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继祖教拳过程及其精要——钟振山与武氏太极拳(二)

永年广府

1949年,钟振山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永年广府,这里太极拳氛围非常浓厚,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与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均诞生于此。

这里到处可见习练太极拳的人,与其他孩子一样,钟振山很小的时候便接触到太极拳,并比划着玩儿。

可是,真正让他下决心正式习拳则是因为一场大病,而指导他登堂入室的,则是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中国太极拳十三名家之一的姚继祖。

“我和姚老师的感情是很深的。”钟振山回忆。

“在广府镇上,我们两家相隔不到20米,我家在胡同里面,姚老师家在胡同口,几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我父亲和姚老师是世交,我母亲和姚师母很合得来,经常带我去串门。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想让我跟姚老师学习太极拳,可那时我对太极拳不太感兴趣,只是偶尔跟着老师练几下。”

这些回忆,称得上钟振山对太极拳的最早记忆。

“1963年上初中的时候,因为老看到姚老师他们推手,耳濡目染中,我也开始喜欢太极拳了。但那个时候,也只是喜欢,并没有正式深入地练习。”

显然,钟振山的太极拳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正式深入学习武氏太极拳,是他参加工作之后。也算是机缘巧合,一场意外的病变,让钟振山因祸得福。

1967年,在生产队上班的钟振山曾卖过一段时间冰糕。有时候卖不完,自己便吃了不少,也许就是这个缘故,让他年纪轻轻就得了胃寒的毛病。一到天冷,一吸到凉气,肚就涨,脸也变得非常黄,中午的时候还不能吃饭,下午才会有所好转。到医院看病,医生给点药片,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一时期,钟振山已到学校当语文老师了,校长看到他这种情形,忍不住说:“小钟,你这才这个岁数,就成这样了,要熬多少年呀?”不久之后,这件事也被姚继祖知道了。

姚继祖

当时正是“文革”时期,姚继祖被斗成“反革命分子”,处境不妙,可他听说钟振山的情况后,还是将他叫到家里,问:“你想好不想好?”

钟振山苦着脸回答:“我想好呀,可不知道怎么能好。”

姚继祖说:“想好,你就练拳。”

钟振山还是苦着脸:“我也练了。可早上一吸气,肚就胀。”

姚继祖笑了笑,慈祥地对他说:“只要你完全按照我说的练,坚持练下去,不出三年肯定会完全好的。”

这些话让钟振山看到了希望,郑重地点头应诺。

姚继祖教钟振山练拳

此后,为了摆脱病痛的折磨,钟振山听从姚继祖的安排,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中规中矩地学习和演练。

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难的,但在姚继祖的指导下,钟振山一天天地坚持下来。这一次,他是认真的,是为了重生,而不是为了好看贪玩之类肤浅的想法,所以严格按照姚继祖的要求练习。

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钟振山体内的凉气越来越少;到了第三年,钟振山的病患果然就像姚继祖所说“不药自愈”,不仅胃寒完全消失,而且身轻体健,养成了每日练太极拳的习惯,一旦不练反而觉得身上不舒服。而在这个时候,姚继祖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姚继祖打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极其重视身法。

早期的指导中,姚继祖主要规范钟振山的身法与动作,让他知道如何去练提顶吊档等操作方法就打住,并不去讲细致的拳理。

等钟振山的底子打好了,姚继祖开始加大教学力度,并将拳理一条一条地渗透进去。

每天一见钟振山,就问:“你怎么样了?有什么体会?”然后告诉钟振山下一步该怎么办。话说得并不多,要钟振山自己琢磨

再见面时,他又问钟振山有什么体会,钟振山老老实实地回答,并将自己琢磨不透的地方也说出来,姚继祖便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惑

然后又提出新的要求让钟振山演练、琢磨……

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钟振山说:

“姚老师不是以上课的方式,不是长篇大论在那儿讲。他是针对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来教的。有针对性。他特别强调:一定要用心去练。要按你的实际来练这种拳。这是为你自己,而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

关于身法的重要性,钟振山还这样阐述:


武氏太极拳特别重视身法。身法是太极拳的理、 功、己、意、力的一个载体。

三年一小成,就是说你要把身法练成,基本上需要三年的时间。你用心练,将提顶、吊裆、裹裆、护臀、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腾挪、闪战这十个身法都练到家了,间架结构固定了,才可以用太极的理念练推手。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讲究阴阳转换。如果你的身法是乱的,你根本转换不了。

只有将身法练成以后,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像个圆柱体也好,像个球体也好,不管别人推你还是怎么样,你就是不散根,就是不乱,就是一个整体力量。

他一推你,你身法一切换,一转一出力,就能把对方旋出去。

所以说,太极拳的身法是拳的一个载体,没有这个,稍微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乱了,身体就不由自主了,那肯定不行。”

钟振山指导“洋学生”

听钟振山如此阐述的时候,笔者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平日的学习与工作。

世界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你总是走马观花十分随意地一会学学这个一会学学那个,结果肯定是一无所成;只有踏踏实实地按照规律,先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然后不断深入和拓展,方有大成的可能。

“由肤浅处来,怎能深刻?”这个浅显的道理估计大家都知道,可是为什么,真正进入高妙境界的人又那么少呢?

这不能不让人为之警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钟振山:解读武式太极拳密码
武林轶事:李逊之拳技二三事
意拳张可钟
姚继祖先生演练武式太极拳及推手
我的形意拳体会
太极拳的源起——王宗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