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开通往太极之门的“小开关”

我们行拳走功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各部位的开合过程。身体的各类开关,无论你是否注意,它都在那儿与你不离不弃。当我们按照前辈和老师的要求悉心揣摩拳理,并勤加练习,就会找到并打开这些开关,从此踏入与太极为伍、以练太极为乐的漫漫征途。

说到拳理,当今太极高手们对拳理讲得比较多的是开胯,说明命意源头在腰隙极其重要。在讲述劲的作用方向时,强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在做松沉练习时,强调从上至下节节放松,才能得到节节贯穿的训练效果。而松也并不是一味的松塌、松懈,而是要掌握好松与紧的辩证关系,松从紧中求,紧从松中寻。而说到至上而下的松,第一关便于人体的颈部。

有朋友会问,虚领顶劲,不是从百会穴开始吗?此言有理,但要全面的理解,还是要从颈部的生理结构说起。

这是西医颈部的解剖图。

我们从中可以看担负不同任务的管道密集的分布其间。蓝色是负责让血液回到心脏的静脉;红色是帮助心脏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的动脉;黄色是通过电流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绿色是参与免疫的淋巴管。

人体脊柱由24块椎骨(上端为颈椎7块,下面是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二十四块骨节,即节节连套,又虚虚对准。

脊柱的自然形态是S形,颈椎和腰椎前曲,胸椎后曲。这条优美的脊柱侧面线,是人类直立后进化数万年的结果。这种形态有利于人体在直立时的负重和多方向运动的灵活性,增加了脊柱的运动弹性,同时也为我们抻筯拨骨、动员潜在的脊柱能量留下了更多的余地。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神经通道。常识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大脑指挥的,但从医学专业角度讲,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脊神经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的运动,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高级运动。气贴脊背而行、力由脊发,并不是中国内家拳的神话,而是具有人体解剖学的科学依据。


前辈董英杰先生总结出的太极劲有二十四种之多:

有粘动劲、跟随劲、轻灵劲、沉劲、内劲、提劲、搓劲、揉劲、贴劲、扶劲、按劲、入骨劲、牵动劲、挂劲、摇动劲、寸劲、脆劲、抖劲、去劲、冷不防劲、分寸劲、蓄劲、放箭劲、等劲。推手中还有听劲、摸劲。


这无不说明这些劲力的产生,其实更多的与脊神经为代表的人体神经系统长期训练有关。

颈部作为人体脑部与身体躯干的唯一通道,它的承上启下作用当然不言而喻。我们通过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松胯敛臀等功法的作用,把包括颈椎在内的脊柱的S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让脊柱各椎体的间隙拉开,使得督脉这条大通道更为畅通、宽阔,神经系统更为灵敏、气血更加丰盈。

但值得注意的是,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担负着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脊柱在做功拨长后,椎体的位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在提高脊神经灵敏度、促使分散的劲力整合归化形成整劲的同时,也使脊柱的减震性有所减弱。

所以,在下盘包括足部没有练出弹簧劲之前,或者患有颈肩、腰椎毛病及三高和心脏病患者,切忌用猛劲震脚或做类似高强度震动运动,以免伤脑、伤骨、伤髓、伤害神经和血管、加重心脏负担。

其实内家拳的养生功能就在于节能,以最小的运动量去挖掘身体的潜在能量,修复身体包括脊柱在内的易损部位,调和气血,濡养五脏六腑,让大脑通过静养得到充分休息,延长身体各器官的使用寿命。所以练功冒进不得、过劲不得。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蓄劲三分再蓄意三分给自己的未来又何妨?一旦失去了身体健康,一切都是浮云。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脊柱中正,必须要先保证颈椎中正;要想身法中正,必须要保证头部的中正,而头部的中正要靠颈项调节和保持。我们可以用手托一只鸡来试验,无论如何变换方向和速度摇晃,鸡头总是平衡的。如果捧着鸡并与鸡对视,再晃动鸡身,鸡头仍然可以维持平衡不动,并瞪着眼睛专注地看着你。

我们人类没有鸡那样长长的脖颈,也缺乏鸡头那样高超的平衡能力,但通过对颈神经的训练,意悬百会穴,就能强化人体的平衡系统,使太极十三势中的最难的中定要求,从源头上达到平衡的目的,如果再与胯、膝相配合,身体就不会悠来晃去。

太极拳对颈神经以及脊神经的训练方法,就是虚领顶劲。

太极拳各种流派推崇备至的一代宗师王宗岳《太极拳论》,在讲到如何练习太极拳时第一句话就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前八个字讲的是脊柱的对拉拨长,头项虚虚领起,元气沉沉聚腹。不偏不倚讲的是身体的中正形态。忽隐忽现讲的是全身虚空灵动的体悟感觉。短短十六个字就把太极拳的基本形态从内到外讲得清清楚楚。

先辈杨澄甫先生也将虚领顶劲列为十要之首: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杨先生对虚领顶劲的解释比较具体:

一是要求正直的不仅仅是头部,还有仪容;

二是强调了神意的作用:因为聚精还气,聚气还神,聚神还虚是功法的三个阶段,神贯于顶是练功的高级状态;

三是解释了练法:要虚灵自然,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所谓项,古汉语将脖子分为前颈后项,项强就是颈后部肌肉僵硬,会造成气血受阻。

我所理解的虚领顶劲或称之为顶头悬,就是将头顶的百会穴虚虚悬起,如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小周天循环将气从督脉贯顶后沿任脉徐徐降至丹田。

初学者检验虚领项劲对头颈的要求动作是否做到位可做如下体验:

1、在自然状态下,随意摸一下喉结的位置;

2、手不离开作吞咽状,喉结会上起下落;再将头颈稍用力竖直,同时检查喉结的位置,就会发现喉结下滑凸起,说明此时颈部处于紧张状态;

3、现在可以按照虚领顶劲的动作要求去做,如果做对了,喉结就摸不到了。

这个小诀窍称之为藏喉,是打开通往太极之门的小开关,一旦打开,周身浩气贯体、舒泰安然。

无论你学太极拳的目的是出于表演、娱乐还是强身健体、技击强功,将喉结藏好,让脊柱得到滋养和休息,均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功法的长进。

从健康的角度去看,头晕、颈疼、肩酸、背痛是白领和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数据表明,30%的高血压患者其病因与颈椎病有关。因此做好虚领顶劲,有利于这类毛病的改善和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吓人!
[转载]打坐腰部挺直的误区与太极中的塌腰.裹臀.松胯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太极内功到底是身备哪“五弓”?
太极拳的功法之一,“虚胸如渊”,这个事情对你很重要
内家拳杂谈
太极运动字字解—微细灵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