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窑”望千年!义乌缸窑古村重燃千年窑火筑匠心

9月24日上午,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举行龙窑复烧点火仪式。缸窑村龙窑在停烧了十余年后重燃千年窑火,重现当年烈焰熊熊的火热景象,也再现了义乌千年制陶传统烧制技艺。


本次复烧的龙窑长达70米,是1969年所建,整个窑里以大缸套小缸方式可存数千件坯品,经多日煅烧冷却后即可出窑。本次龙窑所烧制陶器多为生活用具,可分大缸、二响、套里和小货四大类,有海放、花缸、油鼓、大水冲、放壶、酒坛、茶壶、揉面盆、盐罐、花盆等,一件件均为制陶匠人们的匠心之作。

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义乌就有了陶器生产,而缸窑这块土地上就曾出土过汉代陶器文物,无论是作为陶器生产地还是使用地,都说明这里与陶器有着不解之缘。这上千年的历史,让缸窑的陶器文化更显厚重。在靠天地自然赋予的资源生产发展时代,缸窑以其地形东高西低,利于建窑;南山松林枝繁叶茂,提供了丰富燃料;丘陵红壤适合制陶,就地取材,制陶业就在这里蓬勃发展起来了。

缸、坛、罐、瓶、壶,这些无不在制陶匠人的手中,完成了从泥块到百态的塑造。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在这里,用火与土的淬炼传奇。


据了解,缸窑村最早的龙窑叫“鹤窑”,与其相邻的北边有两座分别叫“老窑”和“新老窑”的龙窑,后来在“鹤窑”的南面又建了一座“中窑”一座新窑。五座龙窑的窑火在义乌大地上炎炎燃烧,传承千年,长盛不衰。如今,长60米,宽23米的北宋“老窑”依然静卧村中,迎日送月。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缸窑的制陶业到了鼎盛时期。做陶不仅是一门手艺,也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几百号制陶师傅各有千秋,素有“八位大缸师傅”、“专做小货师傅”、“看火师傅”之说,形成了互比技艺、择优拜师、争优评先的大生产格局。在当时,缸窑村成年男子几乎人人都会这门手艺,如今村里在世艺人尚有百名以上,这些制陶师傅都是是古陶技艺最有力的持有者,亦是缸窑制陶这项非遗的宝贵传承人。

72岁陈有范,善做套里,不仅是陶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同时还是远近有名的书画家,从他手上诞生的陶品,不乏刻有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和飞禽走兽。如今他还经常给中小学生做现场示范,传授古陶手艺。今年79岁的陈泽芳,是缸窑村有名的八位大缸师傅之一,做出的大缸精准匀称,圆润结实,深受喜爱。 “我做了几十年的缸,村里制陶已经停了十几年,这次终于可以重操这门老手艺,让更多人看到、用到缸窑的手工陶器,很高兴。” 陈泽芳说。

来源:中国义乌网 作者:蒋守洋 龚书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花陶香400年
清远市鲤鱼头柴烧龙窑,百年龙窑为何烟火不熄?
一个悠久美丽的古陶文化村落
行走丨细嚼慢咽品何店
顾吧:痘姆陶之旅
站在古龙窑旁,聆听千年陶器的吟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