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讲记(14)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就是君子所行的中庸之道,是随时随地要保持在“中”的状态下,随时不离中道,随时严守中道,随时让自己处于“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精神状态中。
  
  刚才我们把“君子而时中”的“时”字,解释为随时、时常。如果从做念头功夫的角度来看的话,把这个“时”理解为当下一念、当下一瞬要更有力、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味道。注意,就在当下!大家当下就在这个课堂里,当下就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下,当下即空,当下即得大自在!大家体会到自己的“当下一念”了吗?当下找到这个“时中”的感觉没有?
  
  其实,不光在我们的精神中要体会这个“时中”,对待外界事物时,也要随时体会这个“时中”。比如我们突然遇到什么事,或者领导突然给我们派下一个任务,你只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下,让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空灵状态,对事情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空灵空灵,要把心里的杂念清空了,做事才会灵哦!所以,我们要认真培养这个“时中”的能力,做任何事情才能“发而皆中节”,才能“谓之和”,就像在麻将桌上把牌一推,和啦!
  
  禅宗里面常说的一句话,叫“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个就是“君子而时中”。物来怎么应?佛教爱用镜子来作比喻,我们的精神就像一面镜子,只有把喜怒哀乐这些闲杂情绪清空之后,让镜面变得干干净净,镜子照物的功能才能发挥到极致。此时,任何事物在你面前一出现,你都会把它照得清清楚楚、分毫毕现。你照得清楚,照得分毫不走样,你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最佳的应对,才能“发而皆中节”。同样的,一旦这个事情过去了,就如同镜子前面的物体被移开了,这时候,你这面镜子就重新回到空空净净的状态。这就叫做物去不留,就是要及时将处理事情以后所留下的情绪痕迹,通通擦干净,扫地出门,这就是“君子时中”的感觉。
  
  总之,我们做念头功夫的时候,不管有多少念头出来捣乱,你都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态,莫管念头纷纭,任它云起云落。禅宗和尚说“老僧只管看”,你只管看着它就行,你的觉性始终是提起来的,那就对了。
  
  那么,这样的状态有什么好处呢?好处非常多,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座的朋友中,恐怕心理姐姐在这方面的感受最深。在给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如果咨询师没有这种心理清空的能力,也就是“时中”的功夫,你要去给人做心理分析,不仅非常艰难,更是非常危险。一般来做心理咨询的,绝大多数是有各种精神病态的,抑郁症、狂燥症、性变态,等等。他来接受你一个小时的心理分析,实际上是把他的各种心理垃圾都倒给你了。他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病态情绪倒空了、清理干净了、发泄完了,然后很轻松,高高兴兴走了。但是,如果一个咨询师没有“时中”的功夫、没有及时清理心理垃圾的能力,那些心理垃圾就会转移、郁积到咨询师的心里,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家要知道,情绪的能量是极大的,尤其是一些偏执、病态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西方有很多电影也是反应这方面的内容,比如以前有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沉默的羔羊》,我看完后就觉得心理医生好可怕!其中最邪恶、最扭曲、能量最大的人就是那位心理医生。他那种邪恶、扭曲的心理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不断积累、不断移植过来,就是不能真正清空自己的结果。
  
  “君子而时中”的功夫非常重要,在儒、释、道的实际修行中,从根本上说,都是这句话的不同翻版。有人就会问,禅宗讲的顿悟,好像跟这个“时中”关系不大吧?但是临济宗的开山祖师临济大师,就在临终的时候给弟子们留了这样一个偈子: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这个偈子的最后一句“吹毛用了急须磨”,说的就是咱们《中庸》里头的“君子而时中”啊!第一句“沿流不止问如何”,我们做心性修养、做念头功夫,那些念头起起落落、连绵不断,就像江河之水一样不会停止。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有些人打坐希望自己达到无念的状态,但是,念头就是止不了。念头止不了怎么办?临济大师就告诉我们,没有关系啊,“真照无边说似他”,只要我们保持精神中的觉照能力、认知能力、专注能力,在面对起起落落、是是非非的念头时,始终把它“观照”到,就没有问题了。就像刚才我们讲的,一任他念头起落,“老僧只管看”。只要我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管看着它,不起喜怒哀乐的情绪,那就行了。临济大师说的这个“真照无边”的状态,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这个状态、这个东西,只能“说似他”,说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是相似的,不是绝对的。你说它是“中”也对,说它是“空”也对,说他是“虚灵不昧”也对,总之,说出来的都是名相,都是相似的,不是真的。只有我们真正在自己的心性上体认了这个,把这些名相都打破,要“离名离相”,才能够真正悟入。所以,临济祖师接着说“离名离相人不禀”,你没办法说清楚它是什么,你能说出来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名相,有了名相概念就有了对它的执著。最后,临济大师就说了这个东西的作用,就是“吹毛用了急须磨”。就好比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哪怕是用它割断了一根头发,只用了这么一下,用过之后马上就要磨它,要保持宝剑的绝对锋利。“急须磨”就是“时中”,就是一念发出之后,当下就要回到“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
  
  如果喜怒哀乐完全不发,或者完全没有了喜怒哀乐,那就是木头人、植物人了,也不行。所以还是要发,要发得恰倒好处,要做到“发而皆中节”。发了以后马上要收回来,不要让一念喜怒哀乐长期占据你的精神空间,以免形成阻碍和阴影。如果一个人把昨天的事情、前天的事情、上辈子的事情都梗在心里,老清理不掉,那就会郁积成结,心理问题就会产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祖述槐轩》⑨——《传》之一章 l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老子》论“致虚守静”
《中庸》:一个人能否驾驭生活,答案就藏在自己的念头中
儒家的三种境界你知道吗?定会让所有人茅塞顿开!
心里有所执着,我们就要依法对治。如何对治?
论参话头,观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