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风铃:老船夫竟成为自己家乡的游客了!

成为家乡游客的船夫

  

 天津市杨村一中  王艺冉

    

关于小镇的记忆已较遥远了些,但总有些画面留在脑海里。

小镇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嘈杂的地方。来往的游客很多,从日初升至夜幕降临,这里总是安静不下来的。记得我来的那日,恰逢游船活动刚刚兴起。那窄而狭的水面与陆地相连的地方,支起一大块厚实的木板子,当作“码头”。所有待行的船停泊于此,等候前来赏玩的客人。那日,我所在近半个旅行团的人一齐踏上了一条船。船夫是一个很矮个的老人。他站在船头,默默地注视着所有人上船,人齐后,又默默地摇桨。

那时是夏天,小镇却并不闷热,想来是四面环水的原因。行至半途,导游颤颤悠悠地从座位起身,右手扶着耳麦,清清嗓子开始介绍。从话语中,我知晓小镇的前身是个山脚下的普通村子,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曾驻扎于此……看导游讲的热情澎湃,船上的人们纷纷鼓掌叫好,气氛一度升至高潮。可闹哄哄的人群中,唯独一言不发的是摇桨的船夫。我细细地打量着他:他的身子看起来极单薄,皮肤黝黑,头发稀疏,衣服是灰色的大汗衫和铁青色的棉麻短裤。看他摇的轻松,我起初便觉得这活计是不大累人的。直到船头碰岸,我感兴趣地俯身去提起那桨。一个不留神,险些翻下船去。那船夫看我一眼,从我手中接过木桨。他的神情黯然淡漠,像一壶凉透的白水。我连声道歉,那船夫也没有应我。我自知讨了个没趣,便匆匆走了。

后来的行程中,我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那个老人的神情——无声、静默。后来我了解到这里的一些情况,便有几分知晓老船夫的处境。这里原先曾是人们口中的“穷乡僻壤”,无数年轻人进城打工,只余下老父老母于家中常住。后又因这里风景奇秀,便被大力开发了旅游业。青年人纷纷回乡,而一些力气尚佳的老者,便重新投入工作。

我抬头望着很远处的山丘,随着视野逐渐清晰,我的瞳孔抓住了那夺目的绿色。浅浅的风慵懒地拂过山头,无数躲在山后面的阳光斑点洒落无遗……

我倏忽感觉到对这片土地从心底生发出的敬意。我不知道对于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突然成为了外地游客,需要凭门票才能进入的地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许是怅然若失?失去了本可以独守的晚年的宁静;亦或是喜从中来?儿女纷纷回乡,无需奔波、无依于外地,也能衣食无忧。或许都不是。人的感情常常复杂到长篇大论也难以尽述,也常常简单到只言片语便述尽悲欢……

我常想起那日小镇之行,想起那船夫,想起每一个为生活奔忙的身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通过《边城》要传达的是什么
诗人、名妓、高僧(二)
刻舟求剑
將軍的懺悔
威尼斯印象(船)2
漫话旧时三瓦窑 - 木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