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济南的地盘到底有多大?


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文明存在了,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济南仍属齐国。到秦代,行郡县制,济南从此有了“行政区划”这一概念。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历城、平陵、谷城、卢等地均隶属济北郡,郡治为博阳(今泰安)。

西汉

“济南”之名称始于汉初。《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汉高后元年(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治所设东平陵(今章丘平陵城)。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济阳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至平帝元始年间,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邹平、台、阳丘、土鼓、於陵、般阳、梁邹、朝阳、著、菅、宜城14县。

东汉

东汉初复置济南国。建武十五年(39),光武帝刘秀封其子刘康为济南公。济南国辖东平陵、历城、著、於陵、台、菅、土鼓、梁邹、东朝阳、邹平10县。

三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济南地属曹魏青州。魏正始七年(246年)“曹楷徙封济南”,复置济南国,辖东平陵、历城、祝阿、漯阴、著、台、菅、土鼓、於陵、梁邹、邹平、东朝阳12县。

西晋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十六国时期,济南郡相继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属,历经兵燹战乱。

刘宋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东晋,建国号宋,济南郡仍隶属青州,辖历城、朝阳、著、土鼓、逢陵、平陵6县。

北魏

魏孝文帝承明元年(476年),济南公拓跋罗拔进爵为王。至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济南复为郡,治所仍为历城。时济南郡辖历城、平陵、鼓、朝阳、逢陵、著6县。北魏太和十年,重新划定各地州郡,济南为齐州。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济南郡改为齐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齐郡辖历城、章丘、祝阿、临邑、临济、亭山、淄川、长山、邹平、高苑10县。

唐初沿袭隋制,天宝元年(742年)齐州改为临淄郡,天宝五年复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称齐州,辖历城、章丘、临邑、临济、长清、禹城6县。

北宋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金代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

明代仍为济南府,领4州26县。领县计: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肥城、青城、陵县。领州为:泰安州及其所属之新泰、莱芜县,德州及其所属之德平、平原县,武定州及其所属之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县,滨州及其所属之利津、沾化、蒲台县。

清仍置济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光绪年间,济南府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

民国

民国成立后,济南仍为山东省会。1913年废除府州,将山东省辖区分为岱北、岱南、济西、胶东4道。岱北道(治历城县)辖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耏水(新城)、齐河、齐东、济阳、长清、博兴、高苑、博山、泰安、新泰、莱芜、肥城、惠民、阳信、无棣、滨县、利津、乐陵、沾化、蒲台、商河、青城27个县。1914年,岱北道更名为济南道。1929年7月,据国民政府市组织法规定:将济南设为市,成立市政府。辖商埠及城区,历城县析出。

解放

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定名为济南特别市。9月28日,济南特别市市政府成立。

1959

1949年5月改为济南市,下辖第一至第十一共11个区。1950年改为市区6个、郊区5个。1951年4月17日,撤销直属乡,设立郊六区。1954年合并调整为市、郊各5区。1955年9月8日,调整济南市区划并变更区名:将第一、二区合并改称历下区,第三区改称泺源区,第四区改称天桥区,第五区改成市中区,第六区改称槐荫区,郊一区至郊五区依次改称黄台区、北园区、段店区、药山区、玉符区。1956年7月16日,撤销泺源区,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天桥区、历下区、市中区。1957年12月25日,撤销济南市郊区建置,所属16个乡(镇)并入历城县,历城县归划济南市。1958年9月15日,章丘县、长清县划归济南市。同年10月30日,撤销泰安专区,将新泰县、莱芜县、宁阳县和泰安市划归济南市。调整后,济南市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4个市区,以及历城、章丘、长清、新泰、莱芜、宁阳、泰安7个县(市)。1959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平阴县、肥城县划归济南市,撤销长清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历城、肥城和平阴县。经调整,济南市共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4个市区,历城、章丘、肥城、新泰、莱芜、宁阳、泰安、平阴、新汶9个县(市)。1959年12月7日,撤销市中区,新建市东区,管辖历下区以东、郭店以西地区的企业、机关、学校等67个单位。

1962

1960年1月22日,平阴县划归菏泽专区。同年6月18日,恢复市中区,市东区与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合并,建立东郊区。调整后,济南市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东郊5个区,并称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改称分社(1962年底至1963年初陆续恢复区和街道办事处名称),以及历城、章丘、肥城、宁阳、莱芜、新泰、泰安、新汶8个县(市)。1961年4月18日,恢复长清县建制,重建泰安专区,将新泰、莱芜、宁阳、肥城、长清、章丘、泰安、新汶8个县(市)划归泰安专区。同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撤销济南市东郊区,并将原属市区管辖的东郊、西郊、北园人民公社划归历城。调整后,济南市辖历下、天桥、市中、槐荫4个市区和历城县。

1978

1978年9月29日,历城县与市区毗邻的15个生产大队划入市区。1978年11月17日,章丘县、长清县划归济南市。

现在

1980年,重设济南市郊区。调整后,济南市共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郊区5个区和历城、章丘、长清3个县。1985年3月27日,平阴县划归济南市。1987年4月11日,撤销郊区和历城县建制,设立历城区。调整后,济南市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5区和章丘、长清、平阴3县。1989年12月2日,原属德州地区的济阳、商河两县划归济南市。1992年8月1日,撤销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行政区域不变。2001年6月26日,撤消长清县,设立长清区。

(来源:明府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济南的来历
山东省第一个设市的市,总人口超700万!
济南区划史
济南城的身世之谜,涨姿势了!
重磅!长清区、历下区、历城区....济南这6个县(区)!走向国际被联合国评为……
[转载]清朝之前济南地区行政区划延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