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斛现形记

石斛现形记

李仲元

 

近日诸暨突然冒出石斛——个里讲个石斛勿什个东西,而什个宁——这样一个人,不禁让我想起那个令人作呕的方舟子。

那是在2007年的时候,诸暨籍女科学家俞君英发现了用皮肤细胞改造成干细胞的实验方法,轰动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时候有一个人坐不住了,在网络上大肆攻击,实在让人看不过去,面对方舟子及其众多雇用水军,仲元便发了一文反击,题为《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酸味》,至今记得开头是这样的:“我闻到了一股浓重的酸味,差点要吐,方这人是学生物化学的,据说也是生物化学博士(不知道这博士是如何得来的),不去搞研究,却专门在网上发表反面阴暗的言论,哗众取宠,不务正业。一语中的,方舟子先是指挥水军围攻仲元,最后声嘶力竭,全然不顾自己的博士身份,亮起其典型的公鸭嗓子气急败坏地吼道:诸暨人在这里'骂街

仲元无意炫耀这段已经过去的事实,只是觉得很悲哀,方舟子阴魂不散,历史竟然惊人地相似,仿佛附身一般,石斛完全承袭了方舟子的衣钵。当然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会相信附身、着魔之说。欲知石斛究竟何方神圣,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石斛是文化人。

说实话,我不虚伪,也不是偷窥狂,我承认我细细阅读过《生猛海鲜应该缓行!》一文,该文如果除去挪揄、嘲讽、损人等不健康情绪,再忽视其卖弄文字的小伎俩,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行文流畅的标准社论体文章,如果这是一篇正能量满满的社论,按理完全可以放在日报的头版显著位置,可见石斛应该是个文化人。

二、石斛还是个搞文化的人。

看客或许会问我,你怎么知道他是搞文化的人呢?这也不难,一直以来本地日报,尤其是文化周刊都在积极鼓励作者挖掘并弘扬诸暨本土文化,所以文化周刊也一直备受文化人士的关注和爱戴,“生猛”一文着实有些生猛,一改周刊往日和谐或和善的面目,大有张牙舞爪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石斛完稿至文章刊出,间隔时间很短,极有可能不超过一天。

说到这里各位看客就明白了,一般作者、小老百姓谁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所以仲元断定石斛不是一般人,应该是个搞文化的人。只是苦了编辑们,无端地躺着中了枪,当然,我们是理解的。

中国的文字和语言确实很奥妙,一个“搞”字既可理解为组织、领导、推进,也可认为是搅乱、促退、拌混,仲元向来善良,很难把石斛往后一层意思去套。

三、石斛难道是“怨妇”?!

石斛在文中先扫了一大片,然后把枪口一直指向卿我组合,并念念不忘。单是“卿卿我我”便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四字实在用得巧、用得妙,文化人看到马上想到“结党营私”、“小团体”等词;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看了以为文化圈也有八卦新闻,两个写文章的大男人在搞同性恋。石斛用词用意之深,真不是一般人能悟透的。

所以仲元以为,石斛与卿我组合中的“卿”一定是认识的,或是队伙,或是朋友;石斛与卿卿组合中的“我”也一定是认识的,或是队伙,或是朋友;当然也可能石斛与“卿”、“我”同时认识的,相互都是朋友。本来是两两组合或三人小组,现在眼见“卿”、“我”亲密无间,完全无视石斛的存在,石斛也是肉身,哪能不妒从心中生,于是提起笔来宣泄一番,就有了这“生猛”好文。

仲元还从卿我组合中了解到,石斛一再向报馆声明:“千万替我保密,不要透露我的真实姓名。”再次证明石斛与卿我组合一定是熟识的,不但不能署真实姓名,也不能用常用的笔名了,而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新化名,自以为很得意,不料马上便被人看穿,“食柁豆腐”的“食腐”——石斛,以极尽损人之能事,其实恰恰是“怨妇”的一种常态而已。

更让石斛没想到的是,不必动用高科技的“人肉”手段,仲元看了文章后半小时就知道石斛其人,神乎仲元?非也,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四、石斛很关心古镇。

卿我组合其实并不单指“卿”、“我”两人,有时是两人,有时是四人组,有时是数十人组成的团队,近几年来尽心竭力挖掘、梳理、弘扬诸暨传统文化,这一点仲元和很多关心和关注本土文化的人们一样,都看在眼里,也喜在心里。

此前石斛一直没有发声,直到卿我组合们近期协助故乡打造文创小镇,此时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对推动古镇建设大有益处。这时石斛不失时机地发表起宏论来,不得不引发仲元猜度,石斛难道也是古镇人?照理不应该啊,家乡发展文化,本是件好事(这话石斛很喜欢说的,仲元借用下)。仲元不才,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通了,石斛也是关心家乡的,只是关心的角度不同而已。石斛一直关注的是关心古镇的卿我组合,家乡发展文化料想石斛也是高兴的,但这文化由卿我组合在无私地推动,石斛就不高兴了,宁可家乡文化落后。说到这里,伸元自己也绕昏了,打住。

五、石斛一直很抑郁

仲元很担心,也很坦言,石斛是否有心理上的疾患,如抑郁、嫉妒、叛逆之类的,后来查一查“病历”,果然不幸而言中,确有“病史”,且不说年少时的往事,就说说仲元了解的近几年的一些情况。

仲元有一朋友,暂且叫X君吧,在文学上小有些名气,觉得应该为家乡做一点事情,于是着手找材料,出了本宣传家乡的书。石斛也很容易得到了书,连夜用放大镜、显微镜察看,终于找出几处小错误,以此写了长长一篇批判文章。有一天文章转到了X君手里,仲元眼见X君读着读着,本来挺直的身体慢慢蜷缩,头也抬不起来了,觉得自己实在没文化,简直就是文盲一个,仲元看了很是心疼。

Z镇历史文化悠久,数百上千年来一直有个别称,石斛引经据典,最后断定,此别称与Z镇毫无关系,并称Z镇人真没文化,Z镇人于是成了另一个X君。

而这次生猛一文则更坚决在判定卿我组合是没文化的,仲元不敢多言了,怕也因此成了没文化的人。

不过终于知道石斛的抑郁症的病源了,石斛大概是忧国忧民过度,忧患没文化的人太多,终于积虑成疾了。

再理一理石斛文中的几个观点:

1)“黑马”是不能涉及文史圈的,文史圈已经贴上专属标签。(仲元点评:仲元不是小白脸,长得黑,当属“黑马”之列。)

2)文史圈内不出书、不出研究成果很正常,因为需要十年甚至上百年磨一剑。(仲元点评:文史圏也要冬眠的?)

3)一个搞文化的人看着周遭的人都没文化,还担心本土会成“文化之都”。(仲元点评:高处不胜寒,太寂寞了。)

4)博士朋友的水平很高。(仲元点评:我的朋友胡适之表示不服。)

5)没看过书,直接批评一二三……((仲元点评:神人啊)

一个搞文化的人打压文化人。仲元脑子里突然闪出12 个字,实在大吃了一惊,不对,是惊惧万分。

写到这里,石斛何许人也,料想诸君已有答案,仲元也不便公布,当然也提醒看客不要随便对号入座,这座不是那么轻松坐得下来的。

石斛仁兄为了逞一时嘴快,全然不顾后事如何,仲元真有些担心,当然仲元也管不着的,但看着呢!

(转自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游禹迹——绍兴64个禹迹点尽在掌中
施耐庵就是杨维桢?期待成“一说”
以书会友,一卷清欢——《越读十年》首发式
精华帖!最全中国文史常识
绍兴文旅资源普查喊您来评审!
中国文化报/听,楼塔的声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