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东门:洞开枭雄路 高挂英雄胆(河洛春秋——洛阳城门系列(10))

  东汉洛阳城示意图

  上东门,东汉初建。190多年后,东汉灭亡,此门不废,穿越到曹魏;曹魏灭亡,此门不废,穿越到西晋,称建春门;西晋灭亡,此门荒芜,稍加修葺,仍可使用,穿越到北魏,仍叫建春门。

  一个城门,穿越数代,故事很多,叫人感慨!

  一、杜根眼眶生蛆,忍死上东门外

  上东门,本是东汉洛阳城东垣北起第一门,遗址在今偃师市首阳山镇韩旗村(韩旗屯)附近。当时洛阳东城墙上有3座城门,靠北边第一门即上东门,门洞宽约18.5米;第二门是中东门,门洞宽约12.5米;第三门即最靠南的望京门,门洞宽约8.8米。这里可以看出,上东门很重要,比其他城门都宽,从此门进城后就是上东门大街,道路宽阔,街市繁华。

  东汉时宫城分为南北二宫。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初建洛阳,也按西汉刘邦建都洛阳时的南北二宫来布局,国事活动大多在南宫举行,北宫主要是皇帝嫔妃的寝宫。但到了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时,渐渐地把政治中心移到了北宫,国事活动都在北宫举行,原因是南宫靠近洛河,经常闹水患。

  东汉第三任皇帝是章帝刘炟,第四任皇帝是和帝刘肇。刘肇的第二任皇后邓绥,乃东汉开国功臣邓禹(汉光武帝时的太傅)的孙女,豪门小姐,颇有心计。汉和帝27岁死后,皇后邓绥抓住机会,与其兄邓骘操纵朝廷,立刚生下百余日的少子为帝,是为殇帝。邓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殇帝继位不到一年就死了,邓太后立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安帝,邓太后继续临朝,政由己出,引起大臣不满。其中有一位大臣杜根,秉性勇韧,忠于社稷,他看到安帝慢慢长大了,应该亲政了,于是慷慨陈词,要求邓太后让权给皇帝。邓太后很生气,下令立即逮捕杜根,用白袋子蒙住,在大殿上活活打死!以儆效尤!执法官知道杜根是忠臣,私下对行刑的人说:“动作要狠,下手要轻,不要打死。”手下人照办了。

  当时在北宫被打死的官员,都要被拉到上东门外扔掉。因为上东门是郭城的城门(郭城就是外城),靠近邙山,接近墓地,运送方便。杜根被扔到上东门外,不久苏醒过来。邓太后派人来检查,杜根装死,一动不动,躺了3天,身上创伤化脓,眼眶生了蛆,太后以为他死了,不再管他,他才得以逃脱,逃到宜城山(湖北西北部)做了一个酒保。

  15年过去了,杜根仍不敢露面,上东门外惨烈的一幕让他心寒。但政局已有巨变,邓氏一族被诛了。汉顺帝上台后,听说杜根还活着,就让他出山做济阴太守,但杜根已不恋官位,不久辞职回家,到78岁去世。他在上东门忍死之事,一直被后世传扬,清末志士谭嗣同反清被杀前作绝命诗时就引用了这个典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袁绍与曹操,先后出上东门

  东汉洛阳城,南北长,东西短,“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俗称“九六城”,一共12座城门,通向各个城门的干道,呈南北、东西走向。由于城门不对称,又形成一些“丁”字形和“十”字形街道,最长的街道达3000米,两个路口之间的路段一般长500米,街道一般宽40米。街道的名称,按各街道所对应的城门命名:南北向的干道有“开阳门大街”“平城门大街”等,东西向的干道有“上东门大街”“中东门大街”等。被这些干道所分割的区域,就是居民区和市场。王公大臣多居住在上东门内,这里靠近北宫,上朝、出城都方便。

  城门管理工作由城门校尉与司马共同负责,每门则设“侯”一人,具体看守城门,何时开城门,何时闭城门,都有严格规定。但到了东汉末年,战乱纷起,城门守卫时紧时松,乱世枭雄出入其间,留下许多故事,其中曹操、袁绍最值得一提。

  当时朝廷组建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袁、曹皆为热血男儿,欲杀专权的奸臣,廓清天下——袁绍出身名门,朝野皆有威望,他率兵杀宦官,杀得正过瘾,不料董卓大军突入洛阳,勾结宦官,操纵朝廷,欲换皇帝,袁绍表示反对。董卓根本不把袁绍放在眼里,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选贤明之人。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不行,刘氏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绍一听,横握佩剑,对董卓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吗?”董卓问:“汝欲试吾剑利否?”袁绍答:“汝剑利,吾之剑未尝不利!”说完扬长而去,朝上东门而去。他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上东门上,表明不再与当朝权贵合作,就赶往冀州去了。

  袁绍离洛后,曹操决心刺杀董卓。一日,他暗藏宝刀,约见董卓。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于侧。董卓问:“孟德为何来迟?”曹操答:“马行走不快,故而来迟。”董卓听了,命吕布去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领令而出。曹操暗想:“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又惧董卓力大,未敢轻举妄动,只好站在一边。董卓体胖,不耐久坐,遂卧转面向内。曹操又想:“此贼当休矣!”急持宝刀欲刺,不想董卓看到穿衣镜中曹操拔刀动作,急回身问:“孟德何为?”此时吕布已牵马至,曹操智生,忙说:“我有宝刀,特献恩相。”董卓下床,引曹操出来看马,曹操谢道:“愿借试一骑。”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董卓醒悟,怀疑曹操行刺,谋士李儒说:“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可擒而问!”董卓差人去看,良久得回复:“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去了!”

  这里说的东门,即距北宫最近的上东门。

  《晋书》记载,石勒14岁时,与同乡跋涉千里来洛阳贩运货物,当终于看到洛阳城时,他倚着上东门长啸起来,路过的西晋大臣王衍看到,很惊奇,对左右说:“刚才那个胡人小孩,声貌奇特,透出奇志,怕将来会扰乱天下,你们赶快去抓他!”但石勒已离开,融入市井人群。后来,石勒果然攻打了洛阳,并做了后赵的开国皇帝。

  三、门外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曾作《咏怀·步出上东门》:“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公式公式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还有无名氏写《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两首诗,都写出了上东门的肃杀之气,尤其是后一首,不但写了“郭北墓、白杨树,陈死人、黄泉下”等字眼,还表达了对生命短促的悲叹,最后点明主题要及时享乐。上东门这种肃杀惆怅况味,甚至延续到宋代,贺铸曾作词“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足见上东门因靠近邙山,城门具有别样气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龙虎论巨门化权之1:挟天子而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落入曹操之手?实力最强的袁绍为何不愿意迎奉汉献帝?
董卓区区3000人马如何独霸兵力万人以上的洛阳城,三国演义有误
【说三国】兄弟反目:袁绍和袁术是如何走向对立的
三国真相 抢钱抢粮抢女人!!!
士大夫咄咄逼人,宦官集团的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