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粒体的透射电镜形态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的能量物质加工机构,断面上常呈卵圆形、长椭圆形,有时也呈其它形态,光镜下借助常规染色(苏木素-伊红)或特殊染色(铁苏木素或坚牢绿法)即可看到线状或点状色斑,电镜下能观察结构细节。线粒体由外到内依次为外膜、外室、内膜和内室,其中内膜向内室突起形成“嵴”。线粒体嵴大致分为板状和小管状两类(下图 AB)。在人和哺乳动物,有板状嵴线粒体的细胞更常见。小管状嵴线粒体主要见于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常分布于内分泌腺和性腺。两类嵴有时可出现在同一细胞中,但一般以一种为主。如肝细胞中主要为板状嵴线粒体,也可见少数小管状嵴线粒体;有的肾上腺皮质细胞除了小管状嵴线粒体外,还具有少量板状嵴线粒体。在切面观察时需注意:小管状的嵴可能呈孤立的泡状(下图B),此时称“泡状嵴”是不恰当的。

两类常见线粒体的TEM形态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板状嵴线粒体。(B)肾上腺皮质细胞的管状嵴线粒体;mit 线粒体;细胞核;ly 溶酶体;脂滴;→ 线粒体的双层膜;▲ 嗜锇颗粒;标尺=1 μm

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线粒体并不确定。通常分化低、功能静止或退化的细胞,所含线粒体较少;而分化高、功能活跃、代谢旺盛或生长迅速的细胞,含线粒体数较多,多者(如肝细胞)可能含有上千个线粒体。线粒体的尺寸也不确定,同一细胞内各线粒体的大小有一定差异。一般能量代谢越旺盛,线粒体尺寸越大。

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位置往往靠近能量代谢更活跃的结构。比如肌细胞中,线粒体常靠近肌原纤维的I带附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密集排列于基底部的质膜内褶区域;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紧贴RER。在心肌、肝、胰和棕色脂肪细胞中,线粒体常与脂滴紧密贴合在一起;如果实验动物经历过饥饿,这一现象更明显。

线粒体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损伤和病变(肿瘤、中毒、缺氧等)细胞内,有时可见固缩或肿胀状态的线粒体。严重损坏的线粒体有时可与溶酶体融合,呈现嗜锇板层小体等奇怪的结构。饥饿动物的肝细胞也可能有此表现,因此不能武断地下病变结论。

肿胀是线粒体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由于线粒体内、外两层膜的通透性有明显差别(内膜通透性远小于外膜),不同因素造成的肿胀表现各异,即内室和外室的肿胀程度可能不同。线粒体基质肿胀时,内部水分增多,嵴变短且紊乱,基质电子密度显著下降(下图A)。外室肿胀时则表现为嵴间间隙肿胀而基质浓缩,可能伴随钾离子和水分由基质向外室迁移。线粒体肿胀与线粒体肥大是完全不同的变化。肥大的线粒体虽然体积增大,但基质的电子密度不变,嵴也无形态异常,常常是伴随细胞能量代谢的需求激增而发生的反应性变化,大多不属于病理改变。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几种正常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下图B)中,线粒体形态较特殊,有时嵴很稀少,但无肿胀的表现。

线粒体肿胀和特殊形态 A)实验性心肌线粒体肿胀,可见绝大多数线粒体基质肿胀,出现空白区(*),嵴变得松散、紊乱;(B)结肠癌细胞的异形线粒体,体积较大,紧靠粗面内质网,基质电子密度正常,嵴(▲)稀少但形态正常;mit 线粒体;细胞核;肌原纤维角蛋白中间纤维;标尺=2 μm

由于内外膜的通透性不同,线粒体内部的糖原包涵物一般仅见于外室。线粒体内的糖原颗粒是在外室合成的,并不一定提示病理变化。线粒体内的脂质包涵物也可见于正常和病理状态,意义不完全清楚。只要线粒体的形态正常,嵴的排列规则,出现包涵物通常不影响功能。如果线粒体嵴紊乱或明显减少,或者出现嗜锇性絮状包涵物(嵴与基质中的脂质和蛋白成分沉积),则提示细胞有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取材后未及时固定的组织,以及尸检组织也有上述不可逆损伤的表现,此现象多为血供中断过久所致。

常规透射电镜切片上,线粒体内常见零星分布有高电子密度的嗜锇颗粒,圆形,直径几十纳米。这是有功能的正常结构,嗜锇颗粒少并不提示病变。比如心肌细胞等有密集的线粒体,但嗜锇颗粒通常少见。数量增减及其意义一定要和对照组仔细比较后再下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神奇的筋膜
Case 48
肾嗜酸细胞瘤 左肾,等你分析 | 读片专栏1155期
神奇的筋膜【转】
畸形精子超微结构观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