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前“一把手”给趵突泉这样的评价,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文/飞帘)

(济南月牙泉)

不久前,从网上读到张华松先生的一篇《曾巩与济南泉水的时空溯源》,看了看,很有意思。按图索骥,根据这篇文章提到的资料,查找了些前人著述,发现曾任齐州知州的曾巩与趵突泉还真大有故事可讲。

1.“趵突”名字的由来

以“趵突”二字命名泉水,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拟音说。据徐北文先生考证,北宋时,趵突泉名为槛泉(取《诗经》“觱沸槛泉,维其深矣”),“觱沸”先秦时当读“毕布”;后,民间也称趵突泉为“瀑流”。不管是觱沸、瀑流、趵突,都属拟音,像济南话里的“卜嘟”。

另一种是字义说。趵,跳跃;突,犬出穴——哈哈,一条大狗猛然出洞,不吓得突突的才怪。趵突,跳跃奔突,形容腾空之泉,倒也贴切。

从网上查“趵突”,除了专指趵突泉,在清人赵翼《灵谷寺》诗“最后功德水,趵突地底伏”里,也代指“泉水”。

2.文学家曾巩让趵突泉“成名”

趵突泉,曾有“泺”“泺源”“娥英水”“槛泉”“瀑流”等名,而最早将“趵突”见诸著作的,当是曾巩。其《齐州二堂记》(二堂指趵突泉边的历山堂和泺源堂)载:“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看到了吗?“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这说明宋时当地人已称此泉为“趵突”。也就是说,“趵突”肯定不是曾巩原创。不过,要说将这一名字推而广之、得到认可并使之留传后世,曾巩功劳不可谓不大。想想吧,曾巩是齐州(辖区为现济南及德州一部分)党政军一把手(现在的济南一把手可是副省级),还是文化名流(宋史说“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估计当时的他说点啥或写点啥,也得像现在一些官员似的,嘴未张手未动,周围叫好声已起。

(大明湖公园内的曾巩石雕像)

3.科学家曾巩揭秘济南泉水成因

曾巩有篇《趵突泉》七律:“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这句其实是告诉我们:趵突泉水来自济南南部山区,且是以地下水形式。关于趵突泉成因,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明代胡缵宗《咏趵突泉》: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这种趵突泉水来自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的说法,在古时是主流观点。但曾巩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泉水来自济南南部山区。——往上拉,看上面引用的《齐州二堂记》,里面说得明白,其水来自“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

从我搜到的文字看,曾巩似乎是最早公开发表这一学术成果的人——那可是在940多年前呢,曾巩不从政的话,也许是个宋代李四光。

还有,曾文里说“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趵突泉)”,这种传说非常有意思,并被证实有可能是真的。前些年,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市水利局部分专家曾做过类似试验:在南部山区玉符河畔的水井中放进钼离子(济南的水和土壤中均不含此成分),几天后在趵突泉等泉水中发现了钼离子。这证明,南山地下水是连通趵突泉等泉水的。

4.曾巩客居泉城三年,贡献多多

曾巩知齐州时间并不长,但留下的与济南有关的事情却不少——不光有山水雅事,更有“城市建设”,甚至有“打黑除恶”……现在大明湖里有南丰祠,以纪念这位客居泉城三年的异乡人。这是怎样一种莫大的肯定。类似的,大明湖里还有个铁公祠,人们以之纪念抗击燕王朱棣、捍卫济南、保护一方百姓的书生将军铁铉。

(大明湖公园内的南丰祠——曾巩,江西南丰人,故称曾南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二安”文化旅游节!济南将推动超然楼申报历史文化名楼
泰山之旅:登五岳之首 观日精典推荐
众泉汇流,湖光山色济南城
(1)闪游趵突泉(山东济南游.1)
趵突泉为什么让济南人魂牵梦绕?
张来军 || 济南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