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顺有话如是说:关于“恚怒师傅”的内容(讲于2020年6月19日)

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 聆听感悟 * 点击音频 /

(事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师傅的训诲心生怨恨怒。古时候的教育与现在不同,学习圣贤之道,尤其是学习技艺,一般都是师徒相授,因此特别重视师承关系,尤其是学生或徒弟对师傅必须忠心耿耿,不能有半点怠慢。徒弟选不好师傅会耽误前程,而师傅选不好徒弟会遭遇不测。因此过去的好师傅发现不了好弟子,宁可不也不会传其非人。而弟子一旦选择了师傅,那“一日为师,终身是父”的。


有的人到师傅门内几年,师傅只让做杂活,并不教你什么。不仅如此,有时还要挨打受气。这看上去有些不近情理,但也自有它的道理。因为这一方面是在教你做人,磨练心,同时也在考验你的为人。大家耳熟能详的程门立雪,断臂求法,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等等这些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史书载有大作为人,哪个不是至诚尊师、尽弟子之礼而成就的呢?因此凡对师傅不仅不忠诚,而且在师傅严加训诲时,心生怨恨,非但学不到真本事,还会招致恶报。抛开古时候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改进外,其尊师重教的精神,在师生已变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时下,是值得借鉴和提倡的。


下面讲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新安县的汪会道,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8岁时就能作文,但他不仅对老师表现出骄傲自大,而且还侮辱师傅,稍不如意就加辱怒骂。后来他突然变得愚昧不堪,甚至翻阅过去的文章,竟然有些字都不认识了。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朱昂家贫,拜祝萃先生为师学习。先生说:”你来晚了,书室已满,旁边有个牛棚,幸好没有牛,你能住那里吗?”朱昂欣然从命。先生派人打扫牛棚,朱昂脱下衣服与他们一起打扫清洁。朱昂在学生中最刻苦,外面披着一件破衣服,中间穿着败絮,日夜诵读从不间断。先生执教很严,有时受到体罚,一定跪着接受,毫无抱怨。后来朱昂官做到一方诸候。

(见人问声好非常容易,遇事帮个忙格外清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动的师徒关系
【小故事】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民间故事文化:山间老道和徒弟
男子隐居海拔千米深山8年,跟女弟子结婚生娃,现在过得咋样
劝初入道者文(一)
梅超风一直向郭靖追问全真教内功心法,她为啥不直接问杨康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