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说穿刺】用什么针 走什么位 | 你的透析通道“命由针定”

我们做血液透析,每周三次去医院,每次去医院,就要被扎两针,有时还会两针不够再多送的。

扎进我们血管的是什么针?

扎的什么地方?

怎么扎的?

关乎自己,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问题。

先看一下血液透析穿刺针。

我们要进行血液透析就要把血液引出来再输回去,所以就需要穿刺针刺破皮肤扎进血管,形成血液进出通道。

穿刺针常见有几种:软针和钢针。

软针就是透析用的套管针,也叫透析留置针。

钢针又分为锐针和钝针。

透析用的套管针

透析套管针的设计类似于静脉留置针,在锋利金属针体的外面有一个相对较短的、塑料软针管。金属针尖可穿透皮肤及血管,引导塑料软管进入血管,并在随后被拔出,仅保留塑料外管在管壁内。

透析套管针适用于:

一是透析中活动频繁的患者,或者老龄、虚弱不能配合透析的患者。

二是长时间透析比如八小时以及夜间透析患者,可以比较方便活动。

三是如果在肘部穿刺或血管弯曲者,也可选择套管针。

四是对钢针过敏的患者。

缺点:

国内使用的比较少,护士操作不熟练。还有就是套管针耗材价格还是比较高。

透析套管针可以多次使用吗?

一般来说一次性,也就是每次透析治疗完成后拔掉,下次透析再扎。也有的连续透析,透后不拔,肝素封针,贴膜,下次再用。

套管针保护血管吗?

日本用套管针比较普遍,说是比钢针好。国内用的比较少,大家用后的反映除了可以活动方便些,对血管的损伤和钢针也差不多。

我们经常用的是钢针,钢针分为:锐针和钝针。

锐针和钝针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针尖,锐针的针尖是尖的,钝针的针尖是圆的。

锐针扎针肯定是直接扎入,入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力度,肯定要和具体患者血管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每个护士也会有自己扎针的特点。

据扎针的位置也分为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原来比较多用,在一块区域内来扎。

好处是扎针的成功率高,疼痛量级低,扎时间长了基本不疼。

缺点是对血管伤害大,只要时间够长,扎针这个区域肯定会鼓包。动脉会鼓包,静脉久而久之会越来越难扎。

现在主要使用的是绳梯法,也就是在一条血管上隔一厘米左右扎一针,一般动脉3-6个针眼,静脉3-6个针眼,轮流交替来扎。这样一来每个针眼扎一次休息一至两周,基本就可长好了,然后再扎。

好处是不容易起鼓包。

缺点是麻烦,要记住每次扎的针眼,疼痛感也会比较明显,成功率也会比区域法要低。

 几个针眼轮流来扎,如果没有记录,护士不会知道今天该扎哪一个针眼,就会问病人,如果病人自己上心会知道自己该扎哪一个,如果病人自己不上心,也不知道。

做个记录表格最好。时间、动脉A、静脉V、执行者,AV点的示意图。

那么这些针眼是怎么确定的?

最初针眼的确定是应该由多名护士讨论决定。一般透析室会有一个通路小组,护士长或专业主管护师带队,讨论、处理通路问题。对于患者新瘘要进行讨论,适合哪种扎针方法、扎哪些位置等。比如血管条件比较好,可以用绳梯法,那么就可以设定几个扎针点,由有经验的护士先扎,定好位置。

有的人说固定针眼是“伪绳梯法”,应该不固定针眼来扎?

不固定针眼,就是在一段血管上,比如5cm上按次序来回扎,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很难实现,需要护士熟悉血管情况才行,要不很容易扎成区域法。

但是人工血管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

粗针、细针。

我们用的锐针,很多透析室都两种:粗针16G、细针17G。这个G(gauge)是按照欧美国家的标准,G越大针越细。我们国家生产的穿刺针用mm外径,号数,号数越大针越粗。两个正好是相反的,有点儿意思的是我们常用的16G和16号的正好差不多。

它们两个有个计算公式:(24-G号)/5=我国的针号。这个公式适用于19G以上的针号。

比如16G,(24-16)/5=1.6,相当于16号针;17G,(24-17)/5=1.4,相当于14号针。

用粗针好还是用细针好?

用适合自己的吧,决定因素在于血流量。

细针肯定是对皮肤、血管的伤害会小一些,愈合会快一些,但流量大时,静脉压会高。大家可以想一下红细胞挤着通过狭窄的空心针,针内径大更好通过。

下面是一张国外参考表格,300以下可以用17G。

但从实践经验来看,流量小于250,17G和16G对静脉压影响不大;流量大于250,用17G和16G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所以一般来说流量小于250可以用细针17G,大于250用粗针16G。国内一般流量不会大于350,如果大于350可以用15G的针。

扣眼、钝针。

扣眼法,也就是说每次都只扎一个针眼,动脉一个、静脉一个,用钝针也就是圆头的针来扎。

什么情况下用扣眼法?

一是血管条件不好,血管可以进行穿刺的点太少。

二是血管比较深,穿刺的成功率比较低,很多原因是太胖。

三是想尝试自己给自己扎针的,或是有条件进行家庭血液透析的人。

优点是节省血管资源,保护血管,不起鼓包,可以自己给自己扎针。

缺点:

一是每次都只扎一个针眼,感染发生率会增加。

二是比较麻烦,先要去痂,再进行穿刺,最好要固定一两个护士来扎。

三是血管容易形成狭窄、血栓。

四是要先建立隧道,一般是一个月时间。

五是钝针比普通锐针贵。

建立隧道。

首先要选好定点,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动脉、静脉各选择一个穿刺点。用锐针进行穿刺,基本要扎12次左右,也就是大约一个月,特别要注意的是需要一个护士连续来完成。试用钝针来穿刺,隧道基本建立就可以用钝针试着来穿刺了,如果比较顺利,以后就用钝针了。

钝针扎针、拔针流程。

扎针前半小时到一小时,要先用棉球沾生理盐水或比较干净的清水,粘在针眼处,把针眼的痂闷一下,好去痂。如果不闷,直接去痂很难弄。

去痂,就是把针眼的痂去掉,这个工作可以我们自己来做,省时间。钝针的针帽都有一个尖头,用它来去痂就可以。要记着用碘伏先消毒,至少消两遍。

扎针,皮肤的针眼肉眼可以看到,针尖进入皮肤的针眼后,通过隧道“滑”入,找到血管的针眼,稍微用力进入血管。固定好,透析。

透析完了,拔针,最好先手压几分钟来止血。止血后,消下毒,可以用酒精或酒精碘伏,然后贴上新的干净的创可贴。回家后可以取下创可贴,再用碘伏消一下。

扎钝针自己要准备什么东西?

准备一些消毒用的东西,碘伏、酒精、棉签、棉球、胶布或输液贴,等。创可贴也是要的。百多邦也要准备。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特别为扎钝针准备的,其实象我们经常扎针的,经常受到一些皮肤创伤的都要准备这些东西。

钝针适合胖人还是瘦人?

比较适合胖人。

胖子皮下脂肪厚,血管较深,因为看不到、摸不太准血管,锐针通常不太好扎。但钝针会好,因为比较容易形成隧道,针也容易通过隧道,另外血管一般不会移动、滚动,血管的针眼比较好找到。

瘦人皮下脂肪少,皮下就是血管,隧道难形成,血管也容易移动、滚动,针进入皮肤再找血管的针眼比较困难。

为什么钝针适合自己来扎?

用锐针扎针需要一定角度、方向、力度,还需要一定的速度。自己给自己扎针,通常速度会比较慢,还需要绷一下皮肤,自己比较难完成。扣眼、钝针就比较适合,进入皮肤针眼,可以慢慢去找血管针眼,另外自己也比较熟悉自己血管的特点。

给自己扎针,心理因素很重要,要对自己“狠”一点。其实可以不把“自己”摆在前面,你重要的是把针扎好,先不用管什么自己不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HINAFBP2016 | 开展扣眼穿刺的误区与正确实施
漫谈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三种穿刺方法(上)
肾世图
内瘘穿刺方案的设计
【江苏血管通路论坛2016】朱亚梅:血管通路应该如何护理?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疼痛?一文了解缓解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