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一生辜负女子无数,却以大爱修成一代高僧——渤海居士冯志亮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史中,他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诗词歌赋、书法篆刻、油画戏剧无一不通。他前半生绚丽至极,后半生成就大德,其实他的一生都在阐述什么是“爱”……

1918年的春天,一个貌美如花的日本女子来到中国,寻遍了杭州的诸多庙宇,终于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她要找的男子。她不知是喜是忧,紧紧抱住他,久久不愿松开,对面的男子,向她深施一礼,似有淡淡微笑。

二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顾无言的素餐,咫尺之间,似有天涯之远。良久,女子忍不住了,深情地望着对面的人,唤他:“先生……”他回道:“施主,回去吧。”

她满眼含泪:“先生,请告诉我,什么是爱?”他眺望窗外远方,回应道:“爱,就是慈悲。”

他没有抬眼看她,不曾与她对视,也许是怕她温情的双眸会溶化清修的佛心,而她却始终在看着他,只想留住最后不多的记忆。

临别,他把手表交给她作为纪念,便乘船告辞,他调转船头一桨一桨地向湖岸划去,一尺一尺地拉开距离,在她眼前渐行渐远。她突然失控伤心地喊道:“先生,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他顿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回应。

女子伤心欲绝,失声痛哭,船上的男子最终没有回头。

那年,女子28岁,男子39岁,女子美若天仙,男子世间罕有。

她叫春山淑子,曾是他的妻子,曾12年相濡以沫,然而却成了他留在尘缘里爱的绝笔,他并非无情,只是已然将爱真正诠释在凡尘,他的爱之大,无际无边……

他叫李叔同,然而从这一刻再无此名,只有一代大德弘一法师。

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津门巨富李筱楼家忽降祥瑞。五只喜鹊各衔松枝飞入宅中,将松枝散落在榻前,搭成了一个“仏”(fó)字。

一个时辰之后,家中王氏夫人便诞下一名男婴,笃信佛教的李府上下皆坚信此乃佛陀赐福。68岁的李筱楼年近古稀又得一子,更是喜不自胜,紧握着手中佛珠,长诵一声“佛祖保佑”。

李筱楼本是同治四年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创办了“桐达”等好几家大钱庄,挣得偌大一份家业,时称“桐达李家”。

而这个排名第三、哭声如钟的男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即后来的举世全才、学贯中西的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天赋异禀,1岁时言语清晰连贯,2岁时能够背诵大量诗句,3岁时宛如成人。

5岁时,父亲病逝,为使能往生极乐,家中请来百名高僧诵读《金刚经》为其超度。初见僧人,幼小的李叔同便莫名欢喜,眼中闪烁光芒,他以床单作袈裟,以孝棒为锡杖,口念佛号扮演和尚。僧人读一句,他也跟读一句,僧人全经读完时,这孩子居然把《金刚经》三十二品,8200字全部背诵了下来。

僧团领队道贤法师见状,跪在小李叔同面前疾呼:“阿弥陀佛,您一定是转世世尊(活佛)降临,望有生之年能听到您开坛讲法,引我等西行。”所有高僧也全部跪了下来,稽首膜拜,家人见此情景皆惊奇万分,丫鬟仆人也都呆呆发愣。

8岁的时候,李叔同就学会了《大悲咒》《往生咒》,又读通了《地藏经》《法华经》。说话时,常用佛经中的典故,同龄人根本听不懂,就连教他的老师,人称百里名士的云庄先生都难解其意。

15岁时,经史子集、书法金石全部通晓,且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之人间警句。小小年纪,似已看穿了世事,大彻大悟一般。

1895年,16岁的李叔同考入辅仁书院学习八股文。等考试时,同窗还在为作文试题一筹莫展,他却在一个字格内写两个字,还意犹未尽,并在试卷后面写了八个字“纸短文长,难以发挥”。

书院名师上官景海看过他的试卷后,意味深长的说:“纵到不惑之年,也难将世事透析的如此之深,真奇才也。”同窗们对他思如泉涌、文不加点也是异常羡慕,称其为“当世天才”。

1901年,当时有名伶杨翠喜到天津大剧院演出,这杨家女子,体貌姣好,文采出众,善写善画,诗词俱通,音律绝佳,天生亮嗓,被称为天籁之音。

这一年,李叔同初遇杨翠喜,一见倾心,如痴如醉。每晚都要去戏院为她捧场,杨翠喜在台上唱,他就往台上扔首饰、鹰洋、银票。戏散后又提着灯笼走很远的路送她回家。杨翠喜从未见过如此钟情的男子,且颜值之高,如画中的仙童。

花前月下,轩窗小巷,谈艺术、谈人生、谈理想、谈感情。

有一天,翠喜问叔同:“你这般待我,为什么从来不碰我的身体,我虽是优伶,但还是处子之身,你想……”话未说完,李叔同将她抱在怀中对她说:“你与众不同,所以不能以庸俗之礼待你,大爱不在'体’,而在'神’。”

杨翠喜知道对面这个男子绝非凡夫俗子,庆幸上天赐给她了这样一位男神,流着泪对他说:“一切都留给你,只待你想要的时候。”而李叔同把最纯洁的感情都给了她。

他们彼此都以为能厮守终身,然而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杨翠喜毕竟是一名戏子,人生不归自己抉择,她后来被奉天军阀段芝贵看中,段芝贵在玩弄够之后将她抛弃,据说后来嫁作了商人小妾,李叔同曾多次寻找,音讯皆无,他初感受到因“爱”留下的遗憾和悲伤。

李叔同辗转到了上海,进入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读书,与黄炎培、邵力子、许幻园等后来大名鼎鼎的教育名家为同学,当时他们的辅导员是蔡元培。

在上海,奉母亲之命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并结识了众多社会名流,创办了诸多学会,出版了十余种书籍,宣扬民权思想、提倡婚姻自由,影响非常之大。

一次,他的妻子俞氏对她说:“你提倡自由婚姻,但你我却是父母包办,你为什么还待我这样好?”李叔同笑着说:“提倡自由恋爱,并非是婚姻唯一途径,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俞氏很贤惠,深知自己的丈夫非同凡响。

李叔同文人雅士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颇负盛名,被赞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叔同文名大似斗”。真是男人钦佩,女人倾心。

当时有个名媛叫李苹香,初见李叔同之时,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抱着这个学子的胳膊不放,因从未见到过这么英俊潇洒且温文尔雅的男子。她忽的解开上衽盘扣对李叔同说:“我想永远做你的女人,现在就做。”

这李苹香以诗才驰名上海,且相貌极佳,身材高挑,肌肤雪白,一身古典旗袍,更彰显女性特征之美。若是一般男子见了这样情景,哪里能够承受得了,再说那时填房纳妾都很正当。而李叔同丝毫没有失礼行为,帮她系上扣子,摸着她的秀发说:“有心在,就够了。”

他二人,相恋相爱,互为知己。除了上课,李叔同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诗酒唱和,风花雪月,情深意长。

1904年,生母王氏病逝,24岁的李叔同为母亲办了一场新式葬礼,这场葬礼在天津引起了很大轰动。母亲的离世,让李叔同心力交瘁、悲痛欲绝,独自一人东渡日本,开始六年的留学生涯。

离开了妻子,离开了情人,不知当时他是何种想法,何种心境。俞氏在家中等他,他与李苹香互相以诗赠别。李苹香命运坎坷,性格却颇为洒脱,知晓与李叔同无结果,但终生把他当做自己“精神上的男人”。而李叔同也再次认知爱与痛相依相偎。

在日本他办诗社、演话剧、画油画、募善款,声名海外。

在此期间,他遇上了他红尘里最后的爱——淑子。一个樱花般洁静的女子,在涩涩绽放的年华里遇上了她命里的男人。

那一天,李叔同在东京美院公园里写生。正当他在画板上涂涂抹抹时,忽然瞥见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姑娘。李叔同浑身一震,在这个姑娘身上,他依稀看到了杨翠喜的影子,又有几分李苹香的神韵。只是,更加清丽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维纳斯一般。

李叔同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自我介绍之后,有些忐忑地询问对方能不能做他的绘画模特。姑娘上下打量了李叔同一番,眼前的小伙子身材颀长,气质优雅,身穿休闲西装,颇为庄重。姑娘对这位年轻人顿生好感,微笑着点点头,李叔同立即兴奋地支好画架,为姑娘画起像来。

画完画后,两个年轻人很自然地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李叔同得知姑娘名叫春山淑子,是上野卫校的学生,而淑子也惊讶地得知,这个说着一口流利日语的青年是名中国留学生。

从此以后,二人交往起来,淑子经常给李叔同当绘画模特,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而李叔同也对淑子产生了初恋一般浓烈的爱慕之情。李叔同没有隐瞒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但淑子并不在意,依然死心塌地地和他在一起。

然而,淑子的家人坚决反对淑子和李叔同交往,因为李叔同只是个留学生,家又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而当时有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正在追求淑子。

年方17岁的春山淑子是个外表柔弱而内心倔强的姑娘,为了和李叔同在一起,她甚至跟家里断绝了关系。不久,李叔同和春山淑子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淑子成了李叔同第二位妻子。

1911年,32岁的李叔同回国,春山淑子毅然决然地跟随丈夫来到中国。李叔同任教于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投身教育事业,并破天荒的开创了裸体写生课程,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一代大师。

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好友许幻园找到李叔同,悲切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罢,挥泪而别,李叔同独自在雪中站了很久,写下百年来无人超越的经典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时局动荡,社会变革,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断发生的历史事件导致李叔同家道中落。此时的他已经学贯中西,文学艺术无所不通,他开始研究宗教,学习佛经,寻求更高深的学问。

1918年,李叔同入杭州虎跑寺试验断食17日,正式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

他出家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和诸般猜测。他的学生丰子恺说:“对于我老师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我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因他一直追寻的是将世间的'爱’阐释清楚。”

然而,世人大多无法理解,最不能理解的除了他的妻子外,还有那些被他的诗文打动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粉丝,一时间失去寄托,可谓痛不欲生。

有一位名为白思晨的女读者,本是北京大学校花,面目清秀,文采极佳,追求者不计其数,然却死心塌地爱上了弘一法师,在他剃度之后,千里迢迢来到杭州,天天来寺里寻他,始终未能得见。最后,她撕破身上衣服,露出胴体,并用树枝划伤自己脸庞,表示义无反顾,且三日三夜水米不进,跪在寺外石板之上,双膝浸血,苦苦哀求,劝他还俗。弘一法师派人送给寺外女子一首诗词,其中有两句为:“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他不但不责备这女子打扰清修,反而用一种遗憾的语气对她说:非我不肯接受你,只怪我们相遇太晚,今生无缘,才会对你无情,若在未曾剃度之时定会随你去。这是慈悲,更是大爱。

白思晨读罢之后,大哭不已,内心起伏难定,却有所悟,百感交集,遂咬破手指,在石板上写了八字血书“心已许君,身不复寻”。写罢,叩首九次,亲吻石板,用泥土涂抹身体,遮挡裸露,掩面而归,走后再没有来找他。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以华严宗为镜,四分律宗为行,净土宗为果。为振兴佛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终成佛教一代宗师,享誉世界。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四字。10月13日晚8时安详西逝,享年63岁,在俗39年,僧腊24年。在世时,每次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动一下,以免有小虫深藏其中无辜受害,圆寂前更是交待弟子在遗骸装龛时,龛脚垫四碗清水,以免蚂蚁爬上尸体被连累烧死。大爱至深,难以尽言。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薄情寡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积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我是爱你的,因为爱即是慈悲。”这是在日本妻子寻到他时,而最终独自离去后,弘一法师为她写的信。

他爱过很多女人,也被很多女人同时深爱,最终,他自己活成了信仰,把爱禅解为慈悲,将爱升华到无限……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
弘一法师: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2)
他是近代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一字千金,来看看他出家前的书法
弘一法师(李叔同)罗汉图绘画(一)
国画微百科-近代旷世奇才高僧弘一法师罗汉长卷-高清大图
前半生俗家是大家文豪,后半生是佛门一代高僧—李叔同 弘一法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