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器|收藏家眼中的清代民国竹篮“像个美人,风姿绰约”

一只插满鲜花的清代竹篮

瓷胎竹丝,竹篾劈到细如发丝

竹子实在过于常见,竹制品也理所应当的价廉,所以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几件。

印象中,与我关系过从甚密的是一只竹制烘笼,用来对付湖南阴冷的冬天。像其他小孩儿一样,上学前,往陶盆里扔几块炭,吹一吹,就可以提着一小笼微温炭火往学校走去。这只烘笼做工并不精细,提手处理得毛糙,竹丝析出,挂坏了毛线手套,可它带来的温暖却足以抵消粗糙,在当年呵气成霜的时节,它使很多孩子免于冻疮的烦恼。

夏天到来时,竹床极其招人喜爱。除了翻身时吱嘎作响的小问题之外,它凉爽,轻盈,一人就可以轻松将它搬到天台纳凉去。在许多人家中,我都曾发现过竹床,篾片泛着红亮,不知陪伴过多少溽暑难消的夏夜……


用竹编来盛放水果

在塑料袋并未普遍出现的1980年代,人们买菜还是拎着一只竹篮,满满当当一篮萝卜青菜,街头走到街尾,一目了然。

邻居有时用一只小而圆的笸箩晒黄豆,临到傍晚收回去时,会习惯性簸一簸,扬去灰尘,黄豆从半空中跌下,滚落在笸箩中唰唰有声。

乡下人家的厨房多半会有一个半人高的竹碗柜,做得很是扎实,最上一层带柜门,放点吃食可以不用担心老鼠;下一层则是空格,大碗小碗堆叠反扣在其中。街头卖小吃的小贩使一把竹笊篱捞沸水中的馄饨,一旁的竹蒸屉冒出阵阵白汽,包子躺在一蓬松针或者一张荷叶上。很多年后,街头小吃再难有混合着植物清香的味道。

竹篮中盛放莲藕

两年前的冬天,桑植县麦地坪村,我走在一个赶集归来的老人身后。他脚步迟滞,背影落寞。背着四个竹背篓,大的套小的,在肩上高高耸起。这些背篓做得并不精致,一看就是用来背重物的。

 “买了这么多背篓啊!我凑上前打招呼。他回头看看我,苦笑:我买起这么多有什么用哦。是自己做的,今天一个都没卖掉。

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还会有谁背着竹篓上山打柴呢?即使要带着礼物走亲戚,他们也只会用从城里买回来的时髦提袋。

竹篮提梁上刻着”嫩妹熊置“字样

生活的方式改变了,匠人的工作也失去了活力。本来,他们制作的器物只是为了实用而做,并不是为了美,如此一来就更加粗疏了。

生活在旅游区的匠人们处境稍微好一些。凤凰、芙蓉镇的老街上有不少竹器店铺,竹篾匠人们并不像山里的老匠人,终生为生计操心,他们可以安静认真地为游客编织较为繁复精细的日用器物,如,果篮、托盘、碗碟,甚至还能见到零星的瓷胎竹丝工艺品,这是一种紧紧扣住瓷器,依附在底胎上编织的手艺,竹篾劈到细如发丝,轻薄无骨,极见功力。

竹编在编织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能够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纹样。

我转遍十数个店铺,发现人们大多还是因循传统,器物款式花色陈旧,只能满足实用功能,而达不到审美要求。

75日,芙蓉镇上一位龚姓老师傅,在架上选了半天,才挑了一只他认为最满意的竹碗递给我。

这只竹碗所用竹丝不到1厘米粗细,的确算得上细致,可手工却耐不住细看,碗壁编织不够平整匀净,有的疏有的密,碗沿锁口处藏头随意露出,整只碗的比例也不够端庄。当我指出这些小问题的时候,老师傅只淡淡斜睨一眼,不以为意:我们都是这样子做的啦!

我一点也不怀疑他继承这门手艺的年资,不经过一定岁月磨炼,当然不可能掌握一门“。但是,即使技能特别好,也难以绝对保障器物之美。技术不仅仅是手法,还是智慧,是理解。

 藏篮长沙,有美女也有莽汉

一尊玲珑佛像端坐在竹笸箩中的薰衣草花瓣里

90年前,一个叫BertholdLaufe的德裔美国汉学家编了一本书《中国篮子》,展示了38只他收藏的中国篮篓、食盒。

这些竹编饱含着一个时代的工匠对美的深刻理解与表现。虽是朴素之物,但又突破了寻常日用,丝丝缕缕之间,贯穿,交织,重复,阵列,韵律感等等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让人叹为观止。

欧阳元胜边喝茶边向我们介绍收藏的竹编的历史以及产区

家住长沙同升湖的欧阳元胜也收藏了数十件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中国篮子,反复观赏,把玩,愈发觉得这些留着旧时生活烙印的物件既淳朴又美好。

欧阳元胜家的竹篮并不是高置于博古架上只可远观,它们随处可见,仍像从前一样,出现在房间各个角落,装满了日常用品,有的放梳子,有的搁布衣,有的盛果蔬点心,主人随时能拿来一用。

一只狭长的鱼篓,插着一束尤加利

大部分竹篮成了天然花器,不同的篮子搭配不同的花朵,一朵粉牡丹斜在一只提篮里;小厅一角的高竹篓里插着一束挺拔的雄黄兰;安徽某地编织的鱼篓中,一大把尤加利倒伏着,散发出浓香。

 “生活中用它们装东西特别有意思,现在的东西哪怕设计得再简洁再时尚,也不如它们有玩味。学工民建专业的欧阳元胜极其追求细节美,他所谓的玩味,是指线条、比例、技巧等等优雅利落,物件的整体气质独特,这些都不是工业生产所能带来的。

20世纪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曾经指出手工艺的独特价值:手与机器的差异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手工作业也可以说是心之作业。

出自于匠人之手的器物亦带有地方特质,欧阳元胜收藏的50余件竹篮与笸箩,大多来自江浙、福建和湖南,个个与众不同。

二楼的衣柜里,一只放着绣品的提篮是他收藏的第一件竹编器物,提梁由三根纤秀的竹条弯扭而成。“放在那里第一眼看到就被吸引,像个美人,风姿绰约

欧阳元胜把竹编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更好体现竹编的工艺价值

他一转身又掏出一只带盖八角长盒,你再看这只。八角形很别致,但整体的工艺却不讨他喜欢:当初我也是看中了它的外形,一高兴就买了,可是回来怎么看都觉得做工太不精细了,这个托底太高,整个像个莽汉,真是粗鲁。他皱眉。美人和莽汉,倒真是合适的比喻。

 江浙一带的竹编工艺富有文人气,雅致,含蓄,密密织出不动声色的美。他最喜欢的一只平底圆笸箩,方孔疏落,胭脂红的漆色到现在也未剥落,用它盛一把碧绿的莲子,搁在桌上,透出一股娇媚。他猜测这只笸箩当年应该是某个大户人家专门为小姐放针线用的,气质就摆在那里,哪怕一身素服,也要胜过金堆玉砌

曾经是大户人家使用过的针线笸箩,如今用来盛放莲子

相比之下,湖南竹编带着野气,像极湘人性格。从竹背篓的粗犷就能看出端倪。但偶尔也有惊艳的作品,比如一只带盖的深底圆篮,竹片为沿,里外双层,盖子内里以宽大的薄竹片织出人字纹,外部却极其细密,水泼不进。最后锁口处,竹丝并不刻意掩藏,小小露出一头,却又紧实,不会松脱。有着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欧阳元胜笑说,这大概是某个匠人的炫技之作。

这种圆形造型的竹编,给了它柔和的美感,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美感

几乎所有竹篮笸箩都没有款识。它们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无从得知,也许从一开始,这些匠人们就没有想过自己制作的物品能够流芳,和紫砂壶、瓷器相比,竹器实在太平凡,太日常,然而它们却忠实地反映着生活。

这些匠人们也一定没有想到,百年之后,他们按照传统和个人心性所创造的,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我们称之为工艺品。

 


文中竹器均为欧阳元胜收藏

摄影| 欧阳元胜  王砚  赵涵

湖湘地理

如果你喜欢去火山,看冰川,捡化石...探索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关注我,带你走遍湖湘每一寸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竹编,回归自然的美
浪漫竹村
有情怀的竹编制品
美轮美奂的竹编工艺你见过多少?
竹篮养鱼滴水不漏 2千年精湛技艺崇州道明竹编盼传承(组图)
闽南竹编:薄薄篾片编就“古早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