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评价观点类诗歌鉴赏题汇编(二)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作者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

B.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

C.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下诗人报国的拳拳之心和不回之志。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15.《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4.D15.功业未立而双鬓已斑,频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登楼望远,心怀天下,然衰暮之人,体力不济,于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独”字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心空有雄心壮志,然身已暮年,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与壮志未酬的慨叹。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D项,“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错,诗歌前四句写的是旅客悲秋之况,后四句表达旧臣忧国之怀。报主心切,时势艰难,想着国事,虽衰年未肯自倭,尽力报效国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故选D。

1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意思是,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频看镜”“独倚楼”,是两处细节描写,夜不眠以至曙,故对镜倚楼,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独”字写出了诗人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的形象,时势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却永不停歇,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怀素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题可以看出,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裁相同。

B. 中间六句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 作者在诗中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 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15. “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与《蜀道难》的相似之处,来证明本诗确为李白所作。

答案】14、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理解有误。“凡几家”意为“多少名门大家”。最后两句以夸张之词强调当地民众喜爱怀素的草书。

15、①都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本诗“须臾扫尽数千张”“家家屏障书题遍”,“左盘右蹙如惊电”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夸张和“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比喻,都用来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

②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本诗“恍恍如闻神鬼惊”“状同楚汉相攻战”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都用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

③都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如“吾师醉后倚绳床,须扫尽数千张”与“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以上内容都能证明本诗是李白所作。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

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

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16.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15.D D项有误,黄诗的情感为愉快,刘诗的情感为悲伤。“闻笛赋”用了典故(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16.①从诗歌意境看,描写了落木千山,高天远大,澄江月明,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的特点,境界寥廓高远。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浩然豁达,疏放洒脱。③从遣词造句看,“千山”“万里”等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15.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16.有人认为此诗尾句“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请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5.D

16.尾句诸葛亮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未能实现复汉大业。尾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叹,也是对他虽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未遂平生之志的深切哀惋,所以是全诗的最强音。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志决身歼军务劳”,是说诸葛亮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尾句情感是在前几句情感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升华,这句话长叹尽管有诸葛亮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最终未能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在征途上,没有能够实现恢复汉朝大业的愿望。尾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的赞歌,也是对他虽然怀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最终没能实现自己志向的深切叹惋之情。至此,尾联蓄势已足,发出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经过岳阳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看到了洞庭湖浩瀚壮阔景色。

B.诗人面对春天的洞庭湖,看到它岸“连梦泽”想象其波“近长安”。

C.岸上攀树之猿的苦啼与远雁飞渡洞庭的艰难引发了诗人的无尽悲愁。

D.洞庭湖壮美景色难以画成屏风,陈在华丽厅堂,来供达官贵人品赏。

16.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析。(6分)

答案】15.D(“难以画成画卷”错。“堪”是能够的意思。)

16.①洞庭湖风景虽然壮美,但只能画成图画,供达官贵人欣赏。②达官贵人们体会不到逐客行旅奔波、宦海沉浮之苦。③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苦闷和对权贵的怨愤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张祜①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杜牧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②,乞火③无人作蒯通。

北极④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⑤,虚唱歌词满六宫。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颇有诗才,仕途不顺。②衡:袮衡。文举:孔融字文举。祢衡是汉末辞赋家,性格刚强。孔融爱其才,上书推荐他。③乞火:汉代蒯通典故,有宾客请求蒯通向曹相国推荐人才。后指向人说情、推荐。④北极:比喻朝廷。⑤故国三千里:是张祜诗歌《宫词》里的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高度称赞张祜诗才高绝,论及作诗,建安七子都比不上张祜,曹植和刘桢的诗才只能屈居于张祜之下。

B.颔联写张祜当年虽然像袮衡一样被推荐过,却没有遇着如蒯通一般的人帮他说好话,诗人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C.尾联写张祜的诗文虽在宫中传唱,可是统治者不务朝政,沉浸于奢华享乐,也表现出诗人对晚唐政治时局的忧虑。

D.此诗是杜牧为答张祜诗而作,其中典故的运用巧妙,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诗句颇有气势,包含了杜牧对张祜的赞赏。

16.杜牧的诗歌常表现出豪宕雄浑、立意清奇,人称之为“拗峭”。请你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杜牧诗歌“拗峭”特点的。

答案】15.C

16.颈联意思是张祜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正如流向远方、波涛滚滚的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这两句巧用比喻,意境雄浑,深沉阔大,劲健峭拔,充分体现杜诗“拗峭”诗风。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尾联……也表现出诗人对晚唐政治时局的忧虑”错误,属无中生有。尾联归结到张祜文才高妙而不得重用的不幸遭遇上:他所作的《宫词》,在皇帝的后宫中被宫女们广泛传唱着,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这并不能对他的身世遭遇有所改变,所以说是“虚唱”;而“故国三千里”,一方面是张祜《官词》的原句,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张祜隐居乡野之间,距离朝廷十分遥远。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拗峭”的意思,再理解颈联的意思,分析该联使用的手法技巧,分析达到的效果,以及颈联是如何体现“拗峭”风格的。

由题干可知,杜牧诗歌常表现出豪宕雄浑、立意清奇的特点,这一特点被后代诗评家称为“拗峭”。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意思是“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表现出张祜对朝廷不改其忠贞,隐居乡野之间也不放弃自己的志向:他在梦中还一直牵挂朝廷,他的胸怀就像流经住处的长江一样浩大,有并吞万里长空之势。诗中以“北极”比喻朝廷,下句的“西江”既在形式上与上句的“北极”构成对仗,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张祜胸怀抱负的曲喻,在修辞上十分巧妙。这些都表现出杜诗“拗峭”的风格特点。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开篇,把春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汝归欤”设问,紧扣题目“送春”,领起全词。

B.“风雨”与“烟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烟雾尘埃,也指政治风雨与战火尘烟。

C.上片结末以“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发问,启人深思,引出下片内容。

D.下片“杨花化白毡”“华清宫”“七宝鞭”等典故,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

16.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评价此词“语意极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D[“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错,一是并非写“江南”;二是并非是“堪怜(令人爱怜)”景象,而是“萧条、衰败”景象。]

16.答:(1)上片中自然时令之春的远去,带给词人的眷恋、不舍、哀伤之悲。(2)下片中通过写景表达的昔盛今衰之悲。(3)无家可归的亡国遗孤之悲。(4)对故国灭亡的惋惜思念之悲。(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洪昇①

朱彝尊

金台酒坐擘红笺②,云散星离又十年。

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

梧桐夜雨③词凄绝,薏苡④明珠谤偶然。

白发相逢岂容易?津头且揽下河船。

【注】①洪昇:清代戏曲家,《长生殿》作者。因于佟大后丧服之期演唱《长生殿》,被革去国子监大学生籍。在京滞留期间,与谪官的朱彝尊交往。后于杭州,二人重遇,遂有此诗。②金台:即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以求人才。擘红笺:指分笺题诗、酬唱。③梧桐夜雨:《长生殿》中有“夜雨梧桐落叶时”的诗句。④薏苡:一种植物果实。据《后汉书》载,马援在交趾常吃薏苡,回家时装了一车,被诬告说带回一车明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句叙述当下相聚酒楼吟诗作对的情景,次句用“云散星离”比喻二人十年的分离。

B.颔联将洪昇比作诗人洪玉父和词人柳永,盛赞洪昇之才,也暗示其与柳永相同的命运。

C.尾联起句的“岂”字与首联次句的“又”字相呼应,前后脉络相承,强调二人相见之难。

D.有感于白发相逢不易,诗人最后邀请友人下船游湖,突出彼此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15.有人评论此诗“句句发自肺腑,颈联尤其催人泪下”,请对颈联加以赏析。

答案】14. A    15. ①上句化用《长生殿》的词句,盛赞洪昇戏剧创作的成就,又以戏词的凄苦氛围暗示洪昇现今所处的心境。

②下句以马援被诬的典故,表示洪昇被谤同样荒唐,发自内心地为友人鸣不平,语含婉讽。

③颈联寄寓作者对友人无辜遭控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不恤人才的愤懑。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

B.“数枝雪”,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又用雪来借代梅,突出梅之洁白。

C.“胜绝,愁亦绝”,这两句中的“绝”字重叠、就更加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

D.景愈美而愁愈甚,致使词种主人公“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更衬出了悲愁的深度。

16.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俞陛云认为最后三句“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最为擅胜(意蕴丰富,技法巧妙)。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B

16.①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愁情。②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③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④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传此愁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又用雪来借代梅”错,这里是以雪“喻”梅,是比喻的手法。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意思是,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这结尾三句,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两行”写雁并非一只,而“倚”“画楼”的人却只有一个。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

“低雁”之“低”是为天将暮,雁要回巢。大雁有家可归,而人却还在漂泊。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

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此句中借助“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愁情,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配,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6.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D 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D项属无中生有。

16.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故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②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模拟题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炼字
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中)
明确考向,规范答题 | 2020高考语文最新名校模拟古诗词鉴赏汇编(详细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