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苕木匠读《周易》(70):《观》卦:防患于未然

二十、《观》卦:防患于未然

擦亮眼睛读世界,

排名可否上台阶?

请来智者团团坐,

谈古论今学先代。

(卦辞)(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爻辞)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六三:观我生进退。

六二:闚观,利女。贞。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睁大眼睛寻人才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观”是“観”的简体字,从“雚”,从“见”。雚为一种水鸟,以小鱼为食。雚鸟能在飞翔中看见水底之鱼,有明察潜隐的能力。因此,“观”字的本义就是如雚鸟一般审视,引申为仔细看、观察、观赏、示人等。

上一卦的《临》卦,讲述了为君者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调查研究。端正了态度,还要搞清楚调查的内容,所以在《临》卦后接《观》卦,讲述君王察视所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盥”字的甲骨文像仰掌冲洗之形,本义就是洗手,引申为洗涤、盥器等义。

“荐”是“薦”的简体字。“薦”是一种野兽吃的草。这种野兽不是普通的兽,而是传说中的解廌,俗称独角兽。传说它能判断疑难案件,当法律公正时生于朝廷,以其独角触有罪之人。现在还能在古代皇宫、王陵等处见到其石像或铜像。这种灵兽所食用的草一定是很干净的,所以古人常以之作为贵重物品的铺垫,或编成席子作为铺垫。此类铺垫也是祭祀活动的必需品,因此,“薦”又引申为藉、垫、进、进献、推荐、祭品等义。这里用祭品之义,与《礼记·祭义》所说的“奉薦而进”的“薦”字含义相同。

顒(yong拥)”字的本义为大头。就头与身子的比例而言,只有婴儿的头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大头实际上是指小孩子的头。《诗经·豳风·狼跋》说:“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其中的“硕”字也是大头的意思,而“硕肤”与赤膊的小鸟对举,又以“德音不瑕”来训,可见“硕”是指婴幼儿的头,是取纯洁之意。以此而论,“顒”与“硕”字字义近似,所以才引申出了景仰之义。因此,“顒”字在此应取纯洁之义。

“若”字的本义为择菜。择菜时好的留下,坏的去除,因此,“若”又引申出选择、顺从、诺、应允等义。这里用选择义。

“盥而不荐”就是洗手而不祭祀。洗手是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洗完手就应当祭祀。而作者却说我只洗手做准备而不祭祀。为什么呢?作者的这句话其实只是一个比喻,用于解释观的目的,意思是说:为君者在平时就要为国家今后的需要作好准备,准备什么呢?“有孚顒若”:将具有诚实守信(孚)这种赤子般纯洁品德的人(顒)选拔(若)出来,以备国家将来之需。而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再去抱佛脚。那时,连佛在哪里都找不到了。“孚”字的本义为守信而不是俘虏。以此,《观》卦卦辞可译为:

“深入的察观,是为国家今后的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将具有诚实守信这种赤子般优秀品德的人选拔出来,作为国家的人才储备。”

古代的养贤制度正是基于与本卦辞同样的理由而产生的。或者说,作者在此告诉受教者的是:“观”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寻找人才。有了各类专业人才,比你一个人在那里辛辛苦苦地“观”,不知要强多少倍。你这个王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睡安稳觉去了。

观的要点是全面而深入

初六(恒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即儿童,指八岁以上十九岁以下的男子。

“童观”就是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见解、儿童的认识。儿童心地善良,缺少生活经验,看问题单纯、幼稚,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看不到其实质特性。作者以此来形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所具有的肤浅看法。

在《周易》中,“小人”一般与“大人”和“君子”对举,指与朝廷百官和国家领袖相对应的民众、普通百姓。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头脑简单一点不是坏事,老婆、孩子、热坑头,悠哉游哉地生活,少许多杞人忧天式的烦恼。相反地“不在其位”却想“谋其政”,吃咸萝卜操淡心,那才是烦恼多多。

“君子吝”是说:对于将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负责的领袖而言,肤浅的认识无疑会酿成大祸。

初六爻爻辞大意为:“儿童般幼稚肤浅的看法,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对于承担着管理国家重担的领袖来说就会酿成大错。”

初六爻爻象为“  ”,《恒》卦卦象。恒就是稳定不变的意思。世界是复杂的,是不断地变化的,但儿童的天真却看不到这些变化,故有此爻辞。

六二(小过  ):闚观,利女。贞。

“闚”字的本义就是从门缝中偷看。门缝狭窄,只能部分地看清。有句歇后语叫“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闚观”就是如此,形容对事物的片面理解,与井底观天、盲人摸象的成语含义一样。

六二爻爻辞大意为:“片面地看问题,是只有利于女人的观点。要正确地认识到此问题。”

如果说初六爻爻辞的“童观”一句是从看问题的深度上提要求的话,那么这里的“闚观”一段则是从看问题的广度上提要求。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所以看问题的深度不够,但为什么要说“闚观”是有利于女人的观点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信奉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观念,女子是从来不得干预朝政的。《尚书·牧誓》说: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尚书·牧誓》是武王发起对商王总攻时的动员令,这一段是武王列举的商王罪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说女人妲己干预了商王的国政:母鸡都学会了打鸣,还要我们这些公鸡干什么?在作者及当时的古人看来,妇道人家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要抱着“自己的孩子最乖,自己的丈夫最好”的信念。如果她们真能做到这点,那么,即使与事实完全不符,她也会在美好的感觉中陶醉一生。否则,在那个女人不得干预政治的年代里,她们即使是心如明镜又有何益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的“闚观,利女”的观点是不错的。当然,作者的这一句爻辞并不是讲给女人听了,而是提请受教者注意:肤浅的认识只对女人有利,对男人就无益了,你可是个男子汉,还是个天下第一号的男人哈。“贞”: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哟。

六二爻爻象为“  ”,《小过》卦卦象。小过就是小人之过的意思。男人如果学习女人看问题的方法,就是小过。故有此爻辞。

有意思的是,周武王得天下后说:“帮我打天下的人中有十个最好最重要的帮手”。他所说的这十个帮手却不全是男人,而是九个臭男人加一个小妹妹: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和太公望的女儿、武王的妻子:邑姜。

为什么商王的“母鸡”打鸣就有了罪,而武王的“母鸡”就可以学公鸡般欢快地叫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哟。

六三(豫  ):观我生进退。

“生”:《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生,假借为姓。”“生”字的本义为长出,又借用为姓。《说文》:“姓,人之所生也。”徐灏注笺:“姓之本义谓生,故古通作生。其后因生以赐姓,遂为姓氏字耳。”史颂簋有“里君百生”,伯吉父盘有“其性诸侯百生”句,其中的“百生”就均是“百姓”义。这里的“生”也是用“姓”之义。

商周之际为部落联盟时期,同一部落即为同一姓。所以,这里所说的“我生”就是我们自己家族的意思。后文中的“其生”,则是指其他家族。

六三爻爻辞大意为:“要观察我们自己家族的进步和退步,优点和不足。”

前两爻作者分别否定了肤浅的“童观”和片面的“闚观”,受教的王子们要发问了:你说什么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呢?这一段“观我生进退”的爻辞就是作者的回答:要从分析我们家族的进步或退步入手。

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题目首先要盘家底,要了解我们现在的人口、财政、土地、军队、教育等各种状况,然后再查过去的资料,自己与自己比。比完后,还要了解其它各国的状况,自己与别人比,与其它家族比。还要找原因,为什么进步?又为什么退步……前后左右的这么一比较,心里就有了数,看问题自然也就深刻了,全面了,知道该如何去完善自我,又如何去扬长避短。

六三爻爻象为“  ”,《豫》卦卦象。豫的本义为大象,借以描述人稳健、安逸的神态。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对自己和对方的清醒认识,就能够处事泰然,就能够“治大国若享小鲜。”故有此爻辞。

六四(坤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光”字的本义为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引申为明亮、发光、光彩、光荣、照耀等义。古人常将有德者的行为用光来形容,如《尚书·洛诰》:“唯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尚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本爻爻辞“观国之光”的“光”正是指类似的这种才能出众的贤德之人。

“宾”字的本义为受到欢迎和尊重的客人义。古代实行养士制度,凡有一技之长又愿意为人谋者,均寻找主人以为上进之阶。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学有所长者,可以去为人当谋士,有了功劳后就会被委任为官。古代诸侯国王均供养有大量的谋士,他们为主人谋划,也受到诸侯国王的尊重和善待,这些人统称为宾客。

六四爻爻辞大意为:“观察国家中才德出众的贤能之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以礼相待,以利用他们的道德才智辅助君王治国行政。”

作者在六三爻给受教的王子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让他“观我生进退”,一下就把王子听傻了,他连忙说:“老爸唉,这个题目太大,小子我做不了。”作者当然知道他做不了,哪一个国王做得了?做不了也得做啊,于是作者告诉他解决的办法:你可以找人代替,寻几个博士、硕士、专家、教授帮你搞调查,写论文,然后交卷,你自己只出题目就行了。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备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关公,勇不如张飞,但他却能做王,就是他懂一点点用人之道。其实,官越大越好当,什么事都不用去做,只要知道怎么做,什么人能做就行了,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

上一爻是说怎么做,这一爻就是讲要看清楚什么人能做,别把滥竽充数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用多了就行。周族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争夺人才的胜利。《史记·周本记》说: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盖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周文王善待宾客,宾客就可以盈门。宾客来了,谁有真才实学?谁可以重用?就靠你自己去把握,去“观国之光”了。这是为王者要具备的第二项本事。

六四爻爻象为“  ”,《坤》卦卦象。坤的本义为利于生长成物的土地,引申为与天相对的地,与君相对的臣等义。“观国之光”正是寻找辅臣,故有此爻辞。

九五(比  ):观我生君子,无咎。

九五爻爻辞大意为:“观察和学习我们家族英明领袖的治国方略与得失,没有过错。”

上二爻说“观我生进退”、“观国之光”,受教者总算开了一点窍,但问题又接着来了:这么多宾客上门,我怎么能够辨别出好坏呢?他们帮我完成了调查工作后,我又该听谁的意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呢?是听左派的,还是右派的?是听儒家的,还是听法家的?真是烦恼多多。作者又支招了:你向我们自己的领袖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处理所有政务的。“君子”一词我们在《乾》卦的注释中已经详细解释,本义是英明的领袖。这里所说的“我生君子”,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周族中的各时期的领袖,包括后稷、公刘、古公、文王、武王等。

九五爻爻象为“  ”,为《比》卦卦象。比就是两人相随而行的意思,治国行政时效法先王,不会有错,因为那是千百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先王智慧的结晶,故有此爻辞。

上九(观  ):观其生君子,无咎。

“其”是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等。

上九爻爻辞大意为:“观察和学习其他家族英明领袖的治国方略和得失,没有过错。”

不仅要学习自己先辈的经验,还要学习其他家族英明领袖的长处。这个其他家族包括夏族的尧、舜、禹,商族的成汤、中宗、高宗、祖甲等。取长补短,不自以为是的行为正是为了克服“闚观”和“童观”。有了这么多前辈的经验和教训供自己参考,自己的识别能力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说仁义,孔子亦讲仁义,后世孔门徒子徒孙们真搞懂了吗?未必!
周易本义第二卷
学和习的本义是什么?
怎样准确理解周易卦辞的字义。
《噬嗑》《贲》(二)
【周易的预断原理】(37) 遯四为什么“君子吉,小人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