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杂谈(38)什么是乐

38.什么是乐

上期回顾:育儿杂谈(37)什么是福

——————↑↑↑点击查看↑↑↑——————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春心荡漾的诗乡愁满满,把笛声写活了。但如果我们以为笛子仅仅只是一件演奏音乐的工具,那就错了。

因为它被发明出来时的初衷是为了测量天道,从而遵循天道的。

而且笛子刚被发明出来时是竖着吹,不是现在这种横着演奏的样子。

或者说,作为乐器娱乐于人,只是笛子的次要功用,是古人测量天道并制定相应规则后的副产品。要说明这点,我们得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和乐其实是两个概念,音是音,乐是乐。与之相关的还有声,此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声字的甲骨文手持击器敲打悬磬之义。也就是击磬所发出的那种声音。

音字的甲骨文由上、大、曰三个字组成。其中的大字还是倒着写的,表来自于上面之义。所以音字的本义是来自于上天或上层权威者的述说。由于音乐的演奏需要较为专业的水准,是极少数人具有的能力,所以古人常用这个字来表示权威者所谱曲的有节奏和音调的演奏声。

换句话说:随意击打乐器而发生的响声是声。由经过训练的专业音乐人演奏出的有节奏和音调,从而能够很准确地表达人内心思想的声音是音。

也就是《说文》所说:“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乐字的甲骨文由丝、木两字组成。其中的丝字被分成了两半后分别立在木字的两肩。半丝为古玄字。汉字中的丝字常表联系之义,而玄字常被用来表微妙之义。木属东方,主生。所以两个玄字分立于木字的两肩,当是表生命的机制得于平衡之义。

这层意思有些难懂,古人后来就又在两个玄字间加了一个白字。强调这种平衡是一种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情绪。

或者说,“乐”字的本义是指一种身体健康、心态平和的良好状态。并被借用来表示能使人达到这种状态的音乐。

声与音的区别是能否反映人的情感。不能反映的是声,能反映的是音。

音与乐的区别是能否反映人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能反映的是乐,不能反映的是音。

声是基础,音是技巧,乐是正能量。

宝贝:弄清声、音、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区别,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弄清楚了它们的区别,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有益的,是我们应当去追求的东西。

比如“快乐”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也因此,我们常常向朋友献上“新年快乐!”“祝你快乐!”之类的祝福。

但“快乐”是什么啊?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弄清楚了。《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欢乐。谓感到幸福和满足。”这解释不完全对。因为乐字中表生命机制得于平衡的这层本义没有解释出来。

“快”字的本义是心中(忄)有缺憾(夬)。

“快乐”就是这种缺憾得于弥合,重新回到“乐”这种生命机制得于平衡的状态。

注意啊,宝贝。乐不仅仅是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而是一种在生命机制得于平衡状态下的开心和高兴,两者是有本质不同的。

比如吸烟、喝酒、吸毒等不良行为也是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开心、高兴状态的,但这些不良行为是短暂的,是以破坏生命平衡机制为代价的。这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短暂开心和高兴,显然就不是乐了,而是乐的假象。

这是我们一定要分清,却常常被人混淆的。只有弄清楚了两者的区别,我们才不会误入岐途。比如明朝才子唐伯虎写过一首名为《感怀》的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他这首自画诗是想表现其幸福感和快乐的生活,但一句“千场醉”却暴露了他认识上的错误。“千场醉”当然可以“感到幸福和满足”,但却是以我们的健康为代价的短暂愉悦,并不是生命机制得于平衡的长期“乐”。

一代名人唐伯虎尚且如此糊涂,普通人就更难辨青红了,所以我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把快乐的内涵弄清楚了,所以我说词典上对“快乐”两字的解释不完全对。

唐伯虎是被许慎带到沟里去的,因为许慎在《说文》中说:“快,喜也。从心,夬声。”“乐,五声八音总名。”许慎以为快乐就应当是喜欢音乐的意思,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王住宫中快乐多,更于终日奏笙歌。”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也说:“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渐明。”

这种将快乐解释为喜欢音乐的认识也是狭隘的,不完全对。因为音乐之所以让人喜欢,只是古人传道的需要,是古人选择的一种符合于道的和谐形式,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寓教于乐。

音乐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听者悦耳,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受教者愿意接受其中的内容,也就是《周易象传》所说的:“先王以作乐崇德。”“作乐”是为了“崇德”。

所谓崇德,就是为我们的行为竖立一个标杆。

这个标杆就是从笛子的发明开始的。

在距今47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就开始萌芽了。这株幼苗的成长需要全民普及天文、历法、气象知识,还需要为商品交换提供一套标准,于是黄帝找了一批智者来研究方案。这批智者的领袖叫伶伦。其名字的意思是:“以侖(仑)为工具传达指令(令)者(亻)”。或者说伶伦是职务名,负责宣传工作。

“仑”字的繁体字写着“侖”,甲骨文是一套像排箫的竹制管乐器。

与“侖”字相近的一个字是“龠”,在“侖”字上增加了两张嘴,意思是吹奏(口)侖、演奏这套乐器。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大意是说:龠是黄帝派伦伶到昆仑山的北面山谷,取厚薄均匀的竹子制作而成。

龠由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竹器组成,其中第一节最长,就是笛。

“笛”字为竹头下面一个“由”字。“由”即原由、理由、由头的意思。笛是其它十一支竹管的标杆,故得此名。

它怎么会成为标竿呢?因为后面的十一根竹器的长短,都是在这支笛上或增或减形成的,也就是由笛这根竹器决定的。

其具体方法古人称之为三分损法、三分益法。也常合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法的意思是说:将基础器的长度分成三份后去掉一份,则成为下一支乐器的长度。

三分益法的意思是说:将基础器的长度分成三份后增加一份,则成为下一支乐器的长度。

龠这组竹乐器以最长的笛为标竿。尺寸为九寸。古人称之为黄钟之宫。

按三分损法,九寸的笛除三去一后等于六寸,这支六寸的乐器称之为林钟。

按三分益法,将六寸的林钟除三增一后等于八寸,这支八寸的乐器称之为太簇。

太簇再损再益九次,就得出了十二支竹管器,也就是《后汉书律历志》中所说的:

律吕始于黄帝。命其臣伶伦,取嶰谷之竹,截以为筒,阴阳各六。六阳管为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是也。六阴管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

龠为什么要由十二支竹管组成,而不是十一支、十三支呢,因为这十二支竹管所对应的是历法中的十二个月。其具体对应如下:

黄钟长九寸,应十一月。

大吕长八寸三分有奇,应十二月。

太簇长八寸,应正月。

夹钟长七寸四分有奇,应二月。

姑洗长七寸一分,应三月。

仲吕长六寸五分有奇,应四月。

蕤宾长六寸二分有奇,应五月。

林钟长六寸,应六月。

夷则长五寸五分有奇,应七月。

南吕长五寸三分,应八月。

无射长四寸八分有奇,应九月。

应钟长四寸六分有奇,应十月。

所谓“应”,就是经过实验后证明相符合的。

这套实险的方法古人称之为“葭灰候气法”。

《后汉书律历志》说:

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卑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大意是说:在一个密闭性能很好、温度与温度变化也不大的试验室里,按一定方位排列十二个木案,案面做成内低外高的倾斜状,然后将前文所说的那十二支律管依其长短的次序排列在桌上,并在各管中覆盖上以葭莩(芦苇衣膜)烧制成的灰。一年十二个月里,每月都会有一支律管中的葭灰扬起,表明该月的地气与该律管相对应。这是长期实验后所得出的结果。

很明显,古人通过此实验,将音律与历法联系起来了。或者说:古人以律管来把握“地气”的规律性,并将其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气”制作成了数学模型出来,以指导人事活动。

在古人看来,既然十二律与时令、气候相对应,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数字模型,当然就应当将它们应用到治国行政上去,使之成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标准。所以这十二律也是为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定了调。

比如姜子牙的《六韬》中有一篇《五音》,是这样写的(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律管发出的声乐中,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消长,预知战争的胜负吗?'

太公回答道:'深奥啊!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行相生相克,神妙无比,乃是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藉此可以预测敌情的变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其相互生克取胜。用兵之道也是以其胜攻不胜啊!'

'古代三皇的时候,崇尚虚无无为,以克制刚强暴虐。当时没有文字,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克行事。五行相互生克的原理,就是天地演变的自然规律。六甲懒分合是十分微妙的。运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当天气清明晴朗,没有阴云风雨时,于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都手拿律管对着耳朵,向敌方大声疾呼以惊动他们。这时,就会有来自敌方的回声反应于律管中,这回声非常微弱。如果是角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白虎所代表的方位从西方攻打敌人;如果是徵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玄武所代表的方位从北边攻打敌人;如果是商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朱雀所代表的方位从南边进攻敌人;如果是羽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勾陈所代表的方位从中央攻打敌人;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的是宫声的反应,应当根据青龙所代表的方位从东边攻打敌人。所有这些就是五行生克的应验,辅佐制胜的征兆,胜败的关键。'

武王说:'太妙了!'

太公说:'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征候。'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呢?'

太公说:'当敌人被惊动时就仔细倾听,听到鼓声是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铁矛戟各种兵器声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寂静无声的是宫声的反应。这五种音律与外界的动静是各有对称,互相符合的。'

怎么样?蛮牛吧。为什么这么牛?

就是因为古人以为:这套律管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是可以感知地气变化的,是应当作为治国行政依据的。

如果说以上军事上的应用有些玄,你感觉不靠谱,也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离得太远的话,那么十二律在经济上的应用则是相当直接、相当权威的了。比如我国古代所使用的度、量、衡标准,就是与之为准则的。

黄帝的功德之一是“定算数,制音律。”《汉书》 说:

律历志云:‘虞书云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锺,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无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锺,二曰南吕,三曰应锺,四曰大吕,五曰夹锺,六曰中吕。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锺之管长,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黄锺之龠,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为一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衡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轻重也。本起於黄锺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矣。衡,平也。权,重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六律的作用是归纳时令并将万物分类,六吕的作用是辅助六律以使万物得于生长。所以古人依据黄钟的管长、容积和重量,来确定人们用于市场交换的工具度、量、衡的标准。

首先确定的是“度”,也就是量长短的单位。标准是找九十粒中等大小的黍纵向排列后与“黄钟之长”校对,如果相合,那么这种大小的黍的直径就是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或者说:一分等于黄钟之长的九十分之一。

其次确定的是“量”,也就是量物多少的容积单位。标准是“黄钟之龠”。我们前面说过,“龠”是律管的统称,黄钟之龠就是龠中最长的那根笛。九寸长、径三分的黄钟管一龠可装八百一十立方分,并可以用一千二百粒中等大小的黍来校准。这一管的容量就称为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最后确定的是“衡”,也就是称物轻重的单位。标准是“黄钟之重”,也就是一龠一千二百粒黍的重量为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度量衡的标准化,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提供了公平的保障,也就是《国语.周语下》所说:

“律吕不易,无奸物也。”

意思是说:六律六吕所确定下来的这些定数是相当标准的,是不容易改变的,因此,以它们来作为度量衡的标准,就很公平了,不致于糊弄人。

也正是因为律吕是古代社会标准化的基数,所以“律”这个字才有了法则、规则等义,包括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法律”一词也是源自于此。

竹子天然形成,想保持律吕的精确度不容易,所以后来又有了青铜制的律管。

知道什么是乐了吧?知道“作乐崇德”的意思了吧?知道“制礼作乐”的含义了吧?知道笛子的功用了吧……

乐是以天道为准则的一种生命的平衡机制和状态,也是一套社会的行为准则。

宝贝:由于你抓周时所抓的那只笛子是测量天道的工具,是古人制定规则的标杆,所以它能发出美妙的天籁之音,使人陶醉。

不仅如此,这声音还可以治病,还可以使亚健康者重新回到那种生命的平衡状态之中来呢,因为《易传》说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支如何代表十二律,纳音五行,上升下降的,何为上,何为下
音律之道本无形 伯牙抚琴遇知音
续词余丛话-清-杨恩寿
乐律表微 提要
什么是乐?什么是音?什么是声?它们与气,与度量衡是什么关系?
建正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