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目式积木建构游戏:有趣的凤凰山曲桥

项目背景

在云和凤凰山森林公园,有一座临架在水库上的特别的曲桥(离幼儿园仅100米左右距离)。说它特别,是因为桥的中心是一个亭子,从亭子延伸出三座弯弯曲曲的桥,分别通往不同的方向。

在“桥这一家子”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了这座特别的凤凰山曲桥。参观中幼儿对曲桥非常好奇,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对凤凰山曲桥的认识和经验,这也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凤凰山曲桥的探索之旅……

学习目标

1.了解曲桥的基本结构及作用,感知曲桥的曲折变化。

2.能够用架空、平铺等方法呈现桥的曲折变化。

3.能在实践中运用小积木组合拼搭,填补曲桥折角的大洞。

4.学会团队合作,积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驱动性问题

1.引发幼儿对曲桥的探索

 “为什么要把桥造得弯弯曲曲的?”“弯弯曲曲的桥是怎么建造的?”

2.引发幼儿对曲桥建构方式的探究

“我们能用积木造一座曲桥吗?”“怎样才能让曲桥既能行走,又很稳固?”

3.引发幼儿对曲桥曲折大小以及曲折桥面铺设方法的探索

“曲桥的曲折到底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小三角填补大洞?”


 实施过程

(一)探究准备

     1. 经验准备

“为什么要把桥造得弯弯曲曲的呢?”“弯弯曲曲的桥是怎么建造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各种桥的图片、亲子实地对比查看不同类型的桥和查阅关于曲桥的资料,了解到曲桥的独特作用和结构特点,为搭建凤凰山曲桥积累了丰富的前期经验。

     2. 思路准备

为了让幼儿对凤凰山曲桥有一个整体的构想,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尝试画凤凰山曲桥的平面图。

可是……

“什么是平面图?”“平面图到底该怎么画呢?”

孩子们从未接触过平面图,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样的,于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寻找幼儿园里的平面图。

除此之外,老师通过集体教学,给孩子们看凤凰山曲桥的“鸟瞰图”,并用积木简单表示凤凰山曲桥,以“鸟瞰”视角拍下,让孩子们了解平面图到底是怎么看的,又是什么样的。

经过一番探索,孩子们可算弄明白了,于是大家共同参与,设计了“凤凰山曲桥”的建构平面图。

接着,孩子们分工合作,对凤凰山曲桥的各部分进行了绘画设计~

    3.场地及材料准备

基于前期讨论,幼儿已有了较明确的建构目标,但是在哪里搭建,用什么材料搭建呢?老师带着孩子们绕着幼儿园找了一圈,最后孩子们根据建构场的材料,场地空间大小,受天气影响程度等综合考虑,选择了室内积木建构场。

物质准备:清水积木、辅助材料

环境准备:室内大型建构活动室、凤凰山曲桥各个角度照片等。

(二)实践探究

第一次游戏:单薄的曲桥

幼儿经过前期的经验准备和实地参观探索,开始尝试分组建构“凤凰山曲桥”。在第一次建构中,八斤组的小朋友很快就利用架空和转向连接的方式搭建了一座曲桥。可是由于单块积木的桥面过于窄,幼儿很难在桥面行走,没走几步桥就倒塌了,经过几次的尝试都没有成功。

而睿睿组的小朋友将桥墩放于两侧,并在上面平铺长方体清水积木,最后利用长条形积木当作围栏,曲桥相对结实一些,可是他们的桥面积木很短,所以桥面还是很窄,不适合行走。

教师的思考:

在第一次的游戏中,孩子们建构的曲桥是利用简单的架空方式搭建,桥面窄,不利于行走,容易倒塌。那如何搭建又宽又稳的曲桥呢?

策略支持:

1.请幼儿共同分享并讨论倒塌的原因,并通过同伴互评分享的方式,请有建构经验的幼儿分享建构技巧,进而讨论出更好的建构方法。

2.组织孩子们带着小任务参观曲桥,进一步了解桥墩桥面的结构,感受桥面的宽度和长度等。

  第二次游戏:宽宽的曲桥

通过第一次的游戏讨论和再次参观后,孩子们开始第二次建构游戏。这一次,孩子们针对桥面窄、总倒塌的问题进行了建构调整和尝试。

一开始,八斤组的幼儿将原有曲桥的桥面进行了加宽,同时缩短了曲桥的长度。加宽的桥面适合行人行走,可是一左一右的交替行走让桥面向两边倾斜,最终还是倒塌了。

接着他们学习了睿睿组的建构方法,更换了桥墩的积木,采用较长的罗马拱形积木作为桥墩,并用较长积木紧密横铺作为桥面,桥面又宽、又稳,适合行走。一座曲曲折折的曲桥完成了。其他组的孩子们也纷纷学习了这一方法,搭建了又宽又稳适合行走的曲桥。

教师的思考

游戏中,幼儿通过合作、沟通、尝试、相互学习等方式,成功解决了出现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建构的曲桥折角都是直角,而凤凰山曲桥的折角有大有小。如何才能让幼儿关注到曲桥的角度问题,进而建构折角大小不同的曲桥呢?

支持策略

1.提供建构作品图和“凤凰山曲桥”实物图给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关注并发现折角的变化。

2.下一次游戏前,请幼儿通过泥工板的直角和幼儿建构的折角的实验,测量建构作品的折角大小。

3.再次带幼儿参观凤凰山曲桥,请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感受曲桥折角的大小变化。

第三次游戏:曲曲折折的曲桥

经过一番探索后,幼儿决定重新搭建曲折不同的凤凰山曲桥。他们先将桥墩部分搭建出不同大小的曲折,然后再进行桥面的铺设。可是在铺设桥面时,新问题又出现了:桥面的折角处出现了大洞,应该如何填补?这一问题着实难倒了幼儿,幼儿尝试了多种方法铺设摆弄:

方法1:均匀地分布大三角,但有缝隙不安全。

方法2:缩小桥墩距离,用桥面盖住,但曲折就没有了。

方法3:用三角形填补,三角形积木小,一些较大的三角形洞没办法填补,而建构场又没有相匹配的那么大的三角形。

老师的思考:

本次游戏中幼儿已经感受了曲桥的曲折变化,同时也有意识地尝试搭建曲折不同的曲桥。但是在建构中幼儿遇到了新的问题。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孩子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但是几次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怎么引导幼儿填补折角处的大洞呢?

支持策略:

1.丰富幼儿的经验。老师组织开展了集体教学——“形状组合拼图”,积累关于多个小形状积木拼出大形状积木的方法。

2.在建构区提供一些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积木。

 第四次游戏:完美的凤凰山曲桥

在第四次建构游戏中,幼儿迁移运用集体教学中的多个小图形拼出大图形的经验,找来了许多的小三角形。他们分组合作,根据大洞的形状,通过多次的拼摆,调整位置,旋转方向等,终于填补了折角处的大洞。同时在其他几组小朋友的通力合作下,一座完整的“凤凰山曲桥”建构成功。

这时,有小朋友提出,凤凰山曲桥是建在水库上的。站在桥上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于是孩子们找来许多积木小鱼,投放在湖中,“凤凰山曲桥”更加完美了。

建构作品成果

(三)作品展示

建构活动接近尾声,由于场地即将轮换,作品也要被拆,于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拍摄了作品视频,发布在了朋友圈和班级群。孩子们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点赞和好评,他们的成就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1.分享建构作品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2.举办建构作品参观活动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知道了我们建构的凤凰山曲桥,纷纷前来音体楼参观。这时孩子们就成了作品解说员:解说凤凰山曲桥,介绍建构的过程和发生的小故事。参观的小朋友对曲桥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桥的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各样桥的建构作品在幼儿园里出现。

幼儿园同学参观建构作品

幼儿赏玩

 幼儿的钓鱼游戏

(五)评价展示

1.幼儿的绘画式自评

回顾整个项目式建构游戏,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自评。

2.同伴的交流式互评

在每一次的建构游戏后,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在分享中幼儿进行同伴互评。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同时也能学习到同伴的优秀做法,共同建构出更好的作品。

3.教师的过程性评价

教师针对班级幼儿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想法、感受,以及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绘画表征、口头表达所反映出来的能力变化等内容,对项目化开展过程性评价。

项目成效与反思

项目成效

当积木建构游戏遇见项目化学习,一场积木建构游戏“教”与“学”的变革正悄然发生,幼儿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一次次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进行有意义、综合性的深度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经验,发展高阶思维和学习素养。具体表现如下。

1.活动实施:从“结果”到“过程”

项目活动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在“有趣的凤凰山曲桥”项目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大量的时间对搭建物、设计图、材料、场地等进行探索。在搭建曲桥作品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逐步探索。鼓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探究、参观体验、对比发现等方式建构新经验,解决各种问题,让建构游戏从以往的关注“结果”逐步过渡到关注“过程”。

2.幼儿成长:从“单一”到“全面”

凤凰山曲桥的建构从无到有,均由幼儿全程参与,亲手完成,这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让团队合作、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建构设计与建构思维、跨学科学习、基于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理念在本项目学习中逐步渗透、螺旋上升,儿童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3.教师行为:从“台前”到“幕后”

在本次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是取而代之的僭越者,不是手握唯一答案的真理者。而是退居幕后成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项目进度,管住自己的手和嘴,将更多的指导与支持反映在隐性的指导鹰架搭建中,反映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体验等持续性的支持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

思考与改进

但是,此案例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思维支架的搭建

我们可以在参观“凤凰山曲桥”的过程中,提供“泡泡记录纸”,让幼儿将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画下来;在设计建构“凤凰山曲桥时”,提供“流程图”,让幼儿先思考建构的流程和具体的步骤安排,甚至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思维导图呈现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等。

2.项目评价的优化

本案例中采用了幼儿自评、同伴互评的方式进行项目活动的评价,期间也会有教师的一些分析性的过程评价。但是教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不完整,缺少量化的评价工具,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来源 |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幼儿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构区 | 史上最全幼儿园建构区创建攻略,请务必收藏!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表4
我是小小建筑师
周念丽:观察分析六步法——区角游戏支持的核心策略
现在看还不算晚!90%的家长都不知道建构游戏(搭积木)可以这样玩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