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南家风】第十一期:苏清泉——子承父业 致富思源报桑梓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句家训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家风影响一整个家族。能够把这些美好的、充满智慧的家庭理念传播开来,让更多人从前辈的经验中获得认知和成长,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当前,“家+文化”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泉州市纪委、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工商联、泉州市地税局、泉州晚报社特别策划了“泉南名家家风故事”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大泉州地区闽南名家家风传承的当代故事,讲述30位闽南名家的家风故事,让闽南优秀家风得以更好地传播。






名家档案
  苏清泉,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于福建永春,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党委书记、福建省泉州美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泉州美岭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多次被评为永春县“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当选福建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泉州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福建省第九届党代会代表,先后荣获泉州市劳动模范、泉州市十佳杰出青年企业家、泉州市优秀创业人才、福建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福建省劳动模范、泉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其父苏新添,曾是永春县一都(公社)美岭村农民,先后担任永春县一都镇美岭综合场场长、美岭村村委会主任、美岭集团董事长及中共第15、16届中央候补委员。

苏清泉 


苏清泉的父亲苏新添 


  永春西部边陲的莲花山麓,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在这里,坐落着一座中学,从校园内传出的琅琅书声,饱含着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这也是泉州市唯一的村办中学,由当地著名企业家苏新添创办。它既是脱贫致富的美岭人致富思源的梦想出发地,同时也是苏家回报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壮举。如今,儿子苏清泉已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他秉持苏家训诫,谨遵父亲当年的谆谆教诲,自觉承担起作为一个企业家乐善好施、兴村富民的社会责任。

  遵纪守法 勤劳致富


  说起苏新添,永春美岭村当地的村民,可谓无人不知。他曾是永春县一都(公社)美岭村农民,先后担任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综合场场长、村委会主任、美岭集团董事长及中共第15、16届中央候补委员。上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坐落于莲花山麓的美岭小山村的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村边小溪旁建成一座水电站,修筑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并依托当地丰富的水和森林资源,开始发展林业产业,迅速脱贫致富。如今,在这位美岭“领头雁”的带领下,美岭村早已是新建民宅红墙碧瓦,绿树掩映,胜似欧式别墅;学校高楼林立,绿树繁花,商店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昌盛的都市景象。


  “父亲最经常和我说的话就是,无论是经营企业也好,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好,都应该遵纪守法。绝对不能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现任福建省泉州美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岭村党委书记苏清泉告诉记者。而如今的美岭事业能够有今天的景象,与苏新添和苏清泉父子始终严格守着这一原则和底线,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紧密相关。“无论如何,每时每刻,都应该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长久而持续。”苏清泉说。


  勤劳致富,不仅是老祖宗流传已久的名言警句,同时也是苏家一直铭记于心的家训。1993年,苏清泉刚出任美岭水泥厂厂长。而当时的水泥厂才刚刚建成,企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面对这样的艰难局面,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知难而进。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突破困局,他索性吃睡都在工厂,与技术人员及时探讨、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有着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于勤劳致富家训的坚守,苏家呕心沥血经营的事业终于突破困局,得以飞黄腾达。自1993年以来,苏清泉开始“子承父业”,肩负起建设美岭村的重任。目前,美岭集团拥有资产30多亿元,旗下拥有10多家公司,员工超过5000人。美岭中学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但为美岭集团职工解决了子女上学难问题,也为周边乃至全县贫困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学机会。美岭村多次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美岭集团被评为泉州市“百家重点工业企业”、“永春县纳税大户”,成了永春县龙头企业的一面旗帜。


  乐善好施 不图回报


  知恩报德,饮水思源。家族事业取得成功后,苏新添没有忘记以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故土家园。苏清泉说,父亲经常告诫他,钱虽然很重要,但千万不要把钱看得太重。


  如果对待金钱的态度不正确了,反而可能使其成为祸害。在父亲看来,给下一代留下多少钱并没有什么用,反而有可能因此助长他们挥霍的习惯和虚荣之心。与其如此,不如将这些钱拿出来做慈善,回报社会,奉献家乡。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苏新添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之路:从支援贫困灾区,到支援困难学生,再到创建公益学校。有一个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美岭集团面向社会的捐款累计达到了两亿多元。感动于父亲对慈善事业的虔诚,一次,苏清泉甚至身体力行地亲自开着装满棉被的货车,奔赴灾区为当地受灾百姓送温暖……


  更难能可贵的是,苏家父子做慈善从来不图回报。多年来,受过他们资助的学生不胜其数,而他们所提供的资助完全是无偿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在这些受资助的学生中,甚至有不少人,他们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父亲很早就立下了这样一个规矩:做生意和做慈善是两码事。绝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苏清泉说。


  热衷慈善,但也绝非任性散财。苏家父子坚持要做好慈善,就务必要把钱捐给真正需要的人,否则反而会助长任性的懒惰和贪婪之心,起到反作用。因此,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关注当地的年长者和学生群体。在当地,年满60岁以上的长者,每月有800元补贴;70-80岁的长者,每月有1200元补贴;80岁以上的长者,每月有1500元,足以满足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开销。而对于困难学生,他们为其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并给予一定数额的日常生活补助。


  严慈相济 感同身受


  对于父亲,除了亲情之外,苏清泉更有一份尊崇之情。谈起父亲的家庭教育,苏清泉用严厉二字来形容。他犹记得,每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父亲总是非常严厉。但在批评的同时,他一定会先将道理讲清楚。


  “作为一名管理者,父亲经常告诉我,如果员工犯了错误,可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对他们进行责罚。因为每一名基层员工在完成繁重的工作的同时,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请务必要对他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苏清泉说。父亲这种严慈相济的管理理念,一直以来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


  如今,作为一名管理者,他深刻地践行着父亲的告诫,对于员工,坚持以讲道理为主。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员工不仅在工作中更有尊严了,同时也对企业多了一份感恩之心与归属感。“请一定记住,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吃饱饭了,也要记得让我们身边的人有稀饭吃。只有大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父亲的这句话,至今依旧会时常回响在苏清泉耳边。


  “父亲凭借强大的人格魅力将那么一大帮人团结起来,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但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不可复制的。”苏清泉说。相较于父亲这一辈美岭的创始者。如今,从巨人肩膀上出发的他,更善于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洞悉机遇与风险的得失。不过,从父亲身上,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改革的先驱者都必须拥有承担质疑与磨难的决心与勇气。而这,也是他从父辈那继承到的最大一笔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市首届
转起来!爱心涌动•美岭集团捐赠2800万元抗击疫情!
书法家杨凡:世上最美是家风
美篇说说
家风淬炼人生
第一次宣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