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ASD2023 | 从新手到专家,真的了解二甲双胍吗?这场专题会带你一览无余
userphoto

2023.10.10 辽宁

关注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最常用的药物,使用历史悠久——自中世纪以来其家族成员就被使用,超过65年前首次开展了糖尿病临床试验。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其在T2DM中的降糖疗效和心血管获益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揭示了二甲双胍的多效代谢作用。那么,你是否了解这一切?

在2023 EASD年会一场专题会上,英国阿斯顿大学Clifford J. Bailey教授、菲律宾大学医学院Nemencio Nicodemus教授和葡萄牙里斯本中心大学医院José Silva-Nunes教授围绕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优化应用及长期作用展开了学术分享与讨论。会上都有哪些干货?一起来看看吧!本文将聚焦降糖及相关获益,关于降糖外更多获益的探索发现详见下回分解。


专家风采一睹


为何二甲双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糖尿病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01

作用描述:有效预防和治疗T2DM

T2DM是一种代谢性心肾事件链,从糖尿病前期→早期T2DM→晚期T2DM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加重,血糖水平升高,代谢异常和心肾风险不断增加。

二甲双胍的控糖作用贯穿整个糖尿病事件链。在DPP研究[1]中,二甲双胍可减少糖尿病前期向T2DM进展;在新诊断T2DM的UKPDS研究[2]以及晚期T2DM的ADOPT研究[3]中,均观察到二甲双胍治疗显著降低HbA1c(图1)。此外,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餐后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等多种代谢指标[4]


图1. 二甲双胍的控糖作用贯穿整个糖尿病事件链

02

作用机制:作用于多个靶器官,实现降糖及心血管保护

二甲双胍可同时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肠道,降糖分子机制涉及胰岛素依赖和非依赖方式[5]。在肝脏,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减少肝糖输出;在肌肉,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增加外周葡萄糖摄取;在肠道,增加无氧糖酵解和葡萄糖转换,进而增加内脏葡萄糖转换。二甲双胍在肠道还降低胆汁重吸收和维生素B12吸收,增加GLP-1和PYY水平,改变肠道菌群(图2)。


图2.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

除了降糖以外,meta分析表明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6]。在UKPDS研究中,对伴有超重的T2DM患者随访15年,与常规治疗组或强化治疗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组的糖尿病相关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更低[7]。UKPDS 44年随访数据进一步揭示二甲双胍治疗的代谢记忆效应,其带来的心血管获益在长达44年随访期间持续存在[8]。究其机制,二甲双胍可作用于心脏、内皮、凝血系统、免疫细胞,如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和PAI-1活性、减少炎症标志物等,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9](图3)。


图3. 二甲双胍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

03

对指南的影响:无论治疗理念如何改变,二甲双胍仍是首选降糖药

近20年来,糖尿病治疗理念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在ADA/EASD、IDF、ACE及NICE指南上,经历了以降糖为中心→个体化管理→并发症驱动管理的变迁。但无论如何,二甲双胍仍然是控糖的主要手段,被指南推荐为首选降糖药。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与任何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图4)[10]无论单药还是联合其他降糖药,二甲双胍均能发挥重要治疗价值


图4. 二甲双胍可与任何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如何充分利用二甲双胍?——临床实践中的优化使用


2022 ADA/EASD T2DM高血糖管理共识[11](以下简称“ADA/EASD共识”)再次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T2DM综合管理策略,包括血糖控制、体重管理、心血管风险管理以及心肾保护。对此,二甲双胍表现如何呢?

01

血糖控制:二甲双胍在不同糖尿病患者中的控糖效果

在ADA/EASD共识中,二甲双胍仍是控制高血糖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降糖疗效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使用剂量越大,HbA1c下降越明显[12]2000 mg/d时HbA1c<7%的达标率最高[13]。Meta分析表明,在药物初治的低心血管风险T2DM患者中,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一样有效[10]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T2DM患者,二甲双胍剂量需根据eGFR水平个体化调整,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14]。eGFR≥45 ml/min/1.73m2时,二甲双胍可降低全因死亡率,且不增加酸中毒风险;但eGFR<30 ml/min/1.73m2时,酸中毒风险可能增加[15]。在2022 KIDIGO指南中,二甲双胍被推荐为eGFR≥30 ml/min/1.73m2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图5)[16]


图5. 2022 KIDIGO指南推荐二甲双胍用于eGFR≥30 ml/min/1.73m2的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一线治疗

02

体重管理

在DPPOS研究第1年实现减重≥5%的患者中,第6~15年时,二甲双胍组相较基线的平均减重幅度最大(6.2%),而强化生活方式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3.7%和2.8%[17]。与二甲双胍相关的体重变化有多种解释,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肠道菌群、肝脏、衰老等(图6)[18]


图6. 二甲双胍影响肥胖、食欲和体重减轻的机制

03

心血管保护

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年龄>60岁T2DM患者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19]。另一项体外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脂质过氧化氢水平和丙二醛浓度降低,反映其能减少LDL颗粒氧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0]

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发现,校正混杂因素后,与不坚持二甲双胍治疗(即加用其他降糖药后停用)相比,坚持二甲双胍治疗可使因卒中、心肌梗死、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心衰、血糖而住院风险均显著下降(表1)。这表明,T2DM患者坚持服用二甲双胍可能降低随后发生CVD风险,在联合治疗中提供额外心血管获益[21]

表1. 坚持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多种CVD风险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降糖药,符合ADA/EASD共识提倡的综合管理要求。



  结语  


二甲双胍历经百年创新积淀,展现出独特的老药魅力,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降糖及降糖外诸多益处,可与其他任何降糖药物联用,且成本效益良好。若无禁忌证和优先使用其他降糖药的强适应证,二甲双胍应作为初诊T2D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础用药,并贯穿糖尿病治疗全程。作为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坚持与时俱进,在未来T2DM血糖管理中将继续发挥其重要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 Knowler WC,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346(6): 393-403.

2.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9131): 837-853.

3. Kahn S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355(23): 2427-2443.

4. Jeppesen J, et al. Diabetes Care. 1994; 17(10): 1093-1099.

5. Adapted from Bailey CJ. Nat Rev Endocrinol. 2012; 8(8): 449-450.

6. Han Y, et al. Cardiovasc Diabetol. 2019; 18(1): 96.

7.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9131): 854-865.

8. Holman RR, et al. Presented at EASD2022.

9. Schernthaner G, et al. Metabolism. 2022; 130: 155160.

10. Tsapas A, et al. Ann Intern Med. 2020; 173(4): 278-286.

11. Davies MJ, et al. Diabetologia. 2022; 65(12): 1925-1966.

12. Sivitz WI, et al. Diabetes Care. 2020; 43(5): 940-947.

13. Fujioka K,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5; 7(1): 28-39.

14. Kuan IHS, et al. PLoS One. 2021; 16(2): e0246247.

15. Orloff J,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1; 23(9): 2035-2047.

16. KDIGO Diabetes Work Group. Kidney Int. 2022; 102(5S): S1-S127.

17. Apolzan JW,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9; 170(10): 682-690.

18. Yerevanian A, Soukas AA. Curr Obes Rep. 2019; 8(2): 156-164.

19. Solymár M, et al. PLoS One. 2018; 13(11): e0207947.

20. Rossmann C, et al. Pharmaceutics. 2023; 15(8): 2111.

21. Yu SF, et al. Ther Adv Chronic Dis. 2023; 14: 20406223231163115.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利拉鲁肽病例分享(夏文燕)
求变、求索:1小时血糖值可作为识别血糖异常、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新指标 | EASD 2023
引领糖尿病治疗新变革,VERIFY研究结果新鲜出炉!|EASD 2019
【2017EASD】利拉鲁肽最新研究进展荟萃
指南共识 l ADA/EASD2018:T2DM的血糖管理-介绍(01)**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