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息肉的专病专药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

临床大多数都为增生性息肉,好发在胃体、胃窦部,一般直径小于2cm。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

中医上虽然没有“胃息肉”的记载,但“息肉”一词,最早见于《内经》:“肠蕈如何?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相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说文解字》云:“息,寄肉也。”出“息”有“多出、盈余”之义,因此,现代医学所说的息肉也可以归入古义之息肉的范畴。

可以看出息肉在体内形成的原因,胃息肉多由外邪侵袭、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和脾胃虚弱引起,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病变部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病理因素多为气滞、湿盛、血瘀、痰凝,且多相兼为病,气滞湿阻,痰瘀互结为本病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日久终结为胃息肉。

专病专药: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有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惊痫抽搐、风中经络、目赤、咽痛、风疹瘙痒,亦可治痰核、瘰疬。

《本草纲目》记载:“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可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外用有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之效。

《神农本草经》云:“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本草》云:“主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间热。又方治一切恶
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

《本草纲目》云:“其蚀恶疮胬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

《刘娟子鬼遗方》云:“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

《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本草经解》记载:“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外科大成》“平胬丹”中也以乌梅为主药消食胬肉。

僵蚕乌梅一散一收,二者共奏化痰散结、蚀疮平胬之功。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体征,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加减变通,在方中加入此药对,对治疗胃息肉有着较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息肉,鼻息肉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声带息肉,一个方子全搞定
一个只有四味药的中药方,能消除一切息肉,值得你点一万个赞
息肉
胃息肉不过是痰瘀互结!僵蚕加乌梅一散一收,化痰散结,轻松消除
消散一切息肉与囊肿,这个4味药的中医方子,值得你点一万个赞!
〖名医秘方〗胃肠道息肉百治百愈济生乌梅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