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朝灭国前,崇祯向一个人询问治国之道,可惜他执迷不悟终误国

公元1642年,内忧外患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明朝崇祯皇帝的猜疑也累积了十五年,多次撤换内阁、前方将领,结果仍是军事的节节败退、经济凋敝不堪、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削弱。

危难之际,崇祯想起来一个人被自己革职为民的官员,希望这个人能够挽救一些明朝的衰败之像。

崇祯问此人,当前国乱之际,如何才能挽救大局?

此人告诉崇祯, 在目前外忧内患的严峻局势下, 唯有端正治本, 从治道之本的独体入手,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崇祯的猜忌壅蔽的心理症结来源于“求治之心,操之过急”的功利心理,以及由此急功近利导致的用严刑苛法来督责官员的行为惯性。崇祯的“功利、猜忌、壅蔽”的意识深层的信任障碍所导致了“偏倚执着”的思维定式。他希望崇祯以期修正其偏于个人的喜怒好恶造成的“政失其衡”,通过治心工夫,审时度势,熟识人情世势、疏通信任结碍。

可惜崇祯依旧认为自己的治国方法是正确的,错误的是满朝文武大臣。认为此人的建议对于治国安邦毫无益处,随即以“愎拗偏迂”的罪名,再次打发他回老家。而崇祯在最后灭国之际仍执迷不悟,大呼“满朝文武皆可杀!”

向崇祯进言的人是刘宗周,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蕺山学派的创始人, 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是刘宗周的第四次向崇祯进言。

崇祯二年,刘宗周身为顺天府尹,整顿吏治,清理赋税,政绩卓著,对为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先后98次上书皇帝,提出匡救时弊的措施。崇祯大为不悦,将他被排挤出京。

崇祯九年,刘宗周再次被起用为工部侍郎,他上疏皇帝揭发大学士温体仁把持朝政,阴结党羽,图谋起用魏忠贤余党。温体仁在崇祯前面挑拨陷害,刘宗周再次被罢官。

崇祯十五年,刘宗周任左都御史,他对监察院大力整顿,反对处决言官,上书请焚锦衣卫刑具等,崇祯大为不快,又将他革职为民。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占领北京,清军入关南下。从洛阳逃出的福王之子朱由崧南京登基,改元弘光。福王下诏刘宗周官复原职左都御史。

抵达南京后,刘宗周见大学士马士英专权,起用阉党阮大钺,二人狼狈为奸,狂掠民财,大兴土木,还终日歌舞升平。再次多次上疏言事,大加挞伐。马、阮恨之入骨,派刺客数十人前往暗杀。暗杀不成,又诬告刘宗周,迫使他又一次辞职回乡。

辞归绍兴后,刘宗周杜门谢客。

福王朱由崧在位八个月。沉湎酒色,内政不修,政治腐败。清军攻入南京,朱由崧逃亡芜湖,路上被部下劫持,献给清军,后押往北京处死,时年四十岁。

福王之后,潞王朱常淓开杭州城降清被送北京。

福王、潞王消息传来,正在进餐的刘宗周推开食物恸哭进而决定绝食。杭州失守,绍兴迫在眉睫,刘宗周在祠堂告别先祖,选择东郭门外的水心庵,打算择一干净土而死。

当时江南士大夫纷纷降清,做了贰臣,玷污名教,背叛了平时所学之道。刘宗周却要以自己的行动,成就自己的人格,为衰世作一表率。

他先是投江自尽未果,在灵峰寺(今绍兴县平水江乡平阳寺)绝食。在清兵占领南京后,已绝食23日,68岁的刘宗周在过问鲁王监国之事后气绝身亡。死时双目炯炯,至盖棺时,视犹未瞑。

刘宗周一生先后在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四朝为官。政治上的失意, 却换来了学术上的丰收。刘宗周从宦海旋涡之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投入讲学与著述之中。在他的学术主张中”慎独”始终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在自己的著作中被反复强调。他希望通过内省的功夫,收拾人心,使人人向善,跻于道德之域,以解救“世道之祸”。

当年他劝谏也是希望崇祯能够以“心”治天下,以“慎独”治天下。如果崇祯能够听进去并付诸实践的话,或许明朝还有一线生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明开局就有百万大军,为什么会不堪一击?
陈泰来 后赤壁赋
汉家之不幸——南明乱局
齐人物论 | 解玺璋:雨疾荷残说老莲
潞王朱常淓监国始末
明朝运气最好又最差的藩王,错过一次皇位,还有第二次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