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鉴赏】评价观点类诗歌鉴赏题汇编(三)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鹊山

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②,历历数青徐③。

朴俗犹虞力④,安流尚禹谟⑤。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⑥。

【注】①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此诗作于棣州任上,时年42岁。②济泺:济水和泺水。③青徐:指青州和徐州,徐州是诗人的家乡。④虞力:虞舜教化之力。⑤禹谟: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⑥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鹊山即因扁鹊而得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然而在喜悦背后,包含了诗人难以言喻的辛酸。

B.领联隐含“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点明要表达的情意。

C.尾联诗人笔墨由景物回到自身,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陡增。

D.这首诗质朴工稳,沉郁顿挫,在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上与杜甫的《登高》多有相似之处。

16.黄庭坚评价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请从“言”与“休”的角度,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5.C(脚下的山因古代名医扁鹊而得名,诗人虽因赏风景,忆英雄感到了难得的快意,却又马上想到自己疾病缠身,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面对无情现实,兴致随之锐减。)

16.①首联诗人欲言自己虽在壮年却已经体衰力竭,生活贫寒。却只写到人逢喜事精神舒爽,思想轻松,步履轻快。

②颔联诗人融情于景,面对熟悉而亲切的家乡山水,诗人欲言自己内心的兴奋、愉悦,但只写到山水之景,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只是通过动作描写来概括。

③尾联诗人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面对无情的现实,欲言内心的悲哀、痛苦和无奈,可诗人想到难得一年到头难得有这么愉快的时候,便欲言又止,只暂且享受眼前的风景。

(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②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

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

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

D.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16.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15.B(领联突显出军情紧急,进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十气,而非疲于奔命)

16.(1)这首诗前四句写吐蕃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

(2)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

(3)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列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以十扇送徐天隐

宋·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释】:①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②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于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丰盈的精神世界,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孺子,魏国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16.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这首诗具体分析。(6分)

答案】15.A

16.徐天隐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即使暑天没有扇子也能感受到诗文和精神世界的清凉。人物的品格隐于诗歌平淡的语言之中,引人回味。诗作看似简单自然,其实颇有艺术上的讲究,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音韵谐和明亮,有衬托、情境化描述,形象有味。颈联用徐稚、徐干的典故,刻画徐天隐,充分展示黄庭坚典故使用上“以故为新”的典型特点。(每点2分,三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

刘辰翁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说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而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

B.“相逢”句言饯别,“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不久又要分别,不妨举杯以遣离愁。

C.“剪韭”源出杜诗,词中指词人挽留老朋友,虽没有珍馐以待客,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

D.“临分把手”的细节突出恋恋不舍的别情,显示友情之重;“叹”字领起长句煞尾,气脉贯通。

15.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A15.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错误。词中“同年”并非指年龄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的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词作的内容,全面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和抒写思想感情的技巧。最后,结合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准确概括与简要分析。

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

首先表现在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

其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漂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最后表达情感深沉内敛。“憔悴人归后”,“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空眉皱,看白发尊前”,“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注意: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后分析;可以先分析,后概括;也可以边分析,边概括。要注意防止漏答或重复作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郞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遍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风景的喜爱。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16.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答案】15.C16.①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是劝诫友人安心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愿望;②诗歌描写竹影满径、人家傍山、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是为了提醒友人吴越风光让人着迷,侧面劝诫友人不要留恋于此;③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友人“思乡望国”。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说法有误。“避地衣冠尽向南”意思是士人躲避战乱都特别喜欢到南方,此句借用这一典故,既是为了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是想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美好。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

题干毛张建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促赶紧归来。所以,毛张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

根据注释可知,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生的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诗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至有让人想要就此定居的想法。但在诗人眼里,他却对此有所担忧。此时大多数人避安史之乱而逃难于此,本只应暂居于此,并力求挥师北上,光复中原。所以,诗人更加害怕因为江南美景令人留恋而最终走上晋朝“衣冠南渡”而最终在此定居偏安一隅的结局。这是第一层“催归”之意。

诗歌尾联中,作者首先以“夜猿啼海树”烘托夜间寂静的氛围,然后由此直言“思乡望国”之情难以忍受的情感。这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也是劝告友人及早归家,免得离家太久,像他一样产生思乡望国之情。这是第二层“催归”之意。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②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

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

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

D.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16.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15.B(领联突显出军情紧急,进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十气,而非疲于奔命)

16.(1)这首诗前四句写吐蕃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

(2)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

(3)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列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以十扇送徐天隐

宋·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释】:①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②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于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丰盈的精神世界,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孺子,魏国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16.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这首诗具体分析。(6分)

答案】15.A

16.徐天隐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即使暑天没有扇子也能感受到诗文和精神世界的清凉。人物的品格隐于诗歌平淡的语言之中,引人回味。诗作看似简单自然,其实颇有艺术上的讲究,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音韵谐和明亮,有衬托、情境化描述,形象有味。颈联用徐稚、徐干的典故,刻画徐天隐,充分展示黄庭坚典故使用上“以故为新”的典型特点。(每点2分,三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汪藻①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②。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汪藻: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同时,他正被迫迁滴,官场失意。②闲却:空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会饮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室外之景写到室内之人,其中“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

B.“梅影横窗瘦”句以梅花点明时节,以“梅瘦”自喻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抒发归隐之志铺垫。

C.“霜天”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阕写景的收束,又引出下文的抒情。

D.下阕“闲却传杯手”句说酒兴减弱,“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则告知读者酒兴阑珊的原因。

16.南宋吴曾将“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句改为“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纪昀评曰:“凭虚撰一事实,殊乖本义。”请结合词作内容说明改诗为什么“殊乖本义”。

【答案】15.A

16.“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正因为官场互相倾轧,归隐的兴趣比酒还浓烈。末二句是对“闲却传杯手”的回答,一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了对官场的厌恶。改为“晓鸦”和“归梦”后,变直抒胸臆为梦后心境,虽写出归隐后的愉悦,却不能突出对官场的厌恶。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搔首’二字与'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表达的情感相同”理解错误。从全词看,“搔首”二字写出诗人情绪的不平静,但这种不平静更多来自个人“正被迫迁谪,官场失意”;而杜诗侧重表达“家国之思”。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及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意思是一群“乱鸦”的啼叫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对于此刻被贬谪的词人来说,这群乱叫的乌鸦就像官场上那些小人的叫嚣一样让人讨厌,因此“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由此,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末二句是对“闲却传杯手”的回答,一个“乱”字感情强烈,突出了对官场的厌恶。

而“晓鸦啼后,归梦浓于酒”,意思是早晨乌鸦的啼叫将词人从归梦中唤醒,想要归去的念头比酒还要浓烈。这里用“归梦”直接点出情感,属于直抒胸臆;而“鸦”在此句中就是指乌鸦,没有其他含义。此句虽写出归隐后的愉悦,却不能突出对官场的厌恶。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①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②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好友。②骁腾:健步奔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

B.颔联用“峻”写马的气概,“轻”写马的疾驰,描绘出了这匹骏马的风骨。

C.尾联总揽全诗,宕开一笔,既写马驰骋万里的雄心,也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D.全诗风格超迈遒劲,将咏物诗写得凛凛而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

16.古人评价此诗“意蕴深远”,请阐释颈联中“托死生”的丰富意蕴。

答案】15.A

16.(1)房兵曹沙场征战可将生死托付给驰骋于广阔天地的胡马,赞美房兵曹的英勇无畏。(2)胡马所向披靡,纵横驰骋,可将生死托付于如房兵曹般久历战阵的英雄,表达了马得遇知己而托死生的果敢。(3)诗人以马喻好友房兵曹,将生死托付于正值盛世的国家和英明的君王,表达了诗人对房兵曹建功立业的期望和祝愿。(4)诗人以马自喻,愿将自己的才华甚至生命托付于国家和君王,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和胸襟。(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5.A.“连用三个比喻”说法有误。前两联中,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颔联“竹批双耳峻”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运用了比喻手法。“风入四蹄轻”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运用了两个比喻,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丰富内涵,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展现了一匹神清骨俊、气度不凡的“神马”形象,有一匹如此英勇俊健的好马,它的主人房兵曹自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展宏图。所以,这里的“托死生”首先是指房兵曹沙场征战可将生死托付给驰骋于广阔天地的胡马,赞美骏马和房兵曹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诗歌写马能逾越一切险阻,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房兵曹和胡马,就像一对忠实的朋友。房兵曹因为骏马而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上场杀敌,胡马也因为有房兵曹这个知己才能“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所以,这里的“托死生”,也指胡马可将生死托付于如房兵曹般久历战阵的英雄,毫无顾忌地所向披靡,纵横驰骋,表达了马得遇知己而托死生的果敢。

诗歌称赞马的骁勇腾越之力无可匹敌,即使是万里崎山险路,也可自由驰骋。这里的“万里可横行”,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期望和抱负,一语双关,蕴意深远。明写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实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强盛的大唐时代,开疆拓土,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所以,作者所写的,表面上看似是英勇的骏马,以及骏马与主人心有灵犀如知己敢于托生死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想以马自喻,表现自己像马一样敢于上阵杀敌,为己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所以,这里的“托死生”,也指像房兵曹、像诗人自己,以及与他们一样千千万万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将士、百姓,敢于将生死托付于正值盛世的国家和英明的君王,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和胸襟。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

刘辰翁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说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而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

B.“相逢”句言饯别,“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不久又要分别,不妨举杯以遣离愁。

C.“剪韭”源出杜诗,词中指词人挽留老朋友,虽没有珍馐以待客,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

D.“临分把手”的细节突出恋恋不舍的别情,显示友情之重;“叹”字领起长句煞尾,气脉贯通。

15.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A15.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错误。词中“同年”并非指年龄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的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词作的内容,全面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和抒写思想感情的技巧。最后,结合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准确概括与简要分析。

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

首先表现在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相逢”

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

其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漂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最后表达情感深沉内敛。“憔悴人归后”,“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空眉皱,看白发尊前”,“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

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注意: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后分析;可以先分析,后概括;也可以边分析,边概括。要注意防止漏答或重复作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年高考三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一
2014年高考备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复习训练经典试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杜甫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省名校诗歌鉴赏分项汇编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总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