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从四大茶园到五大“天仙”
早年间,天津卫没有剧场,想听戏都去茶园,当年的“金声”“庆芳”“协盛”“袭胜轩”四大茶园名满津城。

《津门百咏》中有诗云:
茶园七处赛京城,
纨绔逢场各有情。
若问儿家住何处,
家家门外有堂名。

  茶园的兴盛曾被老天津卫们津津乐道。

  四大茶园始建于清代中叶,那时的天津卫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激增,大小茶园便应运而生。金声茶园的地点在北门里大街元升胡同,协盛茶园在侯家后北口路西,袭胜轩茶园在北大关金华桥南,庆芳茶园在东马路袜子胡同。可见,那时候天津卫的商业及娱乐的中心都在老城的北面。

  茶园的戏台都是三面凸式,没有幕帘,也没后台,演员在两侧候场,观众可以和台上的演员打招呼,也能够同候场的演员坐在一条板凳上闲聊。大多数顾客以喝茶为主,条凳方桌,侧脸后背,会客的、谈生意的、哄孩子的……乱乱哄哄,嘈嘈杂杂,热热闹闹,观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听戏曲,看“玩意儿”的。

  茶园的兴盛起于光绪初年,其兴盛得益于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名伶”的大量出现。当年“怯大鼓”名家胡十、宋五、霍明亮来津,他们在茶园演出,大受欢迎。鼓王刘宝全,起初就是给霍明亮伴奏,后来他对“怯大鼓”进行改革,并重新命名为“京韵大鼓”。刘宝全后来也成为一代鼓王。

  能上茶园尤其是四大茶园演出的绝非等闲之辈。当时久占茶园的有皮黄(京剧):黄月山、余三胜、刘赶三,还有“小四喜班”的李吉瑞、尚和玉、薛凤池等;梆子:田际云、侯俊山;莲花落(评戏):庆顺班、义合班;相声:王二福;戏法:朱连奎,等等。

  一些戏迷有钱有闲,往往是每天饭后即来,泡上一壶热茶,一边喝茶一边欣赏,一坐就是一天。茶园茶园,顾名思义,茶园就是喝茶的地方,“玩意儿”只不过是经营者为吸引茶客的权宜之计,属副产品。可后来的境况不同了,光顾茶园的多为“玩意儿”而来,观众对茶园的环境不认可、不满意,甚至无法忍受,于是,专门的“戏园”就应运而生了。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东天仙舞台建成,地点在河北区大马路121号(今河北区建国道)。因为在海河西岸的荣吉街有个有名的“天仙茶园”,因此,此“天仙”只得冠之以方位以示区别。

  7区大马路121号(今河北区建国道)。因为在海河西岸的荣吉街有个有名的“天仙茶园”,因此,此“天仙”只得冠之以方位以示区别。

  戏园坐南朝北,初建时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310平方米。楼上为两级包厢,一级25个、二级30个,每个包厢可容8至10人,楼下散座均为条凳,并实行男女分座,整个戏园可容纳一千余名观众,这在当时的天津卫是绝无仅有的。

  1902年,意、奥租界设立,租界当局在“东天仙”门前修了金汤大马路(建国道)。“东天仙”地处奥租界,又与意租界的大安乐宫、回力球场相隔不远,交通便利,灯火通明。“东天仙”在天津卫更加出类拔萃,所以,当年红极一时的名角们竞相来此演出,像程砚秋的老师荣蝶仙,通天教主王瑶卿的二弟王凤卿,高派宗主高庆奎,活武松盖叫天,等等。

  民国初年,初出茅庐的梅兰芳应许少卿之邀,在上海 天蟾舞台演出,结果一炮走红。回来后,梅兰芳马上到天津,在“东天仙”演出《樊江关》《御碑亭》,这是天津观众第一次目睹大师的风采,盛况空前。转年9月,梅兰芳再次来到“东天仙”,演出新编现代时装戏《一缕麻》。新戏轰动津门,天津报界给予很高的评价。可见,“东天仙”在当年的影响。

  “东天仙”还多次举行公益义演。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省遭遇严重旱灾,河北梆子坤伶金月梅,主动为灾区义演募捐,那天演的是新编剧目《刘元普双生贵子》,剧中的裴小姐有一场募捐葬父的情节,金月梅演得情真意切,撕心裂肺。触景生情,观众纷纷向台上抛掷铜钱银元……演出结束后,金月梅又自掏腰包40元,加上观众的捐款,一并捐助灾民。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金月梅同女儿金少梅再次在“东天仙”举办募捐义演,而且个人捐款200大洋。在她们的感召下,艺人们慷慨献艺,仅1925年6月间,“东天仙”就举办了3场义演,为此,上海工人专门在《申报》刊登感谢信,感谢天津戏曲艺人的慷慨义举!

  到了清朝末年,四大茶园都进行了改建。先是金声茶园,改建后重新开业的“金声”更名为“中天仙戏园”,改建后的“袭胜轩”更名为“西天仙戏园”,庆芳茶园更名为“上天仙戏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仙茶园扩建,并重新命名为“下天仙戏院”,地点在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552号,即后来的人民剧场)。自此,五大“天仙”全部“出世”。

  1931年,“东天仙”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庆幸的是,当年重建的戏园至今尚在,看那门前的两根水泥立柱,还有前厅墙壁、天花板上的浮雕,剧场内的廊柱……无不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东天仙戏园曾几次易主,多次改名。1931年重建后改名为“东方大戏院”,1936年又改名为“天宝戏院”,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民主剧场”……

  天津卫的五大“天仙”,时至今日,只有“东天仙”硕果仅存,其余,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东天仙”算是天津最早的“天仙”,它历经3个世纪,至今还能够巍然屹立,怎不让人唏嘘感慨!感慨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诚信为本的东天仙
清末民初,天津戏园“五大天仙” 争奇斗艳
【史学研究】慈善表演/表演慈善:清末民初上海剧场义演与主流性实践(上)
河北区天宝戏院
小楼春秋(16)东天仙戏园旧址
【名人传记】周信芳传(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