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松学《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系辞下传》第十二章解读

如何从“知人知面”到“知心”——论“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系辞原文】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解读诠释】

【综述】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宋儒(胡瑗、司马光、张载、朱熹等)大都认为是“能说诸心,能研诸虑”,“侯之”为衍字。他们的理由是义理通顺,以及王弼《周易略例》文:“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睽而知其类,异而知其通,其唯明爻者乎?”东晋韩康伯祖述王弼,其《周易注》是“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今出土帛书《系辞》曰“能說之心,能數諸侯之慮”。可知宋儒疑经之说不可信。

对于《系辞下传》最后的第十二章,金景芳在其《<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中说:本章为通行本《系辞下传》最末的一段话。这一段话,语无伦次,杂乱无章,似非孔子所作,或许为后人杂续的文字。然而这一段话在马王堆汉墓所出帛书《易》的《系辞传》中已有,只是个别处的文字略有参差不同。因此,对于它,我们姑且存疑,不作解释。

《系辞下传》最后这一章是整个《系辞传》的巅峰。这段话,言而有序,逻辑缜密,非周公、孔子之人不能作也。《系辞传》讲了系辞观象总纲领,前边阐述了河图洛书、四象、卦象、爻位、相应、亲比等体例的纲要,在最后第十二章,则阐述爻际关系的复杂性,导致系辞情伪的精细差别。

《系辞下传》第十二章,其标识符的使用,先远后近。

第一段言乾坤易简,呼应《系辞上传》《系辞下传》第一章,“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则是呼应《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第二段是呼应《系辞上传》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辞、变、象、占”而来,“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唯独不言“辞”,于是第三段、第四段突出“辞”。

第三段言卦爻,呼应《系辞上传》第二、三章与《系辞下传》第一章。

第四段言系辞之情,呼应《系辞下传》第八至十章爻象体例。

12.1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wěi]者。

12.2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白话】

乾,是天下最刚健的,其德行是恒久平易而能知晓艰险;坤,是天下最为柔顺的,其德行恒久简约而能知晓难阻。圣人明君以乾德自悦其心,坤德能够使诸侯研磨思虑,以此判定天下万事吉凶得失,促成天下万物勤勉奋发。

因此,遵循《周易》的变化规律而有所作为,是为了使吉祥的事物有以呈现;乃至观察所拟取的物象就能明白器用的形成,占问眼前的事理就能推知将来的应验。天地设立了刚柔尊卑的位置,圣人依此创成《周易》广施功用;人的谋划仍有疑惑,这时需要求助鬼神的谋划,连寻常百姓也能掌握《周易》的功用。

【解读】

〇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

《周易正义》曰:

大难曰险,乾以刚健,故知其大难;小难曰阻,坤以柔顺,故知其小难。“能说诸心”者,万物之心,皆患险阻。今以阻险逆告於人,则万物之心,无不喜说,故曰“能说诸心”也。“能研诸侯之虑”者,研,精也。诸侯既有为於万物,育养万物,使令得所,易既能说诸物之心,则能精妙诸侯之虑。谓诸侯以此易之道,思虑诸物,转益精粹,故云“研诸侯之虑”也。

李守力按:

《系辞下传》第十二章乾坤易简与《系辞上传》第一章乾坤易简呼应: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显然是与“贤人之德”与“贤人之业”呼应,故“能说诸心”实为圣人明君能自悦其心的省略,天子诸侯之业,皆天下可济险阻之业也。《周易》乃圣人明君致太平之书也。

〇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尚书·洪范》:妆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周易集解》引朱仰之:人谋,谋及卿士。鬼谋,谋及卜筮也。又谋及庶民,故曰百姓与能也。

12.3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12.4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白话】

八卦用卦象来告诉人,爻象、彖传以具体情态来陈述卦义;六爻阴阳刚柔交错居位,吉凶的道理就可以显现出来。卦体的变化运动确定适宜的范围,吉凶悔吝依据爻象与彖传的情态而推移。

所以事物或相爱相求、或相恶相敌而吉与凶就在这类矛盾中产生,远近或相应、或亲比而取舍不当则悔恨憾惜就由此产生,或以真情相感、或以虚伪相感而利与害就由此产生。凡是《周易》各爻所拟喻的事物情态,两相比近而互不相得就有凶险;或者遭受外来的伤害,也难免悔恨和憾惜。(《周易》)拟喻的事物情态,正如现实中人的情态一样各不相同,譬如将要违叛的人其言辞必然惭愧不安,内心疑惑的人其言辞必然散乱无章,贤美吉善的人其言辞必然少而精粹,焦躁竞进的人其言辞必然多而繁杂,诬陷善良的人其言辞必然虚漫浮游,疏失职守的人其言辞必然亏屈不展。

【解读】

〇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卦象决定于爻象,爻象决定于彖传。

〇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

利,是“元亨利贞”四德之“利”,是指卦义的适用范围,决定于卦序与卦体之德的变动。吉凶,是说“吉凶悔吝”,决定于爻彖之情。

〇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敌应敌比为爱恶相攻,最终以正应化解则化凶为吉。如《同人》三、四,有爱有恶,迭相攻伐。最终到九五爻“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实现了国与国的军事和同。

〇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有应虽远而相取,无应近则相取。

〇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正应“相感”是实情,不正相感是伪情。

〇近而不相得:

近,指两相邻之爻;远,指应爻。近而不相得,敌比、乘刚也;近而相得,亲比、顺承也。远而不相得,敌应也;远而相得,相应也。

〇将叛者其辞惭:

如六三乘刚或九三敌应之类。

〇中心疑者其辞枝:

如二五柔爻敌应或妒合之类。

〇吉人之辞寡:

如得中、相应之类。

〇躁人之辞多:

如不中之爻以刚居刚之类。

〇诬善之人其辞游:

如乘刚悖礼之类。

〇失其守者其辞屈:

如不中不正之类。

夫子言“性与天道”者尽在《周易》系辞450条,此即《易》之情,爻象、彖传之心性数理方程。

【心性学旁通】

佛家有根本烦恼、随烦恼、见惑与思惑之说:

根本烦恼有六: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正见有五:身见(我见)、边见(偏见)、邪见、见取见(执著于见解)、禁取见(执著于禁忌)。以上又称十根本烦恼,十惑,十使。

随烦恼,随根本烦恼而产生的烦恼,分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

大随烦恼有八:掉举(心思浮动)、昏沉(心思糊涂)、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懒散无进取心)、放逸(任性妄为)、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不专一)、不正知(知见不正)。

中随烦恼有二:无惭、无愧。

小随烦恼有十:忿(心里不平)、恨(心里怨恨)、覆(隐藏自己的罪过)、恼(对他人发火)、嫉(嫉妒他人)、悭(qiān吝啬)、诳(欺骗)、谄(谄媚)、害(伤害他人)、憍(憍傲自大)。

见惑是迷理之惑,属于各种妄见,由邪分别而起之我见边见等妄惑也。见惑品数,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一百十二。

思惑是迷事之惑,由贪嗔疑等迷情,染著世间事物而起之妄惑也。思惑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为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八十一品。

【小结】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面相当于八卦以象告,卦象不难,《说卦传》是也。知心相当于爻彖以情言,《周易》以爻际关系模拟人的心志活动,谓之情伪。爻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系辞传》谓之同功。爻性,即刚爻、柔爻。爻际关系就是阴爻、阳爻居于六个爻位(刚柔杂居)彼此的关系。

爻际关系有相应、敌应、亲比、顺承、乘刚、敌比、妒合等类别。相应,如六二与九五。敌应,如九二与九五。亲比,如六四与九五。顺承,如六四顺承九五。乘刚,如上六乘刚九五。敌比,如六三与六四。妒合,如初六与九四相应,六三与九四亲比,有比有应,故有嫉妒。

相应,如志同道合;敌应,如分道扬镳;亲比,如相敬如宾;顺承,如言听计从;乘刚,如阴谋作乱;敌比,如当面不识;妒合,如争风吃醋。人心之情伪,尽在爻象矣!

《左传》《国语》里的史官、大夫卜筮或引用《周易》说理,大都是用卦象解释卦爻辞。这是东周春秋时期官方的普遍的读《易》方法。《说卦传》是公开的,但《系辞传》《彖传》《小象传》等篇章原属于《易象》秘笈。爻象又称为德义,蓍之德,爻之义。卦象的选取决定于爻象。

通晓卦象,可知人面;通晓爻象,能知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易象》为周公之德与周所以王也(《左传》语)。

观《易》者,知彖传时义为要。卦义、卦时、卦德对爻象的相应亲比等关系约有三到五成的影响,此不得不知。这就是:彖传决定爻象。

爻位爻际关系的一般规律是中应比正:得中>相应、敌应力>亲比、敌比力>得位失位。

亲比会妒合,敌比会阻隔,看来无论是亲比,还是敌比,都会妨碍相应。但敌比是阻碍相应,亲比是嫉妒,阻碍程度不大,因为亲比,特别是相应方向爻的亲比,会引导相应,同方向。相应力大于亲比力,所以敌比只是增加了相应的阻力,并不能完全阻止相应。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2年12月16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轻松学《易经》: 《系辞下传》第十二章解读——如何从“知人知面”到“知心”
《直方周易》系辞下 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
《周易正义》系辞下诗解7乾易坤简情通天人
周易正义 - 系辞下卷八
《周易·系辞传》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