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算术根和指数定律
算术根和指数定律
──关于算术根的问题

算术根的定义:

就是方程

1

的正根.(

都是正整数)

⑴ 有没有正根存在?必须加上条件

.

⑵ 这个正根是否唯一的?

依据连续函数的性质.所以,中学数学的这一部分本质上属于高等数学范畴.为什么不用代数的基本定理?因为它不能保证正根的存在和唯一性,同时不便推广.代数的基本定理本质上也是依据连续函数的性质.

现在转到指数定律:

对它的讨论分成三步进行(因为涉及的问题性质不同)

1.

为正整数.这时全部问题都归结为连乘积的性质问题,因此纯粹是算术问题,而且不必考虑存在性.

2.

为有理数(暂时限于正有理数).这时首先要解决定义问题.例如设

为正整数,则定义
.
但定义的合理性如何?(暂时放在一边).然后是算术根的存在和唯一性问题.这已经由上面的定义解决了.

根式与分数有了联系,这只是外在

的,偶然的,一时的方便,还是有深

刻的内在联系?

分数有哪些基本本性,它们又与根式的哪些性质对应?似乎乘方指数与开方指数分别对应于分子和分母.那么:

. 分数就是“乘以分子,除以分母”,但是乘除次序无关.所以,对于根式我们应该证明:

引理 1.

                 (2

(先乘方再开方或先开方再乘方均可.)

证明:记式左为

,则
再记

双方乘

次方.

即是说,

均为同一个方程
的解.        3

但此方程的正解是唯一的,所以

, 即
证毕.

把这个结果用于定义

即有

         4

我们以后将使用任何一个式子.

. 正有理数

就是一对正整数(但次序有关,所以可称为一个有序正整数对

.取任意整数
二者代表同一分数.这就是“通分”(反过来看就是约分).这是分数区别于整数的根本之点.那么,对于根式有没有类似的结果?这就是

引理2.

                 (5

证明:记式左为

则它满足方程
双方乘
次方,即知它满足方程

记式右为
,由定义知道,它满足

这样看来,

是同一个方程
的两个正根.

由唯一性,引理证毕.总之,定义分数指数的幂

          6

并非仅有形式的意义.这两个引理的证明均非由分数的形式运算得出,而是利用了方程解的存在与唯一性.

.分数基本本性的另一方面是它的运算的种种特性.分数有两种基本的运算:加法和乘法.如果指数是分数,其运算对于幂的影响就成了指数定律(1)(3).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证明指数定律.请大家注意,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会用到(1)(3).这不是循环论证,因为我们只是在

为正整数的条件下用它们.我们已经说过,那时(1)(3)只不过就是连乘积的性质.

1)证明:令

于是

对下式的乘方指数应用连乘积的性质,就有

2)证明.

注意,这里

均为正整数,所以可以对第二个式子中的
应用指数定律(2)

而得第三个式子.再对它应用引理2,就有

,则由算术根的定义有

对前式乘

次方,再以后式代入,即有

所以

3)证明:这里需要的是证明

.

利用方程
正根的唯一性,即得
双方乘
次方,就得到(3).

3.

为一般实数(但是暂时限于正数).我们仍然定义
为方程
的正根,并且仍称之为算术根.一般的书上没有这个说法.我们这

样做的原因是,:用与上面完全相同的方法,可以证明,方程

仍有唯一正根存在.指数定律这时是否仍然成立?是!证明非常简单,用一点极限即可.所以略

去不说了.

两点说明

1.

怎么办? 非正指数的定义:

目的在于保证可以进行逆运算.它与上面讲的所有结果均无矛盾.

2.

怎么办?进入复域.
()
取复值将引起复杂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能解决的.

附录:小平邦彦的讲法

(见小平邦彦,微积分学入门Ⅰ一元微积分,72-73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幂运算

是指数函数和幂函数概念的基础:若视
为变量,就得到幂函数;若视
为变量,则得到指数函数.为什么要求
,我已经在另文中作了严格的论证,这里不再说明.

幂运算有三条基本定律(我称为指数定律)

1.

2.

3.

为正整数时,幂就是连乘积;这时,上述三条定律是自明的,我们不再证明.现在要讨论的是
为有理分数的情况,即指数为
,而
均为正整数的情况(
也可以,但为简单计,我们不仔细说明).以下,所谓分数均指
有理分数,所以如像
之类的数暂不讨论,留待下面
为一般实数时再说.

首先是当

为有理分数时(特别是
时)幂运算
的定义问题.小平邦彦书上是用
的反函数来定义
.为此,他需要先证明严格单调连续函数必有反函数存在,并且在讲
时就已经明确地证明了它在
上严格单调连续.这些都比我国通用的多数数学分析教材讲得更好.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则用了以下定义:

定义1

即方程
的算术根(即正实数根).

算术根的存在和唯一性没有用代数的基本定理来证明,因为它只能保证方程

有复根存在,而无法保证有唯一正实根存在.所以我是用连续函数的中间值定理来证明的.这与反函数定理是完全等价的.进一步
的情况有两个方法来定义:或者定义为
次幂;或者定义为
次方根,即

定义2

 
即方程

               

                (1

的算术根.

这里

只是一个暂时的记号.现在的中学教材时常就说:分数幂
的定义就是
.必须明确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隐含地规定了乘方的次数
与开方的次数
的关系(也就是方程(1)左右双方的两个乘方次数的关系)是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关系,而这一点正是需要着力论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定义2后面特意提醒:

“这里

只是一个暂时的记号”.

中学教材还有一点遗漏:在

中是先开方后乘方还是先乘方后开方?看来似乎是先对
次方,再对
开次
方.定义2则很明白是这样作的.因此自然有一个问题:可否先开方后乘方,即定义
?实际上不但可以,而且有时还更好.原因下面再说.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暂时限制幂

为正,所以
负指数的问题因为比较明确,不会有什么误解,所以这里不说了.我们先来证明先开方后乘方也是可以的.

定理1.定义2中的

就是定义1中的
次方.

证明:记定义1中的

,它的存在和唯一性上面已经说了.它是一个正实数,因此可以对它求任意正整数次幂.由定义1,
双方求
次幂有
.但是
是正整数,从而
就是一个连乘积,所以

因此,

是方程
的算术根(注意
是正实数)而按照定义1,

亦即

           

               (2

这个证明的要害是:把

的有理分数幂变成
的正整数幂.反正
作为方程
的算术根是正实数,它的正整数幂就是简单的连乘积,所以可以应用前面讲的指数定律.以后许多证明都是这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说先开方后乘方有时更好.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有理分数

可以写成不同形状的分数,如
等,于是就有不同的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要证明.

定理2如果

为正整数,
则对于

            

              (3

有了这个定理以后,我们才看见了

确实是一个有理分数.(但是我们下面还会给出一个符合现代数学要求的形式化的证明,虽然这对于大多数老师——更不说是全部中学生——是完全不必要的).证明的方法和定理1的证明方法是一样的.

证明.对

乘以
次方.由于
所以由(2)式有

第一步的方括号处我们应用了(2)式;第二步最外层的方括号处,我们利用了

为正整数,从而可以利用前面关于幂运算的指数定律的第2条;最后一步则是定理的假设.

同样,我们也有

这样,

是同一个方程

的算术根(

是正实数从定义2中已经明确).由算术根的唯一性即知二者相等.证毕.

以上只考察了幂为正的情况.如果幂为负,也不会有大的难处,所以不再讨论.

在小平邦彦的书中,以上全部内容只写了不到1页的篇幅.他说:“在本节,我们将对在高中数学中学过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进行严格的论证.”由此可见日本对高中学生和教师是什么样的要求!我比较详细地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感到此书言简意骇,而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其实没有把最基本的东西讲清楚,实在汗颜,所以多写了几句.

下面再来证明对于有理分数幂,幂运算的三条定律也成立.因为证法完全一样,下面只证明第一条:

如果

为正整数,
,而
,则有

              

           (4

证明:将上式左方乘

次方.因为
是正整数,所以可以应用幂运算的第三条定律而有

这里我们用了上面的证明,以及对于正整数幂的指数定律的第一条.

由此可见(4)式左边是方程

的算术根.因此

定理证毕.

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及教好一个数学问题,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注意瞻前顾后: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小学生学分数运算的情况.如果有几个分数要处理,最好是先求出公分母,最方便的方法是把几个分母乘起来,如同上面的

那样,而不必求最小公分母.作了通分以后,就完全成了分子的正整数运算──分数问题化成了正整数.我们这里也是一样:先乘上
次方,就把分数幂的运算化成了正整数幂的运算.可见从原理到方法都是相通的.以上都是“顾后”,再说“瞻前”.我们讲的幂运算与小学讲分数不同之处仅在于乘法变成了乘方,除法变成了开方──这正是对数的思想.如果再进一步,想一下如果对于幂运算没有如此清楚的理解,指数函数该怎么教?岂非把大厦建立在完全靠不住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当然不能这样要求,但是作为一个教师,养成这样的瞻前顾后的好习惯,无疑是会得到丰厚的报偿的.但是前面所讲只不过是“体会”:数学里少不了某些只可意会的“体会”,但是终究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以,形式化是不可避免的,是一大进步.下面我们试图把它形式化.

什么是分数?一个烧饼3个人均分,每人得

.教小学生这就够了.但是对成熟的中学老师,这是不行的.现代对分数的理解,就是把分数考虑成为一个有序的整数对
,其中
.
所谓“有序”其实就是说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次序不得混淆;
就是分母不得为0.但是
是同一个分数,所以在这类有序的整数对的集合里需要引入一个等价关系:若
适合关系式:
就说这两个有序的整数对等价,并且记作
确实是一种等价关系,因为它具有以下三条性质:

1.自反性:

2.对称性:若

3.传递性:若

而且

这些性质都不再证明了.

以后就称这个等价类为一个分数,并且把

记作
则说
以上所述全都可以在一本较完备的现代代数教本里找到,是每一个大学数学系的学生都应该学过的(或者可以容易学懂的).因为手边没有参考书,就不再指出出处了,而是回到分数幂问题上来.

回到用于定义

的方程(1.我们现在不再用
这个暂时的记号.但无论如何,这个方程的解(存在和唯一性问题已经解决了)总是
的函数.因为在整个过程中
一直没有变动,所以这个函数可以写作
但是,定理2告诉我们它其实是
所成的等价类
的函数,所以应该写成
当然最自然的记号应该是
,因为当
就是正整数
时,我们一直用的记号是
可见这不但不是暂时的记号,而且是只能使用这个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数学:幂运算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1.2
第15章《分式》全章教案(21页,含反思)
乘方最全总结
初中数学精讲(第六期)有理数的学习体会
15.2.2分式的加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