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抖落蒙在心灵上的那层灰

柴静在《看见》这本书里写到了采访药家鑫父母的经历。她说:“药家鑫死后,药庆卫开过一个微博,写:‘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这是迟到的忏悔。

药庆卫是军人出身,对待药家鑫就像训新兵,简单、严厉、粗暴,“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他觉得男孩不能宠,怕宠坏了给自己惹事,所以总是不停的打击药家鑫,从来都没有鼓励过儿子。“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他不管药家鑫能不能接受得了,因为他觉得自己都是为儿子好的,“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这句话,在与柴静的访谈中出现了两次,刺眼得就像米中的沙子。

连药家鑫大一的时候因为兼职挣了钱,给父亲买了一把电动按摩椅,他都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应有的满意,而是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这对夫妻信奉严格管教才能成才,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只要打架了,无论谁对谁错,药家鑫都要挨骂。同学欺负他,老师找来药庆卫,当父亲的并没有支持儿子,而是觉得小事一件,不应该计较。再以后,药家鑫在学校被同学打,他不敢寻求父母的帮助,也害怕去学校,性格越来越懦弱、自卑。

药家鑫自己在庭审时说过:“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他的生活,被父母给予了太多的否定和压抑,沾染了太多的灰暗,他看不到光亮。

直到药家鑫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提出要捐献眼角膜,药庆卫同样断然拒绝。他说,“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药家鑫没有与父亲争辩,同意了。柴静补上这样一句,“这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他爸的话。”

药家鑫的一生都在“听话”,听从父母的安排,可他得到了什么?打击。

他自由的意志被打击,他渴望温情的愿望被打击,他微弱的反抗被打击,他想要得到认可的努力被打击,他变得自卑、畏缩,内心累积了一层又一层的压抑和愤怒。终于,在一次突发情况的刺激下,他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而捅下那八刀的原始动机,很多人只关注到了叫人愤怒的前半句,“农村人难缠”,却很少有人听到后半句,“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

他害怕,因为一旦他惹了祸,父母是不会包容和收留他的,只有谴责和失望。极度的惊恐之下,他决定用极端的手段解决眼前的麻烦。杀人也比让父母知道这件事情更简单些,父母在他的心目中就是让他永远战栗的存在。

我无意为药家鑫的罪行开脱,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了最严厉的后果。我只是想展开药家鑫的成长历程,看清楚他走到这个地步的各种助力。而他走的这条路,也是很多中国式的小孩子成长的缩影。

我高中的时候发表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篇稿子,报社没有寄样刊给我,妈妈就带着我去她单位的宣传科找那天的报纸,宣传科的阿姨随口问妈妈要报纸干什么,我满心以为妈妈会很骄傲的说:“上面有我女儿发表的文章”,然后阿姨会夸我真有出息,我甚至都准备好了一个害羞的笑容。但妈妈没有这样做,她说自己要看。走出门,我问她为什么不提这件事,这明明是很大的光荣啊。妈妈批评了我,说我太虚荣,爱显摆,“如果这次说了,你以后再也写不出来怎么办,那不就丢人了?”

我蔫了,垂头丧气。原来这不仅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如果我不能保证自己今后永远都不停的进步,我就最好闭上嘴,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从小到大,我妈一贯如此,每当我为了某件事兴高采烈的时候,她总是提醒我,“小心乐极生悲”。考试成绩上去了,她说的是,“你前面不还是有人比你好吗?”我都三十多岁了,和出版社签了第一本书,兴奋的告诉她,她第一句话问的还是:“不是骗子吧,人家为什么要找你?”

现在我能理解她,她所做的一切在她的世界观中都是为了我好,但我的少年和青年都过得无比压抑,是她让我相信我不够好,永远都不够好。每当我为了某事高兴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的在内心凛然一动:不会乐极生悲吧?

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很多的努力去抖落生命中她给我施加的那点灰。

中国出了一个药家鑫,世人震惊。但有谁知道,中国家庭中还隐藏着多少和药家鑫一样的孩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悲观,偏激,遇事习惯自残,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和药庆卫差不多的父亲。他没有选择去伤害别人,只会伤害自己。但这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都只是一些绝望的人,伤害别人与伤害自己一样,都是绝望之下无力的抗争。

这样的孩子可怜,这样的父母也可怜。他们总是不相信爱的力量,不相信温情的力量,不相信鼓励的力量。想要孩子更坚强一点,他们会的,只是不停的往孩子的身上加分量,质疑、冷淡、苛刻、怀疑,一块块的石头加上去,假使孩子没有折断,那就算是成人了。所以,就创造出来一代又一代有伤的孩子。

心理学早就证实了,正面的鼓励会调动出人最大的潜能。一个人在原生家庭能否得到足够的温暖和关心,决定了他未来的人格是否健全。如今的我,总是要很小心,在儿子有了进步的时候,不说出我小时候一直听到的那些话,“不要骄傲,当心乐极生悲。”我会告诉他,“你真棒。”我努力鼓励他,支持他,在精神上承认他。我想把我小时候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那些期待,都给他。

世间永远没有完美的父母。教育专家说:即使完全正常的教育,孩子也会有心理创伤。是的,父母不能保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正确,有些遗憾注定得不到修补,但是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最为简单的一条就是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去尊重和对待,别让孩子的心灵,从小就蒙了灰。

无论孩子是优秀还是平凡,那都没关系,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要成为最普通的那种人,做父母的只需要把孩子心里的那面镜子擦得亮亮的,让他们能从那里看到最好的自己。


我的新书《你配得起更好》正在热销,欢迎广大读者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巴蜀之地 | 魏治祥:你看见了吗
《看见》读后感
看见并非只是看见 ——读《看见》有感
注意!药家鑫父母终于出大绝了。。。
父母控制欲太强,孩子过的都不会太好
从孩子的表现看父母的缺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