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26篇文章

        东汉时期徐岳《数术记遗》记载,至少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就发明了算盘,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上就画有一架算盘。

 中国与西方同样有着对计算的需求,也一直跟随着西方的计算机器的概念和设备的引进,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自己的计算机事业。

中国人的“计算”理念,远远超过了数字本身。上海、广州、西安、苏州等城市和福建省金门县、太原市清徐县等县份的城隍庙里,都有一面巨大的算盘代匾高悬,“理阴察阳”,体现公正。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福建晋江永宁城隍庙,高悬算盘寓意“理阴察阳,扬善罚恶”。

北京汽车博物馆的记里鼓车

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是最早的计算机械,“记里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汉代的张衡制作“记里鼓车”,车分上下两层,车行十里,下层木人击鼓1 次,鼓响10 次,上层的钟响1 声。

1662 年,康熙六岁继位,西方传教士将欧洲的机械计算理念带入中国,不久就在皇宫制出“纸筹式手摇计算机”,使用嵌入木盒内的十对铜轴,旋转钥匙带动齿轮让滚轴转动,从滚轴上的纸筹数字得到结果,实物现存北京故宫。

      1896 年春天,31 岁的谭嗣同离开湖南,一路看到火车、轮船、电线、炮台、机器,在北京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那里,看到了带打印功能的计算器和X 光照片。

故宫宣布,藏品中有十台铜制机械式计算机。

“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第五卷第七期(1918年)刊载的“算机”一文,这是一款机械结构的计算机,按照现时定义应称之为“计算器”。可在那年头,就是十分神奇的物件儿了。《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在华南圭先生主持之下,传播当时世界新兴科技、教育和社会进步思想与技术,影响甚大。许多文章都是华南圭先生亲自翻译、撰写,给国人打开一扇窗户,看到世界的面貌和日新月异的进步。

1918年的《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上的算机介绍文章

1888 年,美国人赫尔曼·霍列瑞斯(H.Hollerith)制成处理穿孔卡片的“演算机”,1890 年用于美国人口调查,随后奥地利、加拿大、挪威、俄国也用于人口调查。“一战”之后,制表机大受保险业、铁路和政府的欢迎。1919 年,霍列瑞斯的造表机械公司销售额高达1300 万美元,1924 年2 月,总经理托马斯·沃森(HomasJ. Watson)决定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

20 世纪上半叶,IBM 公司、霍内威尔(Honeywell)公司、法国布尔(Bull) 公司、苏联利雅得(РЯД)公司等陆续生产电磁式数据处理设备,美国雷敏顿(Remington Rand)公司、捷克阿立脱玛(Aritma)公司等生产机械式设备。

上世纪40 年代,美商保险公司在上海使用了继电器构成的数字分析计算机,包括制表机、卡片穿孔机、分类机、复制机,称为电磁式计算机,机械计算的概念和现实就此进入中国。

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收藏的白求恩1937 年的医用计算器

1945 年7 月,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Bush)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As WeMay Think”一文,对战后科技发展做了大胆的、科学的预测和憧憬。他指出,现今的研究方法已经陈旧,学者的著作和阅读的时间花费惊人,当不适应。有了光电管和摄像镜头、照相与录音、立体声、传真,“人类全部文字可缩为一车所载。”

1946 年3 月,电子计算机进展的著述和布什的文章在中国翻译出版。《电影与播音》也加入传播,这是中国电影界奇人孙明经的杰作,10 年之前,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光电管及其应用》,讲述了光电管在电视、电影中的用途与发展,获中山文化馆物理论文甲等奖。1940 年,孙明经到美国进行万里行程的科考摄影,1941 年回国身兼三职,在成都任教育部和金陵大学理学院合办的教育电影部主任、专修科主任,创办并兼任《电影与播音》月刊主编。1945 年12 月,“布修(布什)计算机的未来应用”作为电影与播音专修科孙明经主讲的“电影工程”课程开设,1946 年3月,在该月刊上正式登载课程教材。

1952 年,孙明经和夫人吕锦瑷北上,供职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他们的众多学生之中,后来也有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积极参与者。

.孙明经(右)工作照和1945年《电影与播音》上的计算机图画

少量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接触到电子计算机,杨振宁就是最早使用过的一位,王安在磁存储方面有重要贡献。1945 年,王安与交通大学的同学莫根生等同赴美国留学,1948 年7 月1 日,他被哈佛计算机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加了Mark Ⅳ机研制。艾肯将“不通过机械运动即能读出磁记录信息”的任务交给王安,他的解决方法就是对磁芯保存的信息进行“阅读”、“重写”的操作。获得概念用了几个星期,付诸实施的时间花费了一两年,磁芯存储技术持续应用将近三十年。1950 年,制成磁芯存储器;1951 年,王安申请了存储磁芯专利权,并用自己的姓名创办了公司,一度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

1952年夏,随着华罗庚先生筹备和成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组,主管部门和各方面的人士越来越多的知道了电子计算机。

1954年,苏联成就展览中电子计算机展现在公众面前。因为苏联的电子计算机在北京出现,中国的计算机科研组也名声在外,《光明日报》的记者到中科院数学所来约稿。经过集体讨论,由郑筠执笔,写了一篇题为“漫谈计算机”的文章,于1954 年11 月8 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以吴几康的名字发表,被认为是新中国的第一篇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文章。 

1954年,苏联成就展览会上专家在向统计部门的观众介绍计算机

光明日报的第一篇计算机文章

1955 年11 月14 日,闵乃大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个新的科学部门——自动快速电子计算机》,文章系统介绍了计算机这种“人类智力放大工具”,指出:历史上的发明,“都是用来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的”,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却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开始用机器来节省人们的脑力劳动的时代”。这一叙述,将计算机从一种计算工具、装置,提升到了一种技术革命。

1956 年8 月30 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培养我国急需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一文:“新学年起在我国高等学校里将开始培养金属物理学、计算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电子计算机专业今年将在清华大学一至四年级全面开设(注:上半年已开设),在暑假里从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抽调到这个专业的四年级30 名学生正在补课。”

1956—1961 年,学校2011 年5 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杨利润,在李龙教授的指导下选择了课题“我国早期对计算机的研究与引介”。杨利润查询到的数十种中国早期学术刊物,包括《科学》、《科学画报》、《科学时代》、《科学杂志》、《东方杂志》、《电世界》、《电影与播音》、《中国的空军》等,表明早在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学者已将电子计算机介绍给国人。

这篇论文指出《科学杂志》1941 年第5 期的文章《计算机发明三百年纪念》,介绍了有关“17 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勃莱司·巴斯喀(Blaise Pascal)”(现译“帕斯卡”)所发明的加法器。论文列举《世界与中国》(1946 年第1 卷第6 期)、《科学画报》(1946 年第12 卷第9 期)、《科学大众》(1947 年第1 卷第5期)和《工程界》(1947 年第2 卷第6 期)等将ENIAC 计算机介绍给公众,在中国科教界的影响颇大。

上世纪40年代,国内杂志中的有关计算机的文章。 

随着1958年,中科院和七三八厂仿制计算机成功,媒体的介绍和计算机应用的逐步展开,计算机陆续进入了城乡各界和家庭。

孙明经,( 今莱州)山东掖县人,1911 年10 月31 日生于南京市,1927 年中华公学高中毕业考入金陵大学,1934 年修满3 个学科毕业留校任教,1941年起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教授、影音部主任,主编《电影与播音》月刊7 年。1952 年9 月后,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1992 年11 月16 日逝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工具发展小史
建配龙论坛-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人物】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创始人——陈光熙教授
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数学哲学与计算机的发展,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是研究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