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唤醒河槽旧人事,小民风流可做史

         晋南有句老话:有福人生在州衙府县,没福人生在河槽两岸......

         河槽两岸在旧时候大都是平民,河槽人家自然就成了平民的代名词。毕星星先生最近出版的新书《河槽人家》其实就是叙说河槽两岸的故人旧事,就是在讲述那些看似普通的平民故事。书中的往昔人事,大都是发生在一个场,那就是河槽,一个以高头村为点面的河槽人家。他们都有一个时代的政治大背景,那就是现代社会史。而这些所谓的史似乎只有在平民的演绎场上才会显得格外生动,鲜活。因此,一位作家,如果怀着一颗纪实的心态,不管是写旧人,还是写旧事,其实就是在写史。

       世上的河很多,河槽人家更多,一辈又一辈,生了,死了,来了,走了,一般很少能留下什么,就像河里的水,只是流过而已,都去了哪了,时间久了,就没有人说的清楚。人和事也是,人没了,事凉了,多数活着的人,甚至都懒于回忆那些零零散散,枝枝碎碎,过了就过了,一切都像浮云,有的尚留有一丝气息,有的甚至已经死亡。时隔多年,那些过往你要是能用讲述的方式,把曾经的旧故事,旧人物唤醒,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千年文字会说话,那些濒临飘逝的人事档案尘封多年,突然在一个时间节点重见天日,又被有心人发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宿命的缘。它像一团团陈旧的毛线,只要找见头绪,就如同找见一种引子,尽管断断续续,但总是附着着许多密码与信息,继而通过调查与走访,线索越来越清晰,旧事旧人旧风物越来越有骨有肉,他们在作者的笔下有情节情景,有了文学的画面感,甚至有了人物喧闹,让人如临其中。

       不得不说《河槽人家》的投胎与转世注定是一个偶然的结果,那些关乎这本书的成因似乎一个都不能少。首因是河槽人家有的是故事,高头村虽然是众多河槽人家的一个点,而这个点,这个村,有那么几代当家人是敬事和认真的,他们能将过去的旧档案一手一手地交接,一手一手地守护,以至于多年的文字在岁月中蒙尘而不遗失,这在乡村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再因是河槽上这个叫高头村的点上出了一位作家,这位作家不但生于斯,长于斯,见证过以往的人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精神与使命感,他善于发掘,善于察觉,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是一位以文学为终身职业,以文字写真与纪实为所长的作家。

        多年来,这位河槽作家写了很多访问笔记与随笔,他强调写实,依靠叙事推动,讲究文学性,属于有非常个性的纪实散文,在国内也是提上名,挂上号的人物。如果把他的文字归类于绘画,他的作品应该属于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毕星星先生的文字除了真,更有朴素与清新。他的笔下没有更多的词汇,语言节奏舒缓,如同白描与速写,用这样文字去写故乡,写河槽人家,写高头村,分明是合乎乡民的口味。一般读者喜欢看,高头村的老乡更喜欢看。

        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像”,绘画首先得形体像,然后才是神态。演员演角色也是,作家写人写事更是。虽然像不是终极艺术追求,但对老百姓来讲,那是至关重要的。毕星星先生的《河槽人家》中的人与事,高头村人说像,这本书就基本大功告成。由于像,所以真,要想真,就得实,一旦真实了,肯定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有美的就有丑的,有朴实的就有狡诈的,他没有一味地写诗意炊烟,写田野牧歌,他更多地写炊烟与牧歌背后的东西。他写到乡村暴力,乡民隐痛,农夫之死,民间陋习等等。他从那些灰色的旧事中梳理出人性的真实面目,而那些都分明关乎着世道与伦理,与政治,与历史脱不了干系。

         因此,《河槽人家》不仅仅是叙说旧事,它是一份留给中国的社会记录,其具有的真诚与现实让人沉思。有些我们觉得荒诞的事情,但它确确实实的就那样存在过,存在着,为了生存而存在着。因为河槽人家的尊严常常是廉价的,而生存才是平民生命的主题。如今,作者通过讲述,唤醒那些曾经的河槽旧事,让每个人回过头来看也许这就是我们曾经历过,又不敢回忆,不能相信的历史。

       《河槽人家》的语言的地域特点是显明的,它有晋南话语的表述习惯,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与俗语,让情景更地域化,让氛围更本土化,如此的乡土文学,还原了乡土性格,袒露了乡土情感,涵盖了乡土精神。但是需要提出的是,毕星星先生的《河槽人家》着重了叙事与写人,而在一些部分,节奏就显得有点“匆忙”,比如涉及的一些晋南民俗细节,应该不吝文字,多给几笔去描写,去刻画。那虽然是“群众演员”,是“大场景戏”,但为全剧添彩。因为民俗是乡土文学的底色,也是交响叙事中大提琴演奏的那一部分。

       《河槽人家》在内容上分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说事的,第三部分是讲人的,最后一部分是讲旧风情的。其实,事儿离不开人,人儿离不开事,最终那些人和事都离不开河槽人家的那些旧风情。因此,书在编排上那样分类,也不是很准确,反而有点刻意的框,甚至多多少少都有点牵强。但是瑕不掩瑜,不影响文章的干练与精彩,也不影响整个河槽人家的文学气象。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分出“丸子”、“酥肉”与“豆腐”,一锅煮,一锅香,合乎晋南人爱吃烩菜的口味。如果把《河槽人家》这本书比作可口的晋南烩菜,读者一定会在大快朵颐之余想着第二锅与第三锅的情景,换句话,《河槽人家》应该是一个系列。

        毕星星先生年越七旬,但酒弥陈香,近年来的“星星体”随笔颇誉盛名,他开启了山西文坛的一抹新文风,是全国一些名刊的关注人物。他可谓少年早慧,文艺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十多岁出口成诗,通音律,知唱腔,曾经泡过家戏剧团,写过快板,演过角色。之后在军旅生涯中以文成名,在山西的文学圈子里与文字打了半辈子交道。《河槽人家》的出版,正是他近年宝刀不老的杰作。

       希望芸芸读者、方家同道,能捐弃身外之俗务,得暇一阅《河槽人家》,感怀历往旧事,仿佛曾经人物,从河槽人家中回味人生,思考人性,解读乡土,沉思历史。

(20201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秋觅馨》
乡土乡情丨老围山下的陈年旧事(一)
20674期乡土人事系列《二秃子》
【恒久瞬间】依旧
旧事视频:1948年外国人拍摄的北平人家
晋中与晋南民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