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赵姓的前世今生

  赵

  赵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排在第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当今赵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

  得姓始祖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天子,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受封于赵城。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至公元前222年时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氏,并遥尊造父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赵,疾行、超腾之义。少吴时期的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在以玄鸟燕子为氏外M族图腾的族徽中,“肖”图形应是表示玄鸟燕子,并供奉于右边的神案上;左边是疾行的人形,以示崇拜之氏族的职能。

后来,赵也被引申为替帝王驾驭车马的人,所以古时赵、肖、御三字同义互通、赵氏族最早活动的地方称为赵地,进而形成城堡,后来有了赵的邑名,赵最终成为国家和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赵姓源出赢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氏族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一支,其后裔皋陶在尧舜时掌管刑法和司法,皋陶之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姓赢。

伯益的后裔造父在周穆王时为车御,即驾车大夫,因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就以封邑名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赵姓,造父是天下赵姓立姓始祖,已有30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赵姓随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宋朝是赵姓得以极大发展的重要和特殊的时期。

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中国的人目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300多年的大宋王朝。从此以后,赵姓遍布长江南北、岭南各地,成为全国主要的大姓。

唐朝以后北方赵姓中才出现融人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有北宋的西夏党项人、金国人、犹太人和清朝满洲八旗贵族改用赵姓南方赵姓中融入外族基因发生在明清时期,如苗、瑶、壮和云南的土著有赵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南北赵姓汉族。长江以北这类同化要早于南方。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周幽王时朝纲不振,周王昏庸,造父之七代孙叔带出奔晋国。晋献公封叔带的后裔赵夙于耿,即今山西河津东南,其子赵衰受封于原,即今河南济源西北。

这一时期赵氏家族在晋国地位显赫,人丁兴旺。天有不测风云,在晋景公时赵氏家族遭受了一场横祸,全族被灭,只有一人漏网,即赵武。到晋平公十二年,赵氏之冤才得以昭雪,赵武、赵鞅祖孙执掌晋国朝政大权,赵氏子孙又一次兴旺发达。当时赵氏的势力已达山西太原与河南鹤壁之间的地区,公元前408年赵籍自称诸侯赵国,和魏、韩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传11位国君,到公元前222年灭于秦国。此时,赵姓的活动区域已经扩大到陕西东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

秦汉时期是赵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灭赵并迁赵国王族于西戎,赵姓始人甘肃地区。

秦朝末期,赵佗割据两广和越南北部,自称南越王,定都番禺,即今广州。直到汉武帝灭南越国,已传五代九十三年。他的后代在两广和西南地区形成了赵姓的重要望族,赵佗成为岭南赵姓的始祖。西汉时期,赵姓已进人辽宁西部,经河南人安徽。

东汉时期,四川、江浙等地已有赵姓的足迹。赵姓进人福建和台湾地区分别在唐朝和明末。

  宋朝时期,赵姓大约有4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为宋朝第四大姓。赵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14%。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四省,大约占赵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陕西四省,集中了赵姓总人口的27%。全国形成了以冀豫鲁、陕川、湘赣浙为中心的三大赵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赵姓大约有1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7%,仅排第十二位。朱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赵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

600年中赵姓人口总减少了64%,这与元朝灭宋,赵氏皇族遭屠杀,赵氏宗族为避祸而纷纷改姓有关联。明朝时期,山东为赵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16.6%。山东、浙江、江苏、山西四省大约集中了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陕西三省,占赵姓总人口的19%两广与福建的赵姓人数稀少。

宋元明600余年,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鲁、晋陕两大块赵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赵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赵姓人口约有2670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赵姓人口由160万激增到约2670万,增长了近17倍,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和平年代一部分改了其他姓的赵姓恢复原姓有关。赵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32.1%;其次分布于四川,辽宁、江苏、山川赵33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吉林、甘肃十省,占赵姓总人口的43%河南为赵姓第一大省,占大约12.1%的赵姓人口。全国形成了黄河流域、东北两块高比率赵姓分布区域。在600年间,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多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西南和东北成为重要的移民方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

堂号除用郡望同名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半部堂”典出北宋宰相赵普,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又演绎“杯酒释兵权”,削减地方武装,集权中央,巩固了北宋的政权。

宋太祖十分赞赏他的能力和智慧,问“你何以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赵普答:“我没什么本事,只不过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过世后,家人在他的书箱中仅发现了赵普平时常读的一部《论语》,没有其他书籍。

  2、赵姓楹联

  旧联冬夏;雪梦罗浮。

  风高琴鹤:图绘麒麟。

  箕骑天上;丝绣平原,

  冀州世泽;天水家声。

  发掉唱持楫请命;推针绝锈帛成图。

  3、赵氏家训

  赵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赵姓历代名人902名,占总名人数的1.9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位。

赵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82%,排在第七位;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51%,排在第十五位;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赵姓从得姓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赵衰辅佐晋文公定霸业,到战国时赵国成为七雄之一、赵氏子孙一直多有建树。到了宋朝,赵氏达到权力顶峰。

历代最负盛名的人物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平原君赵胜;西汉名将赵充国,司法官赵禹,南越王赵佗;东汉经学家赵岐;三国名将赵云;唐朝经学家赵匡;宋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名相赵普,名臣赵抃,画家赵昌,赵令穰,金石学家赵明诚;元朝书画家兼篆刻家赵孟頫,科学家赵友饮;明朝文学家赵南星,医学家赵献可等。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发源地)——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藏山)——河北省邯郸市(赵国遗迹)——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

  (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姓发源地——造父的封地

  洪洞县是由原洪洞和赵城两地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

  赵城就是西周时周缪王赐给造父的封地,后来成为赵简子的食邑。赵城历史悠久,西周时赵国的国都就在赵城,今天的赵城镇镇政府的所在地就是千年前赵国人生活过的地方,但现在已找不到赵国的任何遗迹了。而洪洞县则以明代移民的集合地和苏三监狱两个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交通:运城、太原、临汾等同蒲线上的火车站均有发往赵城的火车,北京也有途经赵城的火车。临汾、太原、运城有到赵城的长途客运车。顺道游: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广胜寺、苏三监狱、壶口瀑布。

  (二)山西省阳采市盂县藏山——赵氏孤儿藏身地

  藏山位于阳泉市盂县北,因赵氏孤儿曾藏居此处而得名。当年赵武若不是被程婴拼死救出,逃到此地减身,赵氏一脉可能就此断绝。那么战国七雄就会少一个赵国。原本偏僻的藏山因此有了特殊的历史意义。赵氏后人在此立庙祭祀、探索祖先遗迹,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藏山文子祠建筑群均倚山傍壁而筑,气势雄伟。始建时间已无法考证,现存有金代遗迹。建筑多为明、清时修葺和增建的。藏山另有“十景”,风光各异。当地政府义新建“春秋战国城”,颇具古风。

  (三)河北省邯郸市赵国遗迹

  位于邯郸市区西南4公里的赵王城,仅王城遗址就达505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在最大的战国王宫遗址。现存的赵王宫是一个17米高的夯土台,俗称“龙台”。虽然赵王城被秦攻破时就被毁坏殆尽,又经过2000年的风化、沉降,但今天的遗址仍是城墙蜿蜒、气势恢弘。

  (四)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赵氏皇族陵墓

  巩义市的宋朝赵氏皇陵绵亘起伏15公里。虽然地面建筑早已被金兵所毁,但这一座座高大的冢丘和规模宏大的石刻残骸,足以让我们想像当年的宏伟壮观。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名为永昌,可赵氏王朝未能如他所愿永昌不绝。可怜他的两个裔孙,徽、钦二帝,终成亡国之君,无法在祖坟入土为安,死后仍流落他乡。北宋皇陵残存石刻群是我国惟一的宋代石刻群遗迹。

  顺道游:被誉为“中原明珠”的巩义市,历史人文景观众多,境内黄河、洛水交汇处是“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的发源地,黄帝修坛沉壁、尧舜禹举行禅让大典、夏代太康迁都、商汤桑林祷雨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还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

  游线二: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赵家堡)

  赵家堡位于漳浦县湖西乡,此地赵氏的开基始祖是赵匡胤之弟的后裔、闽冲郡王赵若和。现存的赵家堡是赵氏子孙在明朝时按宋代建筑扩建的。赵家堡规模宏大,内城仿北宋汴京都城的式样修建,其中完壁楼挂有宋朝18位皇帝的肖像,现已辟为宋史陈列馆。外城有五座豪华府第,辅以广场、花池、石刻、“辑卿小院”、武庙等建筑,颇有雅趣。

  游线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古渔村)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赵姓古村,现仍有赵氏后裔600多人。据说村里还保仔着赵氏的族谱,虽然现在的村里已经没有太多的宗族气氛,但保存尚好的明代古建筑和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仍令人神往。现在赵氏宗祠已改为现代味十足的展览馆。从村中90多岁的赵姓老人口中,也许可以追溯此支赵氏的渊源。这里的古建筑也还原汁原味。孙中山、克林顿等都曾到此访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百家姓专家冯志亮先生解析“赵姓”的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百家姓,姓氏头像,第一期,赵,(持续更新)
休门那些事(二)休门赵氏来自何处?
公安部发布2018全国姓名报告,来看看有多少人和你重名?
“赵”姓氏起源,“秦国”和“赵国”其实是一家人
百家姓赵,赵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