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公(转载)

古徽州第一伟人——历史上的汪华公

一、    出身名门良好家风

汪华本名汪世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改名为汪华,汪华于开皇六年(586年)正月十八日出世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根据汪华编的谱(该族谱上奏唐太宗的)介绍,祖父四十二世勋明性格严正不揭人短,南陈武帝时为会稽令后历仕两朝文帝以功封戴国公,六十一岁卒。父四十三世僧莹眼光远,办事有法度,要求弟子与人处事交往要尊重人讲礼义。陈天嘉元年袭封戴国公为海宁令又为稷州长史,生子世华、世英、世荣,七十四岁卒。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影响着汪华的做人原则。

社会上流传着很多介绍汪华的文章,说汪华出身贫寒,幼孤,有的还具体介绍汪华三岁丧父五年丧母后寄养母舅家。这不符合历史事实。由汪华谱知其父七十四岁卒,如果汪华三岁丧父,其父七十二岁才生汪华,那么怎能还有二个弟弟世英、世荣呢?在“通宗谱”中明确记载着世英,世荣且还各生了四个儿子。且后朝宋帝追封公为王时,世英,世荣也分别被追封为协佑侯,协济侯。由附录三图二汪华给汪鲁写的赞语看出一个出身贫寒幼孤落魄而放纵的公子哥儿是写不出这样的好字的。由附录一看出,社会上流传的汪华出身贫寒幼孤可能出自于“行状”篇中“落魄而放纵”引伸而来。

二、童年聪慧 学做将帅

汪华童年好玩弄而不羁,母常带汪华到母舅郑氏家居住,喜邦舅家外出牧牛,外出时常踞坐盘石如将帅样指挥牧童,有不听指挥者击之。稍大后好武事,闻睦州有演公教习武事往从之。

三、侠义勇为 名闻乡里

    习武还乡后,倜傥有志勇侠闻名乡里。堂叔父宝欢常教以兵法。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汪华29岁),汪华应新安郡守之募平回玉乡(现休宁境内)寇有功,众皆附之。隋炀帝南游毒虐四海豪杰烽起如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等(载于唐书之首者有四十八人),各地方割据势力之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汪华概然叹曰“世变如此吾死兵革无憾于百姓”。当时郡守张公贪而酷,赏罚不公,时杜伏威占有江淮,张公欲叛而附杜伏威,独忌汪华,乃谴去箬嶺凿山打通去宁国之道,企图欲因事而诛汪华。汪华与汪天瑶领兵开拓,不日顺利而毕,张公不加礼更劾以差役,引起众怒,汪华带领众将士突入郡府。郡守张公懼而遁去。在众将拥领下,汪华主持郡事以待宁宴。

四、拥领六州 保境安民

宣城守闻之遣兵来问,战败,汪华攻下宁国后面缚请降,华释之并抚其兵民收其精锐而归。汪华宽以待人不扰民的精神很快远播,各地相继来附,华很快占领杭、睦、婺、饶等六州,并带甲十万,汪华的威誉益隆。众将向汪华进言,以刺史统领六州巩复瓦解,六州人民将重新不得安宁。在众人拥领下汪华建吴国称吴王,并以汪铁佛为右相,汪天瑶为左相,程富为太尉,歙人任贵为总管。汪华为政严肃清廉,赏罚分明,关心民众疾苦,过去境内各类人间特别是当地土著人与外来移民间因风俗差异及地界矛盾不断,械斗不止。汪华注意发挥土著人首领在团结土著人中的作用,在保境安民口号下调和了境内各类人间矛盾,因此境内安定和谐十多年,史称“镇静一方,保境安民”。

五、不以已利  顺民归唐

唐高祖起于太原已受隋禅,秦王李世民已出江左,汪华对众下说“日月已出,义声昭布,烽火可熄矣,版图宜有所归,”武德三年,派铁佛天瑶等密入长安考察联络送款并正式与于武德四年九月甲子乃籍土地兵民遣铁佛带世英、世荣等奉表归唐。九月二十二日高祖诏曰:“因离乱保护六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识机慕化,远送款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注一)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爵位)可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后来成立了都督府治所由万安移歙县。

武德四年十一月杜伏威遣王雄诞来袭汪华,华因已归唐不复力拒,雄诞诱袭之以向唐帝邀功。故在“通宗谱”中有“汪华归唐后官仅从四品,因奸雄王雄诞作梗之故”。这是汪华历史上一个在“宗谱”中未说清之谜(见附录二)。杜伏威(已入朝)的长史辅公拓夺取军权叛唐建伪号,汪华引兵讨之,协助唐帝平定了叛乱。

(注一)牧是官职,唐朝东都洛阳设东牧,北都太原设立了北牧,该二职是亲王才能授领的。刺史就是州太守,唐制分上、中、下三等州,上州刺史从三品,中、下州刺史均正四品下。

六、长期考验  深得帝心

汪华归唐时,唐朝政府还不十分稳定。也未完全统一全国(特别是东南地区),归降的割据势力动辄又造反,所以在汪华归唐之初,唐帝对汪华也是存有疑心的。武德五年,汪华被诏带七个儿子与二房、三房夫人入朝京师。从入朝到贞观二年汪华被冷落六到七年,直到贞观二年才诏为左卫白渠府统军(从四品),贞观十七年改为忠武将军行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忠武将军是个散号加官的正四品。

(注二):唐朝兵制中央设兵部,兵部可调动军队但不管理军队。管理军队的凡天下置十道十六卫六百三十四府,而关内的二百六十一府皆统于宫禁宿卫的十二卫,每卫中有四十到六十府不等。每个卫中设上将军一人,从二品;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府分大、中、小三种,大府有兵一千二百人都尉正四品;中府一千人都尉从四品;小府八百人,都府正五品。

汪华由带甲十万到京城被冷落了六到七年,到贞观二年才诏为白渠府统军也只带兵千人,这对汪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落差,但汪华的高风亮节并不计较这些,仍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汪华经受了较长时间考验,深得太宗信任。在太宗远伐辽时诏为九宫副留守(房玄龄为正),汪华夙夜尽瘁,事无所乏,驾还尤称其勤。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薨于长安,享年六十四。汪华初疾时太宗常劳问赐医药,薨时赐杂綵十床,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永徽三年诸子以父丧还,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葬歙北七里云岗山。

    (注三)在歙县王村镇定邦村,清光绪二十九年手抄本“汪氏族谱”中有“通宗世谱”缺失的诏汪华为九宫留宁的诏书,现抄录如下:“皇帝敕曰提兵按茸必文武之雄才射策抚绥惟藉忠良之俊杰朕登天位糜有夙夜之宁深虑边庭之衅匪严故讨曷遂归恬今诏得上柱国越国公忠武大将军臣汪华善政行於化雨赞刑振於仁风军民得所今特诏宣卿为九宫留守以辅朝政加尔妻并受一品服    诰曰臣以体国为忠妇以佐夫为义尔钱氏卓有贤行左其良人克学劂官嘉尔能助特封尔钱氏为协得夫人稽氏为柔则夫人庞氏为柔肃夫人张氏为柔淑夫人并受赐五花冠诰一品服。”

太宗在这儿用“善政行於化雨赞刑振於仁风军民所得”来评价汪华的高风亮节及仁德的感召力与执政能力。

七、捞月之说不合情理

    在社会上特别是汪氏后裔中流传着关于汪华死因的各种传说,主要是讲汪华势力太大太宗对他不放心,找个理由要赐死他,其中最典型的是捞月说。中秋佳节,长安皓月当空太宗龙心大悦,遂率领文武百官在御河赏月。太宗举首望天空,俯首看御河面对汪华说:水中明月多娇娇,卿能捞出使朕捧月亮永远赏玩,岂不更好。汪华会意知是皇帝要赐死他,二话没说纵身一跳落入水中,壮烈牺牲。太宗感到冤枉了汪华立即封他阳间为帝十八天,阴间为帝万万年。各种传说有讲是中秋赏月,有的未提具体时间,也有的是讲汪华是陪太宗晚宴后随驾入园的。其实搞清下面几个问题就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汪华更本没有实力对太宗朝及以后有什么威胁,汪华任过职的二个府是禁军十二个卫中的二个府,十二个卫中各有许多府担任禁卫军,禁卫军中只有皇帝自己管的北衙羽林军才是内宫的贴身禁卫军。每个府军首领上面还有上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管着,这些将军只能管理而无权调动军队。汪华的九个儿子只有三子汪广有军权,但在边疆守卫。四子与五子的左卫府飞骑尉也只是个虚职。二、唐太宗是个开明皇帝怎能在他远伐辽那敏感时间委他以重任诏他为九宫留守,才过了几年又怀疑他,要赐死他呢?三、汪华不是太宗的近臣并不能经常见到太宗,同时一同赏月也几乎不可能。四、有的文章提到汪台符在“通宗世谱”“重建越过公庙记”一文中提到“怀龙剑一沉死而不朽贞观二十三年也”是隐喻汪华是捞月沉水而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汪华是唐太宗的一把可叹可悲的“良弓”。过去把忠臣良将比作皇帝的一把“良弓”。因为他们忠于皇帝,耿直往往会得罪皇帝而没有好下场,这就是“良弓之叹”。在汪台符上述文章中紧接又用“有棠树之诗而无良弓之叹”,也就是有着良弓应当得到的好结局。汪华初病时太宗赏劳问医药薨时赐杂采十戕黄金百两及东园秘器恩礼如功臣就是最说明向题的。把这段话完整地联系起来分析汪台符并没有隐喻汪华是沉水而死。我们现在不是也有把一个很长时间没有露面的名人称为沉沦了吗?在“通宗世谱”中有大量名人介绍汪华文章,在这些文章中还没有找到第二篇有可以被认为是暗示汪华是沉水而死的文章。但却有“以寿终归葬于歙”;“以功名始终还葬故乡”;特别是经历张纯仁在“忠烈庙铭”中写道“传曰名与身俱全者为上也,名可法而身亡者次也,名在缪辱而身全者下也,今王之节不见于杀身成仁之后而独著于明哲令终之前非所谓名与身俱全者耶”(难道不是名与身俱全者吗?)等来评价汪华的去世。⑤、如果上面这些观点还不能足以说明汪华捞月之说不存在的话,那么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情况是汪华是死于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三日,这是在“通宗世谱”中多编文章提到的。有的只提到贞观二十三年,但没有对三月三日提出非议。阴历初三日夜晚更本看不见月亮哪能来“皓月当空”?赏月的条件都有没有太宗怎能借赏月赐汪华下水而死呢?那么“汪华捞月之说”从何而来,笔者猜想,最初可能是说书者为增加故事的忠烈性以吸引听众而杜撰出来的。这对说书者进行艺术加工应是可以的。汪氏后裔也为汪氏有这样“忠烈”行为的祖先而自豪而感动。这样就在民间流传开了。介绍汪华的真实历史就不能当真了。又有人会问哪为什么叫“忠烈庙”呢?其实宋朝十三次诏封最早是宋徽宗为州官申奏要求赐庙额赐的是“忠显庙”。南宋最后一个在位只二年的宋恭帝眼看国家要灭亡了。在没有州官申奏下又是改“忠显庙”为“忠烈庙”,又是改八字王这是宋恭帝悲哀心态的需要,之后就延续用“忠烈”两字了。

如果有人能找到确切证据证明汪华死于中秋前后那才能研究汪华因捞月而死的可能性。

八、民爱久深  死后追封

汪华入朝后,郡人思其恩德就于贞观已亥(贞观十三年)在刺史厅西建立了生祠。死后祠内更是香火旺盛。正如罗愿考证文章所写的:“王庙食此邦逾五百年而民爱敬之心久而愈深不惟能出去雨御灾励,亦由其起不失正道,始终出于靖民,天下方乱则以身护六州人民,及其初定闻真主出而遂归之”。自汪华死后到北宋晚期已近五百年,这五百年中百姓感受到在防天灾人祸中汪华的阴护作用,因此单是一个“生祠”已满足不了百姓对祭祀汪华的要求。知州顺应民意申奏朝庭要求赐庙额再加封,从宋真宗开始到明太祖前后有八个皇帝共十五次下昭追封。先是宋真宗诏封灵惠公,接着是宋徽宗赐“忠显庙”接着又封二字王,四字王,一直到宋宁宗封八字王。这阶段都是州官上奏朝庭皇帝就诏封。到了南宋末内忧外患更加严重,宋理宗、恭帝又是改“忠显庙”为“忠烈庙”,又是不断更换八字王名称,企图来激发南宋西大门的徽州再出现一个汪华来保卫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元末元顺帝于至正元年也下诏改封八字王为昭忠广仁武烈英显王。明洪武四年明太祖又诏封汪华为“徽州土主”,从此汪华正式成为徽州地方神,人称汪公大帝或汪公老帝。明太祖诏书中要求“除已恭迎神主于天行翼祠外,祖庙殿庭省府合出榜文告知各种头目军人等不得入内安歇损坏屋宇砍伐树木栓击马匹牧养牲畜无理作践以致亵渎如有违者则断罪按责赔偿。连带被宋帝追封的还有汪华的祖父母、父母,五个夫人,九个儿子、二个弟弟、铁佛、天瑶及其它随从等四十多人(其中包括土著首领多人)。追封持续时间之长连带被封人数之多实属罕见。

九、敬奉成神  庙宇林立

皇帝的每一次加封都在郡民中广泛传播并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这样民促官官促民,把汪华在郡民中的地位越抬越高,使汪华成为郡人心目中无比高大无比神圣的神人。因此在徽州各地到处建立祠庙以供奉着汪华及九个儿子的神像,并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各种庙会等庆祝活动。

最重要的庙有歙县乌聊山忠烈庙,它是汪华的总庙,历史上内藏皇朝榜文、诏书、一铜印、一木圭、二玉带等镇庙之宝;现属绩溪境内登源洞汪村忠烈庙,该庙宏大并富丽堂皇,内供着汪华及九个儿子神像;云岚山汪王墓忠烈庙,内也富丽堂皇,大厅左侧还有一个同时可供二百人用餐的餐厅。

郡内各个县建的比较大一点的庙有:歙县灵山越国公祠;歙县髦田忠烈庙;骛远大阪高路汪王庙;骛远灵惠公庙;休宁忠显庙;休宁古城山汪王庙;休宁乌龙山越国公祠;黟县横岗忠烈庙;祁门县忠烈庙;杭州吴山汪王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汪氏联谊会通讯录 - 群友通讯录 qun.hk
程灵洗崇拜与汪华崇拜的比较
汪华故里——汪村
吴山汪王庙 何日重振辉煌
越国公传
[转载]大唐越国公汪华与徽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