:指冬季。冬季共九十日,故名。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亦曰安寧,亦曰玄冬、三冬、九冬。南朝 梁 沉约《夕行闻夜鹤》诗: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任。唐 尚颜《除夜》诗: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连冬:整个冬天。南史·陈显达传》显达 在 江州 遇疾,不疗之而差,意甚不悦。是时连冬大雪,梟首朱雀 而雪不集,诸子皆伏诛。唐 张籍《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诗: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

玄冬:冬天;冬季。汉书·扬雄传上》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颜师古 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唐韩愈《明水赋》或将祀圆丘于玄冬,或将祭方泽于朱夏。明 刘基《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长夏雪山连 太白,玄冬热海蒸坤维。清 孙枝蔚《与李岸翁潘江如》诗:玄冬纵苦漫漫夜,转眼须臾斗柄东。

元冬:即玄冬。冬天。 宋 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凛冽倦元冬,负暄嗜飞阁。

过冬:度过冬季。宋 张元干《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诗: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越冬:犹过冬。多用于植物、鱼类、昆虫之属。

凌冬:越冬;过冬。唐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诗: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园有餘地,不能种蔬,竞拔草根醃藏,以为寒月之用……彼詎知南方有凌冬弥茂之蔬耶?

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清 黄景仁《春雨望新安江》诗:苦缘上流势猛恶,乾冬尚且艰行艭。

陵冬:傲然不为冬寒所屈;敢于冒犯冬天的寒威。晋书·文苑传·曹毗》固能全真养和,夷跡洞润,陵冬扬芳,披雪独振也。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刘亮 为刺史,斋前石榴树陵冬生华。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唐 元稹《书异》诗: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十月朔,孟冬时享宗庙,颁宪书,乃国之大典。

初冬:犹孟冬。

开冬:冬季的开始。常用以指农历十月。《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开冬眷徂物,残悴盈化先。吕延济 注:开冬,十月也。南朝 宋 鲍照《还都口号》鉦歌首寒物,归吹践开冬。

上冬:初冬,即农历十月。南朝 宋 谢灵运《游岭门山》诗: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月孟冬,亦曰上冬。

入冬:进入冬季,孟冬。

迎冬:犹入冬。 唐 李商隐《陈后宫》诗:侵夜鸞开镜,迎冬雉献裘。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后汉书·宦者传序》《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閭,谨房室。’”宋 叶梦得《怀西山》诗: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水浒传第一三回:此时是仲冬将近,叶落草枯,星光下看得出路径。

正冬:《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汉刘向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

中冬: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閲。汉书·元帝纪》﹝永光 三年﹞冬十一月,詔曰:乃者己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 颜师古 注:中,读曰仲。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宋 司马光《投圣俞》诗: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黷。

暮冬:冬末。农历十二月。魏书·彭城王勰传》岁月易远,便迫暮冬,每思闻道,奉承风教。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唐 杜甫《晚晴》诗: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杪冬:暮冬。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节、暮岁。唐 崔曙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诗:杪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隆冬:严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深冬。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南则隆冬生长,踊水跃波。宋杨万里《初食太原生葡萄时十二月二日》诗:隆冬压架无人摘,雪打冰封不曾拆。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隆冬无裘,挺身而过。

大冬:隆冬。汉书·董仲舒传》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有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宋 范成大《光相寺》诗:峯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严冬:极冷的冬天。南朝 梁简文帝《大同十一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暉。唐 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姜侯 设鱠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明 李贽《答高平马大尹》严冬十日不出户矣。

深冬:犹严冬。

凌冬:寒冬。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寒月芙蕖》宴时方凌冬,窗外茫茫,惟有烟緑。

款冬:犹凌冬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傅咸《款冬赋》惟兹奇卉,款冬而生。梁书·刘孝绰传》且款冬而生,已凋柯叶;空延德泽,无谢阳春。

穷冬:隆冬;深冬。唐 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笈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末冬:冬末。后汉书·皇甫嵩传》今将军受鉞於暮春,收功於末冬。宋书·刘勔传》琰 婴城固守,自始春至於末冬。

残冬:冬季将尽之时。宋 杨万里《雪后东园午望》诗: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过了残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 南京 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描写四季的诗词有这些
孟春,仲春,季春指的是什么
29.每个月政令不当的后果
古文之美,在其用词神韵之精妙,连十二个月都有许多别称。看看你出生的月份又叫什么名字吧!
农历月份的别称,你知道吗?
一月叫端月,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四月叫槐月,五月叫榴月。。。十二月叫腊月,六月到十一月叫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