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赋得体简介(建议收藏)



【资料来自网络】



赋得体简介



 赋得体诗是一类按来源进行分类的诗体。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后来发展到科举时代之“试帖诗”,以及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再发展到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赋得体诗,后来代指试帖诗,是士子应试时所作的命题诗,也称省试诗、省题诗等。廷试,如皇帝命题,也就成应制诗。


试帖诗,起于唐代,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八《进士故实》:“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经通,试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也。”唐代科举由重经、重策,后来特别看重诗赋,所以试帖诗的规定,越来限制越严:大都限五言六韵或八韵的律诗;押韵要用官方规定的韵书,不得出韵。唐初依《切韵》的206韵,但嫌其太繁,规定相近的韵可通用。后世依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即平水韵。科考试诗赋,宋代到宋神宗熙宁时,一度停止。


清乾隆时期又恢复试诗,赋得体诗又盛行。先是在乡试与会试中试诗,后逐步在岁考、科考、贡生考、复试朝考中,都要试诗。各级试诗种类繁多。清冒春荣在《葚原诗说》卷三中说:“试帖体各不相类,如应制、应教、廷试、都堂试、礼部试、翰林馆课、省试、监试、提学试。试题有用经史语者,有用时事者,有咏物者,有赋得诗文句者,题虽不侔,而体则画一。“





唐代比较出名的赋得体诗有王维、钱起、李肱、白居易等人的诗。王维十九岁参加京兆府试,得解头,所作诗为《赋得清如玉壶冰》:


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凝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此诗共十二句,为五言排律。题目采用南朝宋鲍照《白头吟》的句子“清如玉壶冰”,所以名为“赋得清如玉壶冰”。


没有限用题目上的字韵,王维在这首诗里用的是“鱼”韵。开篇第一句即点题,围绕题目来生发主题,用玉壶藏冰来代言女子内心冰清玉洁的情操。同时还暗示鲍照《代白头吟》的题旨,说明清如玉壶冰的出处。接着承上启下展开本诗的思路。中间四句借对藏冰玉壶物性的进一步描绘,寓示女子情之洁,操之高。最后,用“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一转,导向结尾“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这种写法,成为后世赋得体诗的一种模式。





除咏物诗外,采前人诗句为诗就十分明显,如《赋得涉江采芙蓉》与《兰泽多芳草》,均采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的句子而成题。其《赋得兰泽多芳草》: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径,十步岂难稀。


此诗为五言古诗,十句五韵。入唐以后,赋得体诗命题上承继六朝,同时赋得体除如用于应制外,试帖诗也用赋得体,但形式上采用五言六韵或八韵。在这两者之外,赋得体诗也用于文人宴集时命题赋诗,或诗人自己赋诗时用之。如钱起的《赋得浦口望斜月送皇甫判官》


起见西楼月,依依向浦斜。

动摇生浅浪,明灭照寒沙。

水渚犹疑雪,梅林不辨花。

送君无可赠,持此代瑶花。


再如杜审言的《赋得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这两首均为五言律诗,此外尚有以绝句出现的,如杨炯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是五言绝句,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而白居易的《赋得听边鸿》却是七言绝句。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

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应制诗与试帖诗以外的唐人赋得体诗,在形式上要灵活得多,内容也广泛些,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后世的赋得体诗。





代恢复试帖诗,要求就很死板僵化,主题题材限于颂圣、咏史、写景、赋物。士子只能守题,不能做反面文章,不能骂题。虽然没有明定类似八股式的格式,但也深受八股的影响。清冒春荣在《葚原诗说》卷三中指出:“试帖例用六韵,首句以仄起为是,或押韵起亦可,此不在六韵之数。二句或对或不对,随时置局。次联承起意而畅足之。三联须旁敲远应,推宕击题。四联、五联聚精会神,正在于此使题无剩意,笔有余情。结句多用颂扬,或寓请托,然亦当与题合拍,不徒泛言。作者能另出精意,补前所未及,则气足神旺,而为后劲矣。”实际,试帖诗暗用八股,但要行之巧妙,不露痕迹为上。所以梁章钜在《退俺随笔》中说:“凡作诗,不可有时文气,惟试帖诗以时文法为之。”纪昀曾撰《唐人试律说》、《庚辰集》、《我法集》三部,也就是总结试帖诗的格式的。清代的试帖诗逐渐倾向八韵十六句,也就是暗藏八股的“玄机”,即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三联起股、四、五联中股、六、七联后股、尾联束股,与八股的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相呼应。


光绪二十七(1901)年,随着科举的废除,试帖诗也就成为历史的陈迹。 应制诗、试帖诗中都有用前人成语或名句而冠以“赋得某某”为题,所以此类诗又称“赋得体”。





编后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天眼赋 【三余草堂】
野火/玉壶冰
鲍桂星《赋则》考论
这几首诗,是唐朝“高考”考场上的应试作文
励宗万行书唐人咏玉壶冰诗
全唐诗(扬州诗局本) (精校)卷一百二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