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恒主义教育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一些学院和大学讲授经典著作的“不受约束”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其中的核心人物是:赫钦斯,他30岁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爱德勒和布坎南等。这些青年教师为宣传自己的观点,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和演讲,因而逐渐扩大了影响。人们把他们称为“名著仔”(Great Book Boys)。爱德勒对这个称呼不太满意,提出他们应该自称为永恒主义者(Perennialists)。永恒主义因此而得名。

永恒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坚持主张过去的东西是卓越的,为宇宙、人性、知识和真善美的不变的本质辩解,认为凡是值得向往的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主义者强调,理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秩序的稳定,依赖于以永恒的真善美原则为基础的理性文化。漠视这些理性文化,社会就会因精神支柱的坍塌而立足不稳。永恒主义在极力推崇“永恒价值”的基调上,确立了“复古式”课程标准。他们还认为,好的教育在于使人逐渐认识真理而变得富有人性。

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借助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促使永恒人性的发展;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传授永恒真理,以便使学生认识永恒的世界,同时又使人的最高属性—理性得到发展;提出让学生学习世界名著的“名著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永恒主义教育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评比要素主义更加激进,但从整体上看,它并未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其复古的态度遭到了许多相关人士的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课程在教学方面有三大核心理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反思
教育无非就是人的安顿——二中校长告别演讲
教育,要超越实用理性
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