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论坛 · 苦丁随想】​《​​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王吾堂)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
王吾堂

“何止于米,相期于茶”,是冯友兰先生1983年7月送给中国逻辑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一副生日对联的上联,下联是“道超青牛,论高白马”。

冯友兰与金岳霖是同庚好友,时年正逢米寿之年,因而才有了“相期于”“茶寿”的祝愿和自勉。下联的意思是说金岳霖的学术造诣超过了古代的老子与公孙龙。“青牛”是借喻,喻指倒骑青牛入函谷的老子;“白马”则喻指高谈“白马非马”论的战国“名家”代表、“诡变学”祖师公孙龙。

何为“米寿”,何为“茶寿”?这里需要普及一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在传统文化中,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特定的称谓,比如不满周岁的孩子称“襁褓”,两三岁时称“孩提”;女孩十二岁称为“金钗之年”,十三岁称为“豆蔻年华”,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男孩十三到十五岁称为“舞勺之年”,十五到二十岁称为“舞象之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成人“冠礼”,表示已成年可婚嫁,因此用“弱冠之年”表示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

《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天命之年”,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

杜甫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子,因此把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古人把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庄子》有言:“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左传》中说:“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古人还喜欢根据汉字的字形来代表年龄,如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因为草书的“喜”字,很像从上到下“七十七”的连笔;把八十岁称为“伞”寿,因为“伞”的字形仿佛上下书写的八十;把九十岁称为“卒”寿,因为“卒”与“卆”在古代通用,“卆”字拆开就是九十。还把八十八岁称为“米寿”,缘于“米”字拆开是上一个“八”,下一个“八”,中间一个“十”,合在一起即“八十八”;把九十九岁称为“白寿”,“百”去一横则为白;把一百零八岁称之为“茶”寿,因为“茶”字的草字头像一个草书的“廿”字,中间的“人”字分开为八,底下的“木”字拆开,就是八十。上、中、下三部分相加,就是一百零八。

在我们明白了“米寿”和“茶寿”之后,再来探究“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的内涵,似乎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表达一种健康长寿的祝愿,一个“期”字更表达了冯友兰对金岳霖的一种期许和约定,共同向一百零八岁的“茶寿”奋斗。但仅此寄意吗?非也。

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茶性俭,苦而后甘,其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深合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价值追求,深得人们的喜爱。

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范仲俺曾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其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其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特色,契比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辩白,以譬喻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的精神境界。清代袁枚曾称赞武夷茶德是:“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释躁平矜,怡情悦性。”他在《随园食单》中说:“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四德,认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 人”,并提出通过饮茶方式,即茶道茶艺,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

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歌颂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身养德,促进人的心态平衡,解决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茶文化让人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紧张的工作,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通过茶文化的参与活动,获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满足。

茶文化不论是内涵价值还是象征意义,既契合道家的清净和清静,又契合了名家的辩证与辩说。所以,才有了开头所说的“道超青牛,论高白马”的下联。

道家鼻祖老子倒骑青牛来到函谷关,在关前著有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全书以道为“体”,以德为“用”,以“道”来代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规律,以“德”来表示顺应规律的“清静无为”“逍遥自在”的生命态度。老子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认为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够理性地指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因而非理性地选择了某个目标作为生命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于是,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而遭受挫折、痛苦和磨难,或者在痛苦中实现目标,或者在磨难中备受煎熬以至于死亡。这就是说,人类的痛苦就是因为所谓的生命理想或非理性的人生追求而导致的,唯有超脱凡俗的清静无为才能实现生命意义的有为。

老子的无为思想从何而来,一是来自于他的启蒙老师,二是来自于他对自然尤其是终南仙境的彻悟。

老子本姓李,字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拜商容老先生为师。商容精通殷商礼乐,博通天文地理。老子从商容那里获得了“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的客观唯物论思想,还获得了“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的主观生存哲学。

老子生活在东周末年,周室式微,诸侯争霸,作为东周王室藏书馆馆员身份的老子,无心官场名利,潜心研究古人留下的典籍,终于感悟大道。于是,他辞去了公职,决定一路西行远遁世外,相忘于江湖。

传说,老子西行来到函谷关前,关守尹喜远见有紫气东来,随之便是倒骑青牛而至的老子,尹喜即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山,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不禁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神也……。”于是,洋洋洒洒口授五千言,由尹喜执笔记录,便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道家经典《道德经》。之后,老子与伊喜结草阿福泉,于老牛坡放牛,在终南山牧马,倚不老松讲道,造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

至于“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变学”的祖师的公孙龙,在那个纷争战乱的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彼此之是非”,主张“名副其实”。在思维辩证和论说方面以其最有代表性的两篇哲学论文《白马论》和《坚白论》,阐述了“白马非马”和“坚白分离“的著名论点。他强调个别意义的“白马”不同于普遍意义的“马”,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他认为一块既坚又白的石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单纯的视觉与单纯的触觉对同一块坚白石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两块石头,即“坚石”和“白石”。

在我们明白了“米”“茶”文化,并明白了老子之“道”、名家之“辩”以后,我们再来思考“米、茶、道、论”的内涵,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的。

由“米寿”到“茶寿”当然是一种对长寿的期许和祝愿,但其实更多的内涵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期许和约定,也是对金岳霖人品境界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巴金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说着”。“吃米”,是人形而下求温饱,尚且活在物质层面;“吃茶”是饭饱之后追求形而上层面的精神享受。所以说,由“米”到“茶”是从物质到精神的境界升华。

而“道超青牛,论高白马”有什么深刻含意呢?这要联系金岳霖的哲学地位来说。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的《论道》一书是他的哲学本体论,他的《知识论》一书是他的哲学认识论。他的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所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结合金岳霖的哲学研究和逻辑学贡献,尤其是他的《论道》对哲学本位的认知,《知识论》所阐述的认知方法论,勘与道家和名家鼻祖相其并论。因此说,“道超青牛,论高白马”是冯友兰对金岳霖先生论“道”、论“哲学”,尤其是论逻辑学的学术地位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物质与精神?如何处理道德与方法?如何定位规则和自由?如何把控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如何对待金钱与信仰?这些问题促人深思,让人醒悟。深思“何止于米,相期于茶”的丰富内涵,深悟“道超青牛,论高白马”的生命境界,我们可能会走出了功名利禄的羁绊,走向“无己、无功、无名”的生命境界,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纯粹的人。

2020.12.22.


作者简介
王吾堂:笔名苦丁,籍贯陕西凤翔,学历大学本科,终身从事教育,曾在凤翔县横水中学、凤翔中学、西北农大附中任教,现任西安交大附中雁塔校区高中语文教师兼教研室主任。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名师,陕西首批“特支项目”名师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家,陕西省基础教育研发中心专家库成员,陕西省中小幼校园长培训评估专家;西安市首批名师,西安市规划课题评审和指导专家,西安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语文学科主任,西安市教育局督学;陕西师大教育硕士导师、文学院特聘教授,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曾应邀远赴云南、江西、北京、内蒙、黑龙江等省市区做校本研修、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经典阅读、高考复习等专题报告100余场,先后受教育部、人教社委派远赴湖北、宁夏、甘肃等省区进行新教材培训84课时。兼任《作文与考试》(吉林)特约编委(陕西惟一),《语文报·高考版》(山西)特约栏目主持人,《满分作文杂志》(西安)特约编辑;有三十余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学改革、语言文字应用及写作等教育教学论文150余篇,著有《王吾堂语文理念与实践》等专著和编著10部(册);指导学生发表习作80多篇、获奖30余篇

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谓“道超青牛,论高白马”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原来还有那么深刻的内涵!
楹联趣谈
米寿
哲学才子金岳霖,钟情一人,却孤苦一生
临终前被问:您有什么要说?金岳霖:无话可说,有也只对徽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