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缮性》| 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在世俗的流习范围内修治性情,靠仁义礼智的俗学说来期求复归原始的真性;内心欲念早已被习俗所扰乱,还一心希望能达到明彻与通达;这就叫做蔽塞愚昧的人。古代那些修道的人,主要以恬淡的态度来滋养、丰富、充实、补充自身的智慧知识。他的智慧产生出来了,但是他并不以智慧去作为。故而也可以说是用智慧知识来滋养、丰富、充实、补充自己的恬淡。智慧与恬淡相互滋养、丰富、充实,人就可以做到和谐平顺。

庄子此处所说的“俗学”,实指当时儒家、法家、墨家等流行学说;“复其初”指返璞归真。意思是用当时流行的俗学来实现返璞归真,用仁义道德等俗世思想来达到明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有这种想法的都是懵懂愚昧的人,这也是庄子对其他学说思想的一种批判。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少,他们从小被外界灌输趋利避害的价值观念,对待荣华富贵趋之若鹜,天性已经被扭曲了。某天突然醒悟想恢复天性,却试图通过学习儒家等仁义礼乐的价值观念,研读儒学仁德圣贤的著作以回归正德,这只不过是缘木求鱼的徒劳而已。这些强调刻意而为的书,越读反而离正德越遥远,那些观念越学天性越迷茫。

而真正修道的人,根本不在乎读不读,也不在乎听不听,只在于恬淡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深思,培养出真正的智慧。

有了智慧也不在社会上滥用,绝不用于满足更多欲望,反而用来自我反省,这便是以智慧调养恬静。智慧与恬静二者互相促进,相互滋养,便能获得天性的和谐,从而得道。能够懂得人生真谛的人,自然就会无为恬淡。

古代的人修道,便是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别人若得助,也许就能从此走上正路,但这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非强加于人。若以自己的德行强加于人,只能扭曲别人的天性。

因此,庄子修身养性的法门便是“以恬养知,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换言之,智慧与恬淡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之下,人就会顺应自然,活出真性情。

但世人偏偏要遵循文字语言记录下来的仁义礼乐等他人强加的道德理念,甚至还以此强制规范其他人。当然这种强制的德行,也就不是真正的天德。可天下人不知道如此,皆是靠俗学来教育,可谓离真正的大道越来越远。

木铎国学心理馆


      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庄子
庄子:境界大小的差别,在于眼光与知识
中庸之道与做人
大学生的学习观——超前学习观--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真正的得志,既不丧己于物,也不失性于俗
《庄子》:让“心”修到简单之境,使“身”安于应安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