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义与历史:“忠义千秋”的关公其实不知忠义为何物?

作者前言:鄙人这次在凤凰国学网上,跟各位一起品评的,是以《三国志》的真实历史记载为底本的“三国人物”,不是《三国演义》艺术化了的“三国人物”。但是一般读者心目中的“三国人物”,都是以《演义》为底本的。以下作者再跟各位一道,品评《演义》中的若干“三国人物”、事件和情节,同时说明《演义》中的“描述”,跟《志》中的“史载”有哪些不同和差别。

我不想把《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志》的虚构都找出来,这样做似乎既无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指出若干处《三国演义》对于《三国志》的“创造性使用”,还有《演义》的作者们,几处纯粹的文学虚构成份,以使很多只看《三国演义》的朋友们知道,文学跟史学的不同或者区别究竟在哪里。

同时,我也想借助对《三国演义》若干章节的“批点”和“总评”,来跟大家一道,重温这部伟大的传世作品,感受文学艺术对于人类心灵的洗涤和润化效用。只看《演义》,肯定不能做出正确的历史判断;光看《志》,一样不能深入到作为艺术的《三国演义》当中去,理会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魅力究竟在哪里。历史,不能用文学和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文学艺术,同样不能拿纯粹历史学的眼光去审视。不管看什么,都只用一种眼光,那就只能是个独眼龙!

大多读者对于三国人物的印象,主要都是来自于《演义》的描绘,虽然错了途辙,但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演义》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确实早已超过了作为正史的《志》。《演义》之深入人心和影响社会的程度,也早已不是《志》所能比拟的了。这是《演义》作者的不朽贡献。

倒挂在情义悬崖上的关羽形象——忠义千秋的关公,何以不知忠义为何物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精彩的事件描述,但这些在《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差不多都是“创造性”使用《三国志》等史料的结局,并不是严格依循历史的原型、原样。有的甚至纯粹就是虚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那些事情。先看关羽神将形象的塑造:

《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的“温酒斩华雄”一节,就纯粹是作者的虚构。

《志·孙破虏讨逆传》:孙坚被董卓数次击败之后,再鸠合旧兵,与董卓“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阳人,是个地名,在今天河南汝阳西。《关羽传》(全称《关张马黄赵传》)中,也根本没有关羽斩杀华雄一回事。华雄显然是被孙权的父亲孙坚的手下杀死的,跟关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演义》却故意张冠李戴,把这份不小的战斗业绩,挪移到关羽头上,并且大肆渲染,书写的精彩程度,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字写得,撩人心肺不说,让人对关云长无限仰慕,对作者文字的使用,生出无限赞叹。要真正看出这段文字的妙处,还要把此段后面的很多部分看完,否则就看不出这里隐含的庞大纷繁的信息,就感觉不到这段文字,有如赠送给小孩子的“旺旺大礼包”一样,“香、甜、酥、粹、全”了。只有看完《演义》大部,才会真正知道这段描写的妙处。

当然,如果你还只读到这里,也能感受它的震撼。这段描写的前提,就是华雄刚刚杀了孙坚的大将祖茂,斗志正旺,盛气凌人地率“铁骑”下关,把缴获来的孙坚的头巾,挑在长长的高竿上,用以羞辱和蔑视关东讨董的诸侯。

接下去“袁绍背后转出骁将俞涉”,还没走上三个回合,“骁将”就“被华雄斩了”,“众大惊!”谁能不惊呢?韩馥说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好!去吧,快去快回,杀了华雄,挫掉董卓的威风!“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多么威风,多么自信,多么让人抒发郁闷,多么给人长志气!可是“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可不得了了,骁将被斩,大将“又”被斩,眼见讨董联军无人可与华雄对阵,主帅袁绍只能自我解嘲了:“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颜良、文丑,谁都没在当下,说了也只是给大家画饼充饥而已。

“言未毕”甚妙,只用了三个字,就把场景的紧张交待得清清楚楚,文法紧凑。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先看这用词:“大呼出曰”。不是“曰”,不是“呼曰”,不是“大呼曰”,而是“大呼出曰”。端的刚壮、勇敢!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先闻其声之“大呼出曰”,再见其人之状貌:身长、髯长、眉眼、面色。若只是“大呼”而未“出”,大家就看不到这位“呼”者的样貌,此人既呼且出,众人方得一见:真正的豪杰状貌。好!

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若此身微,敢出这般大言!还敢“大呼出曰”,简直是狂悖无理之极!于是有忍不住的了。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二袁兄弟心说:“骁将”、“大将”都被华雄斩了,就凭你“自称小将”,其实连将都不是,马弓手一个,最多相当于副排长,而且还不是官封的,是刘备自己任命的,还说去斩华雄?纯心捣乱,想把我们的人都丢尽了不成?自己要是实在想死,回家抹脖子不就完了,上这儿来咋呼什么?这是你有资格咋呼的地方吗?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还是曹公了得,不愧是奸雄!奸雄知人的本领确实非同凡响!可是奸雄是怎么看出这个人了不得的呢?就因为他“既出大言”,所以就判断他“必有勇略”吗?世间“出大言”的咱们见多了,可真有本事的却很少见到。哟呵,看来奸雄是长了复眼的动物哇,哈哈!其实奸雄只不过是从他的样貌和气质中看出来的。云长一亮相,奸雄就看出了这是个非凡的人物!不是奸雄的人,眼力有限,是看不出这种效果来的,因为他们都是平常人,所以眼力也就都很平常了。看不出人的内质,就只能去看人的地位、身份、财产和家世了。那曹操为什么不告诉袁术自己判断的真实依据呢?他能听懂吗?!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列位看官,咱们且看这位联军的盟主,心里想的是什么?首先想到的是怕被人笑话,而不是怕失败!这就是四世三公的天生特点,太重视名分,却经常忽视人的本领。咱们先放下两袁兄弟的担忧和不满,再听奸雄接着说。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还是奸雄灵动,不拘一格,难怪后来下求贤令时,不在乎被推荐者是否曾经“盗嫂受金”。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好个奸雄!简捷明快,热一杯酒,“与关公饮了上马。”管这个小小的马弓手,直接就叫“公”了,奸雄果真有绝活儿!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好个关公!说得既轻快,走得也麻利。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这瘆人的鼓声是敲给在场的袁绍、袁术们,以表示大家对关羽的担心吗?怎么可能!区区一个马弓手,两军阵前,谁会把他的生死当回事?挨杀是很正常的,几乎没有疑问。只是众诸侯想着这华雄太厉害了,联军肯定完了,所以才失惊心跳!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鼓声是敲给我们听的,您听到了吗?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天哪!怎么会是这样呢?所有在场的人几乎都会这样想,包括刘备,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二弟云长竟然这样了得!还是关公讲信用,说好“某去便来”,果真刚去就回来了,真是遵守时间的模范。

如果我来拍电视剧,会在此时先使刘备落泪,拥抱关羽,然后再让奸雄高兴,接着再由张飞大叫。当然,小说要是我来写,或者电视剧要是我来拍,“三英战吕布”的场景,肯定不会再要了。既然已经“温酒斩华雄”,何必又“三英战吕布”?哥三个打不赢一个吕布,多此一举不说,抖了吕布的威风,还消损了关公在此前“温酒斩华雄”的英武气概。这种写法是很有问题的,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三英战吕布”,其实跟“温酒斩华雄”一样,都是出于《演义》作者的“创造性”虚构。

咱们回到当时的现场:刘备和袁绍、袁术们,甚至连关羽和曹操,恐怕都早已忘了那杯酒了。可是作者记着,而且记得清清楚楚:“其酒尚温”。因为这是作者放在那里的特殊标记。作者还提醒我们这些无论多少个世代以后的读者们:记着,千万记着!记不住这杯酒,就是没看懂这段故事,就是没看懂这段文字!这个故事不是写关羽的,就是写那杯酒的!那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酒,也不是什么茅台、五粮液所能比拟,那是一杯神酒,神得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完了,它却竟然还没有凉下去的神酒!那杯酒可不是世间的等闲之物所配喝的,官多大,钱多厚都没用。只有关公——这样的盖世英雄,才配喝那杯酒啊。

就在这则简短的故事里,颜良、文丑的头颅,也早被关公预支了;就在这则简短的故事里,关公永垂青史的将神地位定了;也就在这则简短的故事里,后来两袁和曹操之间的胜负,明眼人早就看清楚了。同时,就在我们进入完全欣赏这段故事的状态里的时候,我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也跟着陡然大增了!

这就是经典作品的伟力,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你若是有心人,你就能体会作者的用心,你就会慢慢懂得,什么叫做“文心”。世间一切事,关键在于有心。光长眼睛不长心,那是没用的。

其实有关关羽的事情,《演义》里很多都是“创造性”地生发出来的,比如斩文丑,《志》里没说这件事,文丑不一定是关羽斩杀的。还有《演义》第七十五回中的“关云长刮骨疗毒”,虽然实有其事,但是场景不完全相同,主治医师也不是神医华佗,只是个没留下名字的普通大夫。而且关羽当时也没跟马良下棋,只是在那里边吃烧烤,边喝酒而已。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痛苦,医曰:'矢簇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是《三国志》的说法。再看《三国演义》的创造性演绎:

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公,圣手能医说华佗。”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为了铸造关羽的英雄形象,甘费笔墨,巧设险局,同时又将神医华佗借来做帮衬,给关公看病。用意在于告诉大家:像关羽这样的大英雄,普通医生是不配来给他看病的。非待华佗,而且还是亲自前来!真可谓一箭双雕的好笔法。

在解说这段之前,我想提醒各位注意这里的一个用词:“佗请臂视之”。各位现在到医院看病,医生多半会很不耐烦地说:“把衣服挽起来,我看看你的胳膊怎么了。”这就算客气了。人家华佗对关公,那叫“请臂视之”!华佗,那可是神医,不是今天医院里只会用仪器检查病症——按照医疗器械拍摄图片下结论——看图说话者。莫说对关公本人,就是对关公的胳膊,人家华佗都得用“请”字,然后才能看视。

故事中不断用华佗提醒和场景描述,烘托现场紧张气氛:先说要立根柱子,用大环把胳膊栓系在上面,免得疼痛难忍,造成另外伤害,影响手术进程。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我一面喝酒,一面跟马良下棋,你只管刮骨疗毒就是了,咱们两不耽误。轻松得跟没事一样,这是何等勇敢的言论!

接下去又特意强调:“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竟至如此造势!仅“取尖刀在手”,就够吓死人的了,还不满足,还令小校,“捧一大盆”,在关公的胳膊下面准备“接血”。一般的病患,看到这种场景基本已经昏过去了。然后仍不停笔,华佗还要说话:“某便下手,君侯勿惊。”你见过这么吓唬人的吗?如果医生对你说:“坚持住,不要害怕,我要打针了。”再朝你屁股上点戳两下,我想就算你心里不紧张,你的臀部肌肉肯定已经痉挛了!

就这一个“某便下手”的“便”字,不知要经历多少日夜的煎熬,才能锤炼得出来。谁敢说知识分子不是劳动者?接着又大肆渲染手术情状:“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见此情形,再听到刮骨的“悉悉”声响,谁能不掩面失色?这还是在一旁“观看”的场外人,那位被刮骨的“亲历者”,又当如何感受?普通人落入此种境况,早已吓死好几个来回了。但是关公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看到这里我都想说,关公真乃神人也!不必劳烦神医华佗之口,申说“君侯真天神也”了。

值得注意的是事后那首诗,看似闲来信笔,实则同时彰显两位伟大人物:“神威罕及惟关公,圣手能医说华佗。”而华佗之被彰显,应该说,还是借了人家关君侯的光啊!

咱们真得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为我们这些庸懦的生活在世间的人们,创造了这样伟大而不朽的作品,塑造了这样勇冠三军而又刚毅果敢的天神般的英雄!真提气!

关于孙权想要与关羽联姻以求和好的事情,《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是这样描述的:孙权委托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前往荆州,跟关羽谈和亲的事情。

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

这回事情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里,只是一笔带过:“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三国演义》的作者们,却把这件事情描绘得栩栩如在目前,而且非把孙权派去的这位使节说成是诸葛瑾,好跟诸葛亮挂上关系,以使关羽更有话说:“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同时又使关羽说出一句名言:“虎女焉嫁犬子!”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又有:

“关公既没,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毛宗岗于此条之下点评说:

“此马不为吕布死而为关公死,死得其所矣。马亦能择主乎?”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而又感伤、感慨的写法!真是一匹好马!骑马者即是忠义神将,忠义神将所骑之马,也就断非只知吃草,但会行走于世间的蝼蚁般的寄食之畜了!神将之神马,岂能忍受东吴马忠——这等如鼠之将来骑乘自己呢?

我们谁都不愿意相信这是文学虚构,但是我们只在类似的文字中见到过这样的马匹,现实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实际例证了。我要是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保护刘备家小而不得已投降曹操,听说刘备消息之后,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舍生忘死追随刘备,还有“诛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等场景,多半都是虚构,你可能要对我大发肝火,可是我必须告诉大家,这些确实多半都是虚构。

《三国演义》对关公的塑造和渲染,着实有相当成功的一面,只看后世对于关羽如神一样的崇拜,就不必再加语言申说了。

不过鄙人还是想在这里说明两点,一是关羽从一名普通的武将,升格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将神”,是与刘备的蜀汉政权被确立为正统一事,直接相关的。没有刘备的蜀汉政权之被当成正统,关羽“将神”地位就没有来由,就不正大,就不会被推广和认同到如此的程度。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感谢宋代的大理学家们,尤其是胡安国、胡寅和朱熹。后世很多人批评、甚至咒骂宋代理学,说理学弱化了国人的心志,却不知就连关羽之作为“将神”之忠义、之果敢、之刚毅、之不屈,却是因为宋代的理学家们,将刘备牢牢地安置在正统的位置上所产生的直接连锁效应。

想要说明的第二点,就是《三国演义》对于关羽的塑造,在价值的逻辑上,存在严重自相悖谬的情形。

比如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一节,本出于《三国志》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擒获一事:“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刘备被曹操打得无地容身,暂时投靠了袁绍,张飞也被打得不知去向,只剩下关羽,被曹军围困在土山上。“曹公禽(即擒也)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是《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说法,而《武帝纪》中的说法是:曹操击刘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而有关张辽与关羽的关系,《张辽传》(全称《张乐于张徐传》)中,只说了当关羽将曹仁围困在樊城的时候,曹操派遣张辽率兵去攻打关羽,解救曹仁。张辽还没到达,徐晃已经把关羽击败了:“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先主传》也只做了如下说法:“五年(指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张飞跟关羽合在同一《传》中,并未言及此事。就是以上这样几处星点材料,被《演义》作者,演绎成那样一篇又一篇(包括后来的过关斩将、古城相会等)的感天动地的雄美文字。想象力和创造力确实非同寻常。咱们不必再在这里大量引用,只看其中张辽说服关羽投降,以免“三罪”,还有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条件。

张辽说关羽要是不投降,必死无疑,但这只是匹夫之勇,就这样稀里糊涂战死,却在身后留下三个罪过: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关羽被张辽说动了,于是提出曹操需答应他三个条件,然后才能投降: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

再看曹操的表现:

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操笑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此可从之。”辽又言:“二夫人欲请皇叔俸给,并上下人等不许到门。”操曰:“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辽又曰:“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操摇首曰:“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辽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张辽再往山上回报关公。……

(关公)遂引数十骑来见曹操。操自出辕门相接。关公下马入拜,操慌忙答礼。关公曰:“败兵之将,深荷不杀之恩。”操曰:“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关公曰:“文远代禀三事,蒙丞相应允,谅不食言。”操曰:“吾言既出,安敢失信。”关公曰:“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此时恐不及拜辞,伏乞见原。”操曰:“玄德若在,必从公去;但恐乱军中亡矣。公且宽心,尚容缉听。”关公拜谢。操设宴相待。

咱们在欣赏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还是应该留个心思想一想。首先张辽的“三罪”之三:“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张辽的所谓“共使君匡扶汉室”,是要关羽跟刘备一同怎样去“匡扶汉室”呢?如果关羽心中的“匡扶汉室”就是诛灭曹操,那他当下战死,不正是为了“匡扶汉室”吗?倘使如此,张辽就是劝关羽留得有用之身,将来诛灭曹操了,那他还配作曹操的将领吗?

还有关羽投降的条件之一:“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这是什么话语,是汉帝让他投降,还是曹操让他投降?如果关羽认定曹操是汉贼,事实上他也真是这样认为的,许田围猎时他想拔剑去杀曹操,不是已经表现得很明朗了吗?汉帝和曹操既然势不两立,那关羽接受张辽说服,又当做何解释?

就这么简单地说一句,说是自己只是投降汉帝,不是投降曹操,这不是糊弄无知的幼童嘛!而有关此一问题更加严重的错谬,就是既曰“匡扶汉室”,何以有“投降汉帝”之说?本来就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谁投降谁的问题?既然说是“投降汉帝”,那就是告诉大家,自己原来是汉帝的敌对者,至少是对立面。关羽既然饱读史书,“深明春秋大义”,敢问春秋大义即是如此吗?关羽的这种说法,刚好彻底地背离了春秋大义!这是什么写法?

所以我说《三国演义》塑造的关公,在“遵循”春秋大义的“价值逻辑”上,是存在重大问题的。仅就关公给曹操提出的自己投降的条件而言,文字的表达正好走到了自己所欲表达的反面去了。所以我说读书要用心,光长眼睛没长心,光任情绪不使用理性,是读不懂书的。对于没长心的人来说,眼睛越大,疏漏和错谬越多。

由于《三国演义》作者并不深明春秋大义,导致对关羽的塑造,在价值上产生严重偏曲,从而使关羽留在世间的形象,虽然是“义薄云天”,但其所持之义,却并没有真正指向民族大义和人间正义,而是转变成了单一而过甚的兄弟情义。中国后世的很多黑社会或者准黑社会的各种帮派群体,经常效法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歃血为盟时,都要说些:“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话语,把江湖哥们之间的情义,高高置于人类、民族、国家和人间正义之上。这是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所必须注意和留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某人在评价与自己相交往的人时,往往说某人“够朋友”、“讲义气”。但其所评价之目标,却并不在于被评价者是否有人类情怀,是否有民族气节,是否坚持社会公正,而仅仅就是指称其人对朋友“够意思”。为了对朋友“够意思”,有时还必须违背社会公正,背弃人类共同利益,无视各种规矩,一门心思只替朋友提供方便,甚至为了朋友而违法乱纪,也被说成是“像关公一样讲义气。”所有这些情况,都与《三国演义》作者的不明大义有关,加上世人因为常常身处国家昏聩、社会黑暗的状况之下,不敢指望国家保障自己的生身安全和幸福,于是乎便想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只要对朋友够意思,似乎就成了人间正义的化身了。

所有这些,都与关羽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于价值的根源处,并没有彻底摆正位置有直接、密切的重要关系。关羽在后世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后来似乎又有墨家的游侠精神等的渗入,这就使得世人对“义”的认识越加含混不清。尽管这种朋友之“义”,的确也是无情社会里的有情声音,但毕竟在根源上是不够正确的,所以效果上也就不能特别正大了。

至于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演义》作者竟然设立标题为“关云长义释曹操”,更是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把刘备当成正统和正义,当成独一无二的效忠对象,同时又认定曹操是汉贼,何以对关羽之放曹,依旧以“义”方之?如此,则关羽于“义”未明,也就更不待言了。其所谓“深明”的“春秋大义”,既没有指向“古今之通义”,又没有指向“一时之大义”,而仅仅以“一人之正义”为依托,指向江湖兄弟义气,从而拉低了读者的价值判断力,不过扰乱是非善恶的分别而已。对于关羽来说,在他所身处的时代里,“古今之通义”,是华夏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并无明显的具体征象可以依循。“一时之大义”,是扶持汉献帝,平息战乱,使黎民百姓免遭屠戮;明摆在那里,不用别人告知。“一人之正义”,单纯指向对他自己的君主刘备的忠贞不渝。就算是这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人之正义”,关羽依然含混不清。正因为“于义未明”,所以在言行上也就不免经常出些错谬了。这是《演义》作者故意如此写作,以表达关羽不忘旧情之可贵呢?还是关羽本人,根本就摆不正情与义的位置,这还真有些不好判断了。

当然,这个疏漏,既可能是《演义》作者们的思想水平不够,同时也有可能是《演义》作者们,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故意去谄媚流俗,好使作品拥有更多的读众而故意为之。同时,还有可能是为了首先完成对于诸葛亮光辉形象的塑造,而将曹操至于狼狈无及的境地,同时也将关羽撂在了情与义的中途半端。故意将关羽倒悬在情与义的悬崖之上,从而使作品更加惊奇好看。因为有关“华容道”一节,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在智慧上远非曹操所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天不到灭曹之时”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又能让诸葛亮顺势卖给关羽一个人情,以便让他犯个大错误,将来更好驾驭。虽然一石数鸟,但却将关羽置于不明大义的境地。

关羽、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精心打造的三个古今难及的典型人物,而在三者之间,诸葛亮又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为了彰显诸葛亮,将曹操至于奸恶、狼藉的境地,符合《小说》的整体思想目标,曹操在《演义》作者心目中,原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贼。为了塑造诸葛亮,让夏侯惇、让曹仁、让周瑜、让鲁肃、让庞统、让夏侯楙、让曹真、让孟达、让魏延、让司马懿等,受多少委屈也无妨,可是怎么忍心下此狠手,将自己想要塑造的正大忠义形象关羽,置于连最基本的小义都混沌不明的境地呢?

是为了塑造诸葛亮的需要,故意让关羽受点委屈,还是《演义》作者或者关羽,原本就不懂得何为大义?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说了。不过至少在《演义》中,号称忠义的关羽,在价值的根源深处,是不知何为大义的。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说法,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敢情关羽“熟读《春秋》”,读的是《左氏传》,而不是《谷梁传》和《公羊传》。如此,则君侯只知春秋时期的大事,而并不深明“春秋之大义”,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处理情与义的关系,大是一件难事。无义则人生猥琐、乏力;无情则人生冷酷,自私。说是要活得有情有义,偏偏情与义经常不能完全合一,往往还互相冲突。当此之际,如何处断?是义不容情,还是情不顾义?这是所有存在过和正在存在中的人们,在人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共同难题。不过这已不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标,只在说明《演义》作者书写的关羽,因情而废义,与《演义》作者想要塑造的关云长“忠义千秋”的目标自相违逆,从而造成了如上所分析的重大遗憾,这是很可惜的事情。虽然舍义而就情,有时显得比舍情而就义,更加可爱一些,比如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置整个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可爱得让人直欲拍手称快。但那毕竟不是正大的选择,因此也就并不可敬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可敬而不可爱,猪八戒虽然不可敬,但却很可爱,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不假思索地使用成语“重情重义”和“可敬可爱”的时候,经常会错误地把重情跟重义,当成同一回事;也经常会把可敬与可爱,不加分辨的混为一谈。

人生想要在处理情和义的问题上获得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圣人也不例外。所以直到今天,甚至将来也一样,有关孔子的“父子相隐”的说法,以及大舜处置自己父亲和弟弟的做法,永远都不会被人安静无争的完全接受下来,也永远不会被人急躁而不加分辨的彻底丢弃。当然,这已经是另外的话题。咱们姑且放下这个另外的话题,走回到咱们自己的话语里。

尽管存在上述根本处的严重缺陷,但由于《演义》作者们艺术化创造的倾心投入,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羽在后世人的心目中,获得了远远超过吴起、廉颇、李牧、马伏波,以及隋、唐、宋、元、明等时代里的武将,诸如程咬金、秦琼、薛仁贵、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的地位和影响。所有时代里的一切优秀率军武将,所有小说、戏剧中的一切军界英雄,谁都没有关羽在中国,甚至东亚文化圈内的地位更高,他被《三国演义》作者彻底塑造成了人世间的武将之神。若问武将谁最牛,三国蜀汉关君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羽是如何成神的,告诉一段你不了解的历史
浅谈《三国演义》,从演义原文中的细节来看关羽的忠义无双
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盘点三国:最为惊绝的十位顶级人物
三国演义——一部历史的悲剧
一场近千年的造神运动:关羽从人到神经历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