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心禾: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协和感染科创始人

他是最早证实武汉乙型脑炎病例的学者

毕生致力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

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创始人

悬壶五十载,桃李满天下

他用一生敬业奉献

诠释一代医学大家的风范

他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

王心禾教授

协和医院 王心禾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协和医院传染性疾病科创始人。曾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委员、国家科学发明奖特邀评审委员、卫生部科学委员会流行性出血热专题委员会委员及省、市等10多个委员会的委员、副主任等职务,并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美国医学杂志(JMA)中文版》等多家医学杂志的编委。他精于内科传染病学的研究,1950年,首次证实武汉市乙型脑炎病例。1957-1958年,首次证实武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参与编写全国高等院校教材近10部,编写《传染病学》、《医学百科全书》分卷等专著。曾当选为第六届湖北省政协常委。

1989年春,国际肾病综合症出血热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会上,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者用英语作大会发言,概括总结了我国出血热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经验。他的精彩发言使与会者充分认识到中国在出血热临床诊断治疗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与会者也被他流利的口语所折服。他就是时任协和医院传染病教研室主任的王心禾教授。

从沪来汉 

创建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王心禾,1921年1月31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随后进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中美医院工作。

1949年7月上海解放后,解放军驻上海郊区太仓县的部队在金仓湖进行了渡湖游泳训练,但约有数千官兵下水训练后就病倒了,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风疹块、面部水肿等症状。上海市紧急成立血防大队,邵丙扬被任命为大队长,王心禾、王辨明等为分队长,进驻太仓,对确诊患病的官兵日夜看护,用酒石酸锑钾治疗患者4800余人,疗效显著。王心禾等医务人员的出色工作,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嘉奖。

 

太仓血防医疗队员为患病解放军战士注射锑剂


解放初期,为促进人民健康,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1950年,根据工作需要,王心禾前往武汉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协和医院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并曾兼任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医务主任。

50年代,王心禾(中后)在武汉

1950年,王心禾创建了协和医院传染性疾病科,对我院传染病临床与教学事业起了开创性的作用。王心禾的带领下,传染性疾病专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于1955年正式成立传染病教研组,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取得一些重大研究成果。1957-1958年,我院传染病教研组首次证实武汉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

勇担重任  
终生探索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王心禾对中国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成绩卓著,在几种中国常见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的王心禾教授仍笔耕不辍,伏案写作

1952年,王心禾首次证实在武汉流行的一种小儿致死性传染病为乙型脑炎,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在建国初期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为我国主要传染病的认识和控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武汉市发生洪水灾害,痢疾大流行。王心禾参与防治工作,并编写出防治手册,为阻断疾病流行,治疗病人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因此立功受奖。同年秋季,由于大量人员接触疫水,又出现血吸虫病大流行,王心禾又旋即投身血吸虫病的治疗和防疫工作。

1954年,白喉流行时,他率先对窒息儿童施行气管切开术,挽救了众多儿童的生命。

1957年,武汉东西湖地区出现了大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王心禾领导了此次流行病的防治工作。

1966至1967年,国内出现全国性流脑大暴发,300多万人发病。我院开辟专病病区收治,王心禾亲自参加组织和救治工作,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

1980年初,河南安阳流行一种不明原因的发热性疾病,此情上报后,卫生部领导从专家库中查找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调集了王心禾等专家在内的几名专家。王心禾及时奔赴安阳,与同仁一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查明了病因,确认为系流行性出血热流行,为安阳地区及时防治、阻断该疾病的流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凭借在内科传染病学的精深造诣,王心禾历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委员、国家科学发明奖特邀评审委员、卫生部科学委员会流行性出血热专题委员会委员及临床组组长、卫生部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血吸虫病研究会委员、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及省、市等10余个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美国医学杂志(JMA)中文版》、《德国医学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的编委。

辛勤耕耘 

学术研究结硕果

六、七十年代,王心禾埋头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临床资料,并总结推广。为我国,尤其是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和血吸虫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他担任的各种学术和行政职务逐渐增多,但仍承担和主持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并屡次获奖。他主持的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定位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发病机制等方面的论文,受到韩国著名出血热专家李镐旺、国际著名专家澳尔滋教授高度重视,并得到高度评价

王心禾一生勤于笔耕, 著书立说。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了我国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临床分型分期标准、诊断标准、防治方案、治疗原则的研究、制定和编写。1982年,由杨超前、王心禾教授主编的《内科讲座·传染病分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他还参与《薛氏内科学》、《德汉医学辞汇》、《内科理论与实践》、《传染病学》(全国统编教材)、《传染病学》(参考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分册等多部著作的编写工作,为我国医学和传染病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育新才

心禾不仅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教学也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从教近50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

在临床教学中,王心禾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尤其注重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相统一的原则。一直以来,他坚持带头上大课,亲自下教学点视察、讲学。在长期的教学及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及教学经验。他上大课理论联系实际,实例丰富,深入浅出。在教学查房时,他会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指导学生及医生做出诊断及治疗,分析透彻,思路清晰,教学效果突出。

王心禾教授在下乡巡回医疗中教导学生在田间地头采集血吸虫病传染源——钉螺及样品

1981年,武汉内科学会举办武汉地区内科医师提高班,王心禾等老一辈专家们,不顾年迈体弱,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中挤出时间,翻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真编写教案,开班授课。对武汉当地青年医师培养发挥了重要影响。

1989年底,他身患重病后,仍然关心着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继续承担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他在病榻上仔细查阅科学资料,认真审校大量文稿,悉心指导研究生们的课题工作,1992年终因病重去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望王心禾教授,他的一生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一生;是勇于开拓、硕果累累的一生,他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协和风采》.中共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委员会.张润清 蒋年华 杨凤仙 .P198;

2.《协和院史》

3.《武汉内科学会举办内科医师提高班》作者:刘维九 《华中医学杂志》1981年第2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染病学历年高频考点汇总
【健康知识】洪涝灾害疾病防冶知识
我国40种法定传染病及其病原体
六种症状监测定义及常见传染病
『根治见效』一病一方 根治见效(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一方 根治见效(流行性出血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