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旦网剧“保底分账”模式成规模,电视台将面临“塌方式”危机

(本文为“新剧观察”原创首发,如需转载开白名单,请后台留言联系)


腐败滋生、收视造假……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要为这诸多的乱象负一定责任。业界认为,付费会员模式将会拯救视频网站于水火。而建立在付费收看基础上的“保底分账”模式则会大幅推动网剧的繁荣发展,但这一模式不适用于电视剧。依靠传统购剧模式的电视台,将迎来“塌方式”危机。制播联合是电视剧购销模式创新的出路吗?


文 | 宝剑

近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卫视频道节目采购部原副主任江红的判决案例再次将电视剧购销环节中的腐败问题拖入舆论风暴的中心。仅此一案就有30家影视公司被牵涉,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影视公司的身影。


 

广电系统内部,电视剧购销已经与工程建设、广告投放一起,被业内视为“三大反腐重地”。安徽台、辽宁台、湖南台等相关的腐败案件也多与此有关。落后的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已经成为制播双方的“梦魇”。

 


易凯资本王冉认为,“保底分账”的网剧购销模式将会在年内成型。这种模式对于影视公司和视频网站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却不适用于电视剧。一旦该模式成型并大规模的推广开来,恐怕影视公司会纷纷转向网剧,而不愿意冒着各种风险为电视台生产剧了。这对于用电视剧支撑收视和创收半壁江山的电视台而言,意味着“塌方式”的危机。    


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问题重重


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中,电视台与影视公司之间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一次性支付版权费用。近年来,电视剧购销环节,腐败滋生、收视造假等弊端不断显现,这一模式似乎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介发展进程了。

 

当视频网站影响力还没有形成时,电视频道还是剧的唯一播出渠道。而且,电视剧产量明显供大于求,电视台作为买方,处于强势地位。影视公司想尽办法、各施所能卖剧。于是,逐渐形成了各种圈内的“潜规则”,权力有了寻租空间,腐败自然就会产生。

 


近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卫视频道节目采购部原副主任江红,在采购电视剧业务中,为东阳千乘影视有限公司、华夏视听环球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剧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30家影视公司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840余万元。

 

之前,安徽台原台长张苏洲、南京广电集团原影视剧部主任于勇、辽宁广播电视台原节目购销中心主任李宠等纷纷落马,都与电视剧采购中的贪腐行为有关。

 

鉴于此,广电系统内部普遍对电视剧购销环节重点进行了制度设计,采用多人、多部门、多环节负责的方式,加强了监管。并且,实行收视率与电视剧采购人员绩效挂钩的考核办法。但由此又催生了另一大弊端:收视率造假。

电视剧是买“预期”,一部电视剧播出前,最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也拿不准它究竟是爆品,还是毒药。于是,电视台通过“对赌”的方式与影视公司签订收视附加条款,转嫁风险

 

其实,收视对赌协议的初衷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希望推动影视公司生产出更具市场吸引力的作品,来获取更高的收视率。但却横生枝节,直接导致了收视率造假的大规模泛滥。

 

近期,浙江、安徽卫视拼播电视剧《美人私房菜》收视低迷遭腰斩,将收视率造假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频出重拳,誓与收视率作假现象斗争到底。可以认为,收视率造假产业链的形成,基本上彻底摧毁了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的变革创新之路。



另外,电视剧购销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买剧看明星”的现象出现。因此,也要为目前的明星天价片酬负上一定的责任。

 

除了上述弊端外,受制于电视剧广告的二次售卖方式,传统电视剧购销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制作方与电视台之间利益和风险基本上是割裂的。而网剧的“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模式则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网剧的“保底分账”模式可能引发电视台内容危机


近日,易凯资本王冉的《中国娱乐产业今天面临的最大机会全在这儿了,谁会成为下一个光线华谊?》一文在业界引发热议。文中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拉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只有一个,就是付费视频用户的高速增长。而在这一轮机会中,影视公司可通过“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的利益共享模式做网剧,从而成长为新一代的“光线、华谊”。

 


事实上,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多个视频网站都已经开始探索网剧、网大的分账模式,分账规则已经非常详细。以爱奇艺为例,网剧分账模式是:总分账金额=会员付费期分账金额+贴片广告分账期分账金额+植入广告分账金额。并对其中的会员有效播放次数、每集单价等有详细的规定。



的确,这种利益共享的网剧购销模式,将会推动网剧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回报主要取决于用户,如果作品好,就一定会获得好的收入,真正的让观众来决定作品的前途,也一定会推动影视公司用最合适的资源来打造一部合适的剧目。对于视频网站而言,这种做法将会降低购剧风险和成本,何乐不为呢?

 


但是,这种购销模式是以会员付费收看制度为基础的,而电视剧是以二次售卖的广告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并不适用这种方式。

 

当这一模式大规模应用之后,影视公司纷纷转产,着力为视频网站生产网剧,电视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电视台的危机也就不远了。


制播联合、定制化生产是电视台购剧模式创新的出路之一


2016年“秋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提出了“制播联合”的思路,希望以此来解决电视剧购销中存在的问题。制播联合既不同于原来的制播分离,也不同于制播合一。而是以以投代购,定制化生产等为基础的制播合作模式。

 

制播联合之后,播出方有播出平台,熟悉观众等优势,制作方可发挥人才、机制等长处,双方根据市场需求并按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风向收益、做到良性交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从制作方的角度来看,有了固定的播出平台,省去了在电视剧销售环节所需耗费的大量精力。而且,依照播出时间推算、安排生产节奏后,电视剧的制作更容易有条不紊地开展,而内容创作、广告植入的时效性也可以随之增强。

 

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制作公司在艺人经纪上成熟先进的运营模式、高品质艺人的持续培养以及在影视制作上对市场风向和项目质量的把控,都值得信赖的。电视台还可以通过版权上的独有让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通过定制抬高竞争门槛和竞争实力。结合频道特质进行“个性化”剧目生产,还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由此可见,制播双方联合起来,紧密合作,是有可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电视剧与影视公司共赢道路的。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业研究】影视类企业关注要点简析(上)
!!!!(弄了一半)网剧分账模式渐渐成熟,对电视台的威胁正在变大
《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网剧实力强劲,视频平台成最强推手
新旧力量“竞逐”分账剧
华策影视(300133)深度报告:行业供给端收缩 剧集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华谊兄弟还有几张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