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恪尽职守,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

恪尽职守,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

——观《萨利机长》若有所思

  

 

申明:

本人不对影片作艺术手法方面的评价(没这能力)

我不是崇洋媚外,我只是觉得,要超过对手,就要向对手学习。

 

美国电影《萨利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09115,萨利机长驾驶的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起飞不久就遭黑雁撞击,两具引擎同时熄火。在飞机完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萨利机长凭借42年的飞行经验,不听从机场塔台的指挥,毅然决定迫降纽约哈德逊河,结果是连萨利自己在内的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得救了,代价是一个人轻伤。

从引擎熄火到迫降成功,208!4分钟不到,听首歌的时间,性命攸关之际却没有渲染出惊心动魄的情景,导演硬是没让汤姆·汉克斯狠狠地秀一把。萨利机长没有惊惶,没有犹豫,也没有任何复杂的神情动作、豪言壮语。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多一秒的胡思乱想,结果只能是机毁人亡。

 

影片的重点不是在表现萨利机长是如何成为英雄的,而是以国家运输委员会的调查为线索展开故事。大半的篇幅都似在质疑英雄,面对调查人员的“坠机”说法,萨利反复纠正为“迫降”。208秒的情节被拆解成多个记忆的片断,故事的高潮居然是国家运输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

听证会上,调查机构出示的数据和模拟飞行的结果看似无可辩驳,但萨利机长很自信地提出异议,认为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别的机长在模拟降落中都忽略了人类的因素。运输委员会同意加入应急处理的35秒后,所谓可以安全降落其他机场的模拟都告失败。至此,萨利作为英雄毫无争议,调查人员由衷地对他表示敬意,没有你不可能成功。

 

  看来,如何表现英雄,如何对待英雄,我们的电影语言、社会认知,和人家比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运输委员会的调查关心的不是萨利机长是不是英雄的问题,也不是要扼杀英雄,而是站在航空安全的高度,考虑的是保障更多人的安全。

在对待1549号航班是否一定要迫降在哈德逊河这个关健点上,运输委员会的调查实际起到了去伪存真的作用。没有他们的调查,萨利机长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难以彰显,是不是真正的英雄也难以定论。本质上说,调查委员会和萨利机长一样的同属忠于职守。

  

影片似乎在以恪尽职守的专业精神来阐释英雄的内涵,这或许也是本片导演的自传意图。

显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表现英雄,和我们塑造英雄走的不是一条路。

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应该有崇高的信仰,千钧一发之际应该有点非凡的心理活动。或许,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一直认为,命悬一线时,一般的人不可能没有恐惧、犹豫,而战胜这一切,全凭崇高的信仰,因此一般的人难以成为英雄,英雄非凡夫能担当。

这样的思路下走出来的英雄自然和普通民众的心理承受有距离。

于是,有人对公认的英雄开始产生怀疑,乃至于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否定英雄,诸如否定邱少云烈士、贬低狼牙山五壮士等行为,如果不是出于难以启齿的目的,那就可能和我们塑造英雄的路子有关了。

诚然,在特定的年代出来的英雄是有时代烙印的,他们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无条件地服从群众的利益,为了革命事业可以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

今天的我们,即便觉得自己做不到,也不能不相信确实有这样的英雄存在。

至于压根儿不相信会有英雄的人,就不值得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了,因为这样的人,其内心是龌龊的,是阴暗的,以小人之心来揣度,当然没英雄。

 

好莱坞电影经历了塑造英雄到描绘反英雄的过程。我们的一些导演,紧跟在人家屁股后面,也复制出不少的反英雄形象,于是痞子英雄、流氓英雄大行其道,把银幕弄得很恶心。与之相呼应,银幕之外也泛滥起反英雄主义思潮,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恶搞英雄、伟人,肆无忌惮,连解放军、领袖也不放过!

 

萨利没把自己当英雄。面对调查人员的敬意,萨利机长说:和别人一样,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民众不这样看,酒店服务员、电视台化妆师、酒吧调酒师、出租车司机,都对他怀着真诚的敬意。一杯新开发的萨利酒、一个陌生人的拥抱、甚至是代单身母亲的一个吻,无不在表达着美国式的崇敬,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崇敬英雄的社会。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可以这样说,能否崇敬伟人、英雄,是一个社会有没有良知的表现。

 

再来说说萨利机长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平凡的人在危急时刻能临危不乱做出非凡之举,靠的是职业操守,以及在这操守下长期锤炼成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萨利迫降河面的决定,在别人看来无疑于自杀,只有他的副驾驶赞同。在作出决定时,萨利问副驾驶杰夫,还有别的办法吗?杰夫说:没有了。

萨利42年的飞行经历练就的绝活,证明了飞行记录的数据有错误,而计算机的科学演算、多个资深飞行员的模拟飞行都只能甘拜下风。

 

令人佩服的还是救援的过程。用萨利的话说,没有救援人员、轮渡船员、警局潜水员的参与,155人不可能全部幸存。

片尾介绍,有超过1200名现场急救员和7艘渡轮参与救援,整个过程只用了24分钟!神速的救援造就了这个奇迹,萨利后面有无数的无名英雄。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飞机就会淹没在1月份的冰冷的河水里,起码老人婴儿难以保全。

海岸警卫队、红十字会、轮渡、直升机等,好像是预演过似的,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可这不是演练,影片再现的是真实的事件啊!

影片甚至没有渲染救援的紧张氛围,也没有表现指挥人员如何发号施令。一切都是那么正常,那么平常!可以断言,纽约市肯定有一整套救援机制,一旦发生危机,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司其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流水线似的,只要一按开关,便自动运转起来。

 

  假设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这里会怎样?逐级报告,成立指挥部,领导迅速赶到,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出动——这已经是理想状态了。等到警灯闪烁,赶到现场,还得满头大汗地疏导围观群众,这时已经不是黄花菜凉不凉的问题了,而是领导要调用潜水员打捞遇难者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到法国一个岛上旅游。忽听一声巨响,猜想是车祸。5分钟不到,各种警笛声呼啸而至。作者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啊。

由此看来,一个城市,其现代化的标准不是看市政建设有多完备,办公楼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城市有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各个部门、人员是不是能忠于职守,每一个生命是不是都得到同等的对待。马路再宽,机构再多,危机来临,该到的没到,一切都免谈。

  

萨利机长、救援人员、调查人员,他们有没有崇高的信仰?有!他们的信仰就是职业操守。这就是普通、平凡而又必不可少的人性的光辉——人人尽心尽职,这才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汤姆·汉克斯将纯粹的萨利机长的风采演绎得恰到好处。片尾剪辑有萨利和幸存者聚会的情境,看汤姆演的萨利,除了长相,几乎一点也没有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痕迹。

参与救援的一位轮渡船长还出演了自己这个角色。

影片得到好评,还要归功于导演伊斯特伍德用他的专业精神,从极具人文关怀的另一角度诠释了何为个人价值的真谛。

                     

QQ:1047939923

微信:wtxxxlh 

https://www.meipian.cn/b5rncf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遇见萨利机长
《萨利机长》,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英雄电影,送汁源
208秒惊心动魄,155人全部生还,人间奇迹
腾讯影视 《萨利机长》终极预告 英雄机长陷两难境地
年度二十部电影佳作 很可能有一半你没听过[14]
《中国机长》火了:拯救128人的他,才不是「幸运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