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病就医为什么成了“交易”?医患关系不能单纯看做是“消费关系”


       前两天,小纳菌看到两则报道,讨论的内容是中国患者看病就医的观念。有人认为,医患关系慢慢地异化成了消费关系,由此也产生了更多医患矛盾。

       有网友认为,把看病就医看成是一种消费,当成是商业交易,这是对医生的不尊重。但目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在无形中,如今的医患关系变成: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



       近期热播的医疗主题电视剧《外科风云》里也展现了医患关系的矛盾。其中一个情节就是患者家属认为疾病没有治愈反而恶化,是医生造成的。



       光从这几句对话就不难判断,剧中这位患者家属认为患者病情恶化一定就是医生的责任,接下来的剧情就是骂医生,打医生。而这样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眼下,我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医患关系的异化。在医院里,常常听到患者这样对医生说:“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们可是花了钱的,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关系似乎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


       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很荒唐。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花钱可以买来任何商品,但买不来生命和健康。


       在英国牛津的一所医院里,有一张标题为“零容忍”的告示:“我们希望员工感到价值和尊严。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仍会为你尽最大努力。所以,请用体面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对员工使用暴力是不被容忍的。我们不希望员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这种对暴力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反映了英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爱护。


       其实,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两点:第一看他们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第二看他们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

       教师和医生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人们之所以尊重医生,是因为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从另一方面来说,患者也常常感觉到,去医院看病医生态度差、等待时间长、医生实际问诊时间不过五分钟,这些都难免让患者心中不满。


       一位内陆患者对比了在大陆与台湾的不同就医体验,认为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好坏,可能跟医生个人的诊疗费有关。患者把整个台湾就医经历叙述得非常详细。

        前些天去台湾旅行,飞机落地当晚,4岁的儿子忽然腹痛低烧。出门在外,最怕生病,我们赶紧冲到了最近的台大医院。谁知这段意外就医体验,倒成了旅行中最难忘的经历。

       儿科急诊室里,站着一男一女两位医生。女医师看我们坐下,她才坐下,问询声音甜美似台湾明星林志玲。从用药史、过敏史、在幼儿园是否发生过类似病例,到大便颜色、形状、次数、是否伴有粘液,再到入台前后饮食、腹痛过程、之后行程……“林志玲”事无巨细地问了一刻钟。其间,我问啥,她都眉眼带笑地回答,就算有些问题反复咨询,她也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会进一步解释清楚。看病看得如沐春风,我都有点发蒙。

        “林志玲”问完,男医生又温柔地将儿子请上一侧的小床仰卧,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按压儿子腹部,询问他是否很痛、怎么痛,随后又让他下床做一些动作。尽管腹痛,可儿子难得地配合。

       抬表一看,20多分钟过去了,等医生准备开药时,我才如梦方醒:“不需要化验吗?”

       “林志玲”再次温柔解释:“化验结果需要两三天,您那时应该到花莲了,看不到呢。而且,根据您对这位小弟弟大便的描述,他应该不是细菌感染,可以不化验。我们给他开治腹胀气的药剂,再吃些益生菌,抗生素就真的没必要吃。如果跑肚厉害到一天四次,您再给他吃止泻药;发烧超过38.5℃再吃退烧药。现在假期,只有急诊,但我们可以帮您预约医生,不知您是否需要?”

       等候缴费时,我还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看病?不由想起了上个月带儿子去京城某知名骨科医院看夜间急诊的经历。握着儿子肿得像根小胡萝卜的手指,我心急如焚,却只换来冷冰冰的三个字:“拍片子。”拿到片子继续问诊,医生面无表情地打字,然后将诊断书往我面前一推,又是三个字:“自己看。”见医生惜字如金,我又追问是否严重、何时能痊愈、需要注意什么。谁知医生上下扫了我一眼,又甩出仨字:“看情况。”

       一边是“林志玲”的温柔让我满心欢喜,一边是“三字医生”的冷淡让我无所适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医者,差距为啥这么大呢?或许答案就藏在缴费单里。这次在台湾看病花费折合人民币400多元,4种药才100多元,医生诊疗费却有300多元。“春风拂面”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对医生劳动的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患者的感谢中,更体现在诊费中。”


       不能说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全部由诊费决定,但诊费偏低显然是导致医生消极出诊的关键因素之一。想想看,寒窗苦读少则5年多则10年、还要临床积累经验才能出诊的医生,看一位病人的诊疗费,还不如理发师剪一次头发、美甲师涂一次指甲,又凭什么让学子甘于学医、医生乐于出诊?

        也有人说,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诊金定得再高,医生也没时间给你耐心诊断,看病反而更贵了。其实,提高诊费,并不意味着看病就会变贵,而是对看病费用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疑难杂症去诊疗费高的大医院,普通小病就去诊疗费低的社区医院或诊所,可能这样的方式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推进分级诊疗政策。用价格杠杆引导病人分流,既能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也能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如果你愿意为医生的“温柔”付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林志玲式的医生会越来越多,那么医患矛盾是不是会缓解一些呢?

       对医生劳动的尊重,不仅体现在患者的感谢中,也从医生诊费中体现出来。不能说医生对患者的态度全部由诊费决定,但诊费偏低显然是导致医生消极出诊的关键因素之一。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说明,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因此,只有让医学走出商业交易和技术崇拜的误区,医患关系才能回归本位。

       医患之间,需要的是彼此尊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病不满意就退钱?5 点论证这个方案不可行
网上看病是值得鼓励的“互联网+”吗?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患关系的联系
说实话,真的不建议医生给熟人看病
普通人到底该怎么看病?
感恩九九丨百八烦恼:肿瘤患者如何与医生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