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穴之喻丨人只是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

1/
柏拉图的理念论,即后来的唯心主义,发端于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深受毕达哥拉斯影响,几何学上那些图形是如何具有不灭之性质的?或者说,人是如何认识到几何学的?人如何认识一个绝对完美的圆?

数学后来被称为形式科学。在具体的生活中,不存在一条直线,不存在一个圆,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立方体,不存在2这个数,不存在a²-b²=(a+b)(a-b)这个公式……我们只能从时间中想象出一条直线,从月亮上想象出一个圆,从魔方中想象出一个立方体,从两个杯子上把2这个数抽象出来。它们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形式,因此是不灭的。

这似乎暗示着,相较于现象世界,形式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巴门尼德由此提出对于“存在者存在”的主张。

柏拉图(雕塑)

2/
在苏格拉底看来,“洞见”乃是一个人最高程度的认识,只有依赖理性才能达到。

但这一理性的前提是不要想这个“理性”,不要思考它从哪儿来,它是什么,反而需要虔诚静心,感受现实世界的变幻莫测,理解自我认识的变动不居,这样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理性随即就会到来。颇富神秘主义色彩。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不是一套由外部现象引起的实体化的概念系统,所谓洞见,是从原初之源通过理念世界“朝下”射出的一道光线,可感世界因此显现。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可感世界(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是因为太阳把它的光照射在这些事物身上,并且我们有健康的眼睛可以看到那些被照亮的事物。

上述中,对象自身不是被看见的原因,被看见的原因有二:1、太阳;2、眼睛。

可感世界的太阳对应理念世界的善,如同太阳给予光明一样,善的理念给予真理。而我们之所以能洞见真理,是因为我们拥有理性。此处的理性对应我们的眼睛。

我们以理性洞见理念世界中的各种不变的知识,因为有善的理念“照耀”着理念世界的每一种理念。善的理念不仅是我们洞见的前提,也是其他理念存在的前提——就如同,太阳不仅是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前提,也是事物存在的前提。

这就是柏拉图提出的太阳之喻

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据此提出流溢说:存在一个无限充盈且不断流溢的原初叫做太一,太一流溢而出的东西形成万物。关于这一点,《道德经》中有类似表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

柏拉图认识论的核心——理念——是形而上学的,理念之下是可感的现实世界。这是一种二元论,由思维和感觉构成。

柏拉图认为,认知能力是分层的。

最底层的认知是猜测,这是对现象的一般认识,属于感觉区域;

次底层的认知是信念,这是对现象背后原因的认识,属于感觉区域;

第二层的认知是推理,这是对逻辑系统的认识,即从普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形式逻辑,它的成立不以现象为前提,属于思维区域;

最顶层的认知是洞见,这是对绝对真理的认识,即根本规律,属于思维区域。

我们在可感知识领域区分了猜测(BD)和信念(DC),在理念知识领域区分了推理(CE)和洞见(EA)。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时间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跃升。

这是柏拉图提出的线段之喻
3/

柏拉图最负盛名的类比是洞穴之喻

在一个洞穴中关着一批囚徒,他们背对着洞口,正对着一面墙壁,他们无法回头看,终日只能看面前的墙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一些特定的人事物每天在火堆和他们之间经过,火光把影子投放在囚徒面前的墙壁上。于是,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如果某个囚徒挣脱枷锁,跑出洞穴,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最初或许会晕眩,慢慢适应过来后发现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他意识到原来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幻的影子。

他会兴奋的跑进洞穴把这个该死的发现告诉其他囚徒,并表示要带囚徒们出逃洞穴,进入真实世界。其他囚徒会像看神经病一样望着他,然后把他强行锁起来,并告诉他,如果再瞎说,就会被杀掉。

洞穴之喻是一个绝妙的悲剧,它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其实从来没有在现实世界中生活过,所有人都只是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中。

前面说过,这是反直觉的。对于我们的经验而言,现实世界是真实的,然而柏拉图却说现实世界只是影子。我们被困在影子世界而不自知,是因为缺乏超越和洞见,我们在现实世界获得的那些认知最终形成我们的成见,这些成见即是枷锁。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认识,都只停留在猜测和信念,缺乏完善的推理,因此无法跃升到洞见的认知层次。正因如此,智者派才会说“人是万物之尺度”,本质上是因为缺乏对“绝对真理”的洞见。

太阳之喻、线段之喻和洞穴之喻,这三个隐喻潜藏着完整的理念论。

柏拉图不仅思考“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具有超越性的认识论
4/

所有经验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是不动的,月亮和太阳以及群星都围绕着地球运动。在17世纪以前,这是一个绝对的真理,然而最终被发现是一场“经验的骗局”。

务必理解这一点,唯心主义有着绝对坚实的基础,绝非是哲学家们的臆想。

想象一下,假设一个白色的房间里有一只猴子,只要它跳一下,灯就会亮起,而只要它再跳一下,灯就会熄灭。事实上灯的熄灭或亮起都是人在操作,但对于猴子而言,它会不会觉得是因为它的跳跃而对灯施加了某种“力量”呢?

更本质的问题是,人如何确定自己不是那只猴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洞穴之喻”
柏拉图「洞穴之喻」的内涵
刍议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三大隐喻
柏拉图的三个隐喻与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洞穴,你在哪里呀
柏拉图“洞穴神话”的寓意(每日观察009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