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洛阳的惊鸿一瞥”之二:魏晋洛阳名井及井文化(三)

 三、魏晋洛阳名井

1.四眼井

比八角井历史更为悠久的是四眼井。

四眼井位于洛阳老城东南隅,相传开凿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时称“郏鄏井”(郏鄏,为周代都城洛邑的别称),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汉魏时期更名为“四眼井”,迄今已成为古都洛阳的重要标志。

西汉初年,朝廷在洛阳郏鄏井附近设置武库;东汉刘秀建都洛阳后,武库周边成为御林军营地,武库不仅制造兵器,也制造御用物品,使得武库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因武库用水量很大,郏鄏井不断被扩大,最终成为能容纳4个人同时打水四个井口的水井(实乃为取水方便,在一个大井口上,盖一四眼石板),四眼井由此得名。

据洛阳学者郑贞富研究,四眼井一带,秦汉时属河南县,东邻洛阳县。因靠近瀍河和洛河交汇处,秦和西汉分别在此设河亭。在涧河东岸的西汉河南县城已发现,在城内出土的残陶上,有“河市”“河亭”等戳印。唐代的河亭,也在四眼井一带。因此可断定,西汉时期的河亭也应在这里。

 


8:四眼井写意

河亭一带,为西汉武库、驿站区,并形成一个市场,名曰河市,四眼井是这一带的重要饮用水源。东汉时,这里划归洛阳县,因属于洛阳县最西边的一个亭,故改称夕阳亭。两汉以降,四眼井成为西行洛阳人与亲朋好友饮酒话別的地方(图8)。

魏晋时期,四眼井又称“武库井”。 井旁有古代的洛阳老酒坊及杜康老宅。东汉末年,董卓将洛阳焚毁。曹操戡(kān)定北方后,担任司隶校尉兼河南尹,驻守洛阳。由于洛阳已成瓦砾,他将武库一带作为办公场所。并在此设军马草料场,以便于操练兵马时取水。极爱饮酒的曹操,通过军屯使粮食生产有所好转后,马上恢复了酿酒业。在四眼井畔,品尝着用四眼井水酿造的美酒,挥笔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久而久之,四眼井周围居住的居民,逐渐感觉到此井之水,有苦辣酸甜四味。

 


9:四眼井修复现场

隋唐至北宋时,四眼井周边有立德、归义、景行、玉鸡、铜驼、清化、思恭、承福八坊,设有都亭驿、国子监、北市等,成为全国驿站和教育、贸易中心。武则天时,在四眼井南部开新潭,这是一个大型人工港,在潭边重建夕阳亭,又称河亭。从此,夕阳亭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风景点。金朝末年,在四眼井西建洛川驿,夕阳亭为其重要建筑。洛川驿在元明时期改称周南驿,明末毁于战火。清代周南驿为异地重建,未恢复夕阳亭景观。清乾隆年间,重新整治四眼井,在其上建一亭子,定名夕阳亭,俗称四眼井亭。在其东建妥灵宫茶室,初名伽蓝殿,又名夕阳殿,为香客品茶之处。

清乾隆版《洛阳县志·城关全图》中,对四眼井作了醒目的标注:井栏为方形,中有四眼水井,其旁有奎光阁。

19445月,日军占领洛阳,夕阳亭改名为福阳亭,不久即毁于战火。四眼井紧邻妥灵宫大门,抗战期间此处尚有老鳖驮石碑,碑文清晰可见。但日军占领洛阳后,洛阳人已不再饮用四眼井的水了。“文革”期间,四眼井边竟然盖了个公共厕所,不仅污染了古井,也羞辱了后面妥灵宫里的“神灵”。后来厕所迁移至四眼井北侧的文庙南墙下。1956年,在文庙东成立洛阳联合纸箱厂,东南隅引入了自来水设施,同时,为了交通需要,将四眼井覆盖,修了四眼井街。

 

10:四眼井街修复效果图

除洛阳之外,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四眼井,如浙江杭州、湖北武汉和鄂州、安徽安庆、江西新余、山西榆次、江苏靖江等,且大多保存完好,有的还被列入当地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洛阳市的四眼井,随着洛阳老城区的改造,也与其紧邻的妥灵宫一起,作为老城区环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进行修复和改造,予以保护。不久,修旧如旧的洛阳四眼井就会重新面世,焕发生机,并有望流出汩汩清泉,从传说回归现实(图9,图10)。

2.向秀井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矗立四眼井畔,品着杜康美酒,高声吟诵《短歌行》。36年后的正始五年(244),魏晋名士向秀,跟随嵇康从山阳来到洛阳,在城东的首阳山上,锻铁灌园,并与阮籍、山涛、阮咸、刘伶、王戎,组成“竹林七贤”,一起饮酒吟诗、谈玄论道。在其锻铁灌园附近,凿井一口,史称“向秀井”。

在魏晋时期,洛阳首阳山一带,风景如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七贤聚集的啸台处,亦风光旖旎,令人陶醉。台上树木成林,枝繁叶茂,荫翳蔽日。台似圆桶状,有“小寨”之称。北与首阳山相连,东、西、南三面是弧形峭壁,壁下有并列毗邻的大小不同的洞穴,洞内有土床、石板座,冬暖夏凉,是个理想的休闲生息的好地方。台下是一片竹林,青翠茂密,郁郁丛丛。台前10米有一条东北向深沟,沟宽20多米,沟底中间有一条从魏晋古洛阳城通向邺城的驿道,当年驿道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络绎不绝。驿道北,有清澈见底的沅水(后因阮籍乃“竹林七贤”之首,又被称为“阮水”),水中鱼虾嬉戏,似与往来之人相乐。向秀井周围,是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小菜园,沟沿之山果随手可摘。

 

11:首阳山上的七贤饮酒台,向秀井位于饮酒台下

石桥村虽然地处丘陵地带,但在魏晋时期,山间河沟纵横,水流不断,向秀在此锻铁,灌园,属于一种隐士行为。在向秀看来,有田有井,高士才得以隐逸。于是,便在嵇康的铁匠铺附近选定一块空地作为井址,经过一番勘察后,打了这口水井。后来,首阳山下形成聚落、有了人烟后,曾有不少村民来到向秀井边祭拜。因为在百姓看来,井汇聚了地下的泉水,“气界水而止”,祭拜水井可以“固一方之气,通一地之龙神。”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中,晋惠帝司马衷被各位王爷、各路诸侯挟持,到处“巡游”。永安元年(3048月,晋惠帝从邺城返回洛阳,快进洛阳城时已是疲惫不堪。又累又饿、口干舌燥的一干人马突然看到了驰道旁的“向秀井”,急忙上前汲水给晋惠帝解渴。谁知走近一看,井里填满了战乱中被害兵士的尸体,刚一靠近就有一股恶臭味扑来。晋惠帝惋惜地说:“一井的好水,如今却变成了废井。”司马衷虽是一个白痴皇帝,但天子的话却是金口玉言。于是,老百姓自此就把向秀井称为“废井”。

如今,向秀井已被填埋,首阳山中的竹林七贤遗迹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3.甄官井

魏晋时期,洛阳有三大名井。除了城西的四眼井、城东的向秀井外,还有城东南的“甄官井”。

甄官井位于洛阳夹河滩中,具体在今偃师市翟镇镇甄庄村。甄庄村在汉代为朝廷甄官署所在地,甄官井位于甄官署之东。制陶需要取水,凿井必不可少,甄官井自然就成为甄官署内的制陶专用井。甄官署自汉代始设,所属有前、后、中甄官令,历代沿置。掌烧制砖瓦、陶器,雕制石人、石兽、碾硙等物。唐宋时,与“官”字有关的机构有两个,一是“太官令”,一是“甄官署”。前者专管皇帝的饮食。后者,既要负责供应宫廷用瓷,又要承担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明器。上世纪90年代在距离甄庄村北部不远的西罗洼村,考古单位曾发现一处汉魏时期的烧窑遗址,出土有带有“南甄官瓦”戳记的板瓦残片。在更早的时候,距离甄庄村北数公里的翟泉村,曾出土一方汉魏时期的《魏故横野将军甄官主簿宁(懋)君墓志》,也可佐证甄庄之“甄”,确为古代制陶管理衙署设置于此的地名遗留。另外在河北定窑遗址也曾发现有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定窑瓷器上有“甄官署”款识。

相传东汉末年,孙坚北伐董卓,屯军于洛阳城东南的甄官署(今甄庄村一带)。看到洛阳满城瓦砾,荒凉不堪,徘徊凭吊,禁不住流涕唏歔。忽见城南有一道豪光,向空冲起,凝成五色,不知是何物作怪。当即率兵过去,凝神细视,发现光亮自一口古井中发出,如釜中蒸气一般,袅袅不绝。井栏上镌刻的“甄官井”三字,清晰可见。再从井中俯瞩,尚有流水停住,深不见底,无从辨明。当下饬令军士,先将井水汲干,然后用一辘轳,载兵入井,须臾复出,打捞出一宫女。从宫女怀中,取得一匣,井中之光,即来自此匣。孙坚启匣看视,乃是一方玉玺,回圆4寸,上有五龙交纽,下有篆文,镌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惟旁缺一角,用金镶补。孙坚明白,此乃秦汉二朝的传国宝,不由的玩弄一番。但不知如何缺角,如何投井。经仔细追查,才知当初汉少帝为张让所逼,由北宫出走小平津,仓猝间来不及携带玉玺,那掌玺的内侍在慌乱之时,只好将玉玺交给身边的宫女,宫女为保玉玺不被人夺去,索性投入井中。玉玺因此久沈井底,延至孙坚入洛,方始发现。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顿生异想,当即携玺还营,住了一宿,便令军士拔寨齐起,收拾行装回江东创建吴国。

 


12:甄庄村废弃的老井

三国时期的甄官井,如今在早已不见踪迹。甄官井所在的甄庄村一带,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源旺盛,取水非常便利。即使在大旱之年,水亦清冽,从不枯竭。

甄庄村民一直视水井为圣物,打井时有许多讲究。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中引进了自来水,水井逐渐减少,乃至最后消失。在上世纪末,还能在村中见到许多废弃的老井(图12)。得知魏晋时期的洛阳名井就在甄庄村时,村民感慨万千,并有恢复甄官井、重现老井风貌之想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致漂亮的村庄
『我醉乡土』第85期:走近老房子/第四站甄庄村之正阳门
沙河会谱(收藏版)!
唐河县五大吕姓支系分布情况
白瓷闻名的定窑,贡瓷在唐代的发展延续
中国古都之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